专题六第二讲文化与旅游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能够体现“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A.a B.b
C.c 月 D.d
2.最能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第1题,b图是我国的江南园林,以“粉墙黛瓦,竹影兰香”为建筑特色。
第2题,d图为我国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的,也适应降水少的气候特点。
答案:1.B 2.D
(2010·豫南九校联考)牛仔文化是19世纪60~80年代美国西部“畜牧王国”的衍生物,是一种多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牛仔精神、牛仔音乐、牛仔舞、牛仔服饰等。
据此回答3~4题。
3.在牛仔文化的诞生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是
A.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B.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C.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D.水利工程量大
4.今天,美国的牛仔文化已通过电影、电视、商品贸易和时尚流行等,融入世界,成为一种国际文化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牧牛文化区与美国温带草原地带完全重合
B.美国牛仔文化在世界的传播要紧依靠迁移扩散
C.在我国,牛仔裤的同意人群从都市到乡村,属于等级扩散
D.美国知名牛仔服品牌在中国投资设厂,主导因素是原材料
解析:第3题,牛仔文化产生在美国西部大牧场放牧业地区,
那个地点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第4题,牧牛文化区与温带草原地区不完全重合,A项错误;牛仔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除了迁移扩散,还有传染扩散、等级扩散等,B项错误;牛仔服品牌在中国投资建厂,主导因素是廉价劳动力和市场,D项错误。
答案:3.B 4.C
5.下图中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要紧反映了( )
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自然条件的差异
C.地域文化的差异 D.进展历史的差异
解析: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专门差异的重要缘故。
答案:C
6.去法国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地旅游,一般需要提早
几个月预定门票。
这表明了
( ) A.市场距离远,旅游资源经济价值不高
B.旅游地交通通达性直接阻碍其经济价值
C.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旅游活动的经济半径是有限的
解析: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等旅游景点的空间有限,环境承载量较低。
预定门票能够分散客流,使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答案:C
7.读图,巡游下列景观需要把握的要领分不是( )
A.选择观赏角度适当距离仰视
把握观赏时机掌握景观特点
B.适当距离仰视选择观赏角度
把握观赏时机掌握景观特点
C.适当距离仰视选择观赏角度
掌握景观特点把握观赏时机
D.把握观赏时机适当距离仰视
选择观赏角度掌握景观特点
解析:第一幅图是瀑布,要在适当的距离进行仰视,方能显示其壮观。
第二幅图的景观,要在特定的角度观看,才能看到巨蟒出山的形象。
第三幅的云海要在夏季的雨后才能看到,要把握观赏时机。
第四幅图中的苏州园林要依照其不同的配景特点而选择观赏方式。
答案: B
8.(2010·襄樊模拟)下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t0为庐山所在的位置。
读图分析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正确的
叙述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客源数量规模大,占来庐山总人数的70%
B.庐山以东地区的客源市场范围大于庐山以西地区
C.从t0→t1再由t1→t2来庐山的旅游的人数总体上随经济距离增加而增加
D.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匀地分布在以1 000米为最优吸引半径的范围内
解析:依照图示数据能够算出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客源占总客源人数的59.1%,A 项错误。
从t0→t1再由t1→t2来庐山的旅游的人数总体上随经济距离增加而减少,C项错误。
依照图示,专门明显庐山的旅游消
费市场不是均匀分布的,D项错误。
答案:B
阅读材料,回答9~12题。
材料1:“丝绸之路”是横跨亚欧大陆、闻名遐迩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已进入实施时期,中国有48处文物点被列入申遗名单。
材料2:“丝绸之路”路线图。
9.下列不是“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闻名文化景观的是( )
A. 敦煌莫高窟
B. 秦始皇兵马俑
C. 长城嘉峪关 D.龙门石窟
10.沿线常见的地质地貌景观是受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
A. 流水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海浪侵蚀
D. 岩浆活动
11.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要紧不利条件不包括( )
A. 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
B. 景点分散,地域组合、集群状况差
C. 沿线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繁,阻碍游客人身安全
D. 经济距离远;经济落后,开发资金短缺
12.为了安全,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前应该提早做好的预备有( )
A. 带好防雨用具
B. 带好防止野兽侵袭的工具
C. 预备充足的饮用水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