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二0一二年八月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假如忘记的是本民族屈辱的那段历史,就意味着更可悲的背叛!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通过上编综述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了解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加深对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特征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素质拓展】1.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2.试解李约瑟难题: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3.甲午战争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
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
康有为把振兴实业、讲求物质说成是“救国至急之方”。
梁启超宣扬只有振兴实业才能救亡:“苟实业更不振兴,则不出三年,全国破产,四万万人必饿死过半”(《饮冰室合集·文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
谈谈你对实业救国论的看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确认识外国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通过比较理解今天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理解和掌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2.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失败与民族觉醒【素质拓展】1.收集芜湖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历史资料,讨论开放通商口岸和今天改革开放的不同。
2.如何看待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文化渗透,结合现实讨论新形势下西方文化渗透问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通过第二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探索和努力,加深学生对各种探索活动失败原因及其教训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改良和革命的关系,以及中国革命最终选择无产阶级作为领导力量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2.洋务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3.维新运动的性质、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素质拓展】1.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探索国家出路失败的共同原因。
2.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全面而彻底的胜利,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1.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素质拓展】阅读下面材料,请你谈谈如何认识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这两种方案,两种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否定革命,鼓吹要“告别革命”,李泽厚、刘再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抛出《告别革命》一书。
他们明确表示“决心告别革命”,既告别来自“左”的革命,也告别来自右的革命。
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革命”,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不会如此缓慢。
革命把中国给“弄糟了”,“革命容易使人发疯发狂,丧失理性”。
“革命的残忍、黑暗、肮脏”。
中国在20世纪选择革命的方式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
”他们认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力量”,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改良是一种能量的积累”,“改良可能成功,革命一定失败”,“革命不如改良”;辛亥革命“过激地搞掉了清政府”是“不必要的”,理由是“清王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这个形式存在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子把它搞掉,反而糟了,必然军阀混战”;袁世凯称帝等现象乃是革命的后遗症,是暴力革命这种方式本身带来的问题。
中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教学目的】通过中编综述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国际环境、曲折历程和客观规律等,懂得近代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国,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继承革命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教学重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2.人民共和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素质拓展】1.1919年以后,尤其是1927年后,中国人民为什么还要继续革命?2.人民共和国方案为什么最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近代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教学重点】1.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素质拓展】1.梁启超曾说过: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联系梁启超的认识,谈谈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的历程。
2.一种观点认为,从五四时起,中国开始了现代史,本应按照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发展下去,但历史没有按此发展下去;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运动。
使得五四时期及五四以后严峻的民族危亡局面和激烈的党派政治斗争导致了启蒙受到挤压的结局,即救亡压倒启蒙。
另一种观点认为,从根本上讲,是救亡唤起启蒙,而不是救亡压倒启蒙。
如何理解救亡与启蒙的关系?3.毛泽东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如何准确理解十月革命与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关系?4.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缺乏社会基础,是共产国际和苏联“移植”到中国的“卢布党”,是“舶来品”、“早产儿”。
针对这种观点,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探索【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过程,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历程和理论成果2.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纠正【素质拓展】1. “城市中心论”和“农村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分析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目的】通过第六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日本发动灭亡中国侵略战争的主要情况,了解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性抗战形成的过程,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加深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经验的认识,理解抗日战争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素质拓展】1.为什么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具有战略地位?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3.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前八十年反帝斗争一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能取得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胜利?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史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
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所面临的全面危机,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进一步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为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如何形成。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基本经验。
【素质拓展】1.谈谈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2.第三条道路为什么会幻灭?下编辉煌的历史征程(1949-2012)【教学目的】通过下编综述教学,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解新国家、新道路的选择过程及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使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坚定学生拥护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素质拓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在困境中生存发展?2.怎样认识中国从睡狮初醒到巨龙腾飞的形象跃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性质演变,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使学生懂得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教学重点】1.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素质拓展】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不马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2.三大改造是否必要?社会实践:1、城市与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事件、遗址)2、十八大专题学习汇报课程考核形式:考试;总评成绩为平时考勤20%+素质拓展15%+社会实践15%+期末考试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