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
(例一)中心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有 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 面发展创造条件。(怎么样)(次)
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怎么办
途径分类法主要是回答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它以论点中所
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 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避开“言必谈为什么”的俗 套,从而使所写文章别有一番新意。
例如 2016 年全国卷Ⅱ优秀作文《语文素养“三步走”》的中
古语有言“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方不可以应无
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中国人深知这一道理。从 改革开放大胆地改、大胆地试到美丽中国的创新探索, 再到新时代中国睡狮的觉醒、民族的复兴,都竭尽全 力解放思想、探索进步,终于不负时代,不负中华。 (针对三层论述,略作小结)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四十
编者注: 本文的成功也在于分论点的设置,即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从“为什么”
角度设置了三个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角度展现 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思想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层次井然,层层推进,且 分论点表述整齐、形象,单置一节,起到突出、醒目之效。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 这些灵魂的骨架。论证某一观点、某一事理 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 每一面就是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 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应如何 设置分论点呢?请看下面三点: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 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 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 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 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 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2018·全国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 ①材料中三条标语的关键词是什么? ②请找出能联结这三则标语的词语。
(2)细读要求: 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
一般性要求? ②重点性要求对三则材料的使用有何要求? ③警戒性要求有哪些?
以思想之进步开中国之生面
(标题即论点,“思想之进步”是关键词) 四川一考生
一、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一)并列式设置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
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 进而对
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 是什么”或“什么是 A” 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例如 2018 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如果想突出时代的挑战和我们的担当,可以 进行以下设置:
标题:《携奋斗之桨,渡历史之河》 中心论点:祖国复兴需要几代人接受使命,传承精神,勇于挑战才能完成。
分论点①:筑基固本,先辈之例。 分论点②:继往开来,吾辈之任。 分论点③:勇往直前,汝辈之责。 分论点④:繁荣中华,你我共创。
中心论点:预约精彩。
分论点①:道路幽暗,我用自信做明灯,预约精彩。 分论点②: 分论点③:
答案(示例) 分论点②:前路荆棘,我用勤奋做刀剑,预约精彩。 分论点③:路途遥远,我用毅力做马力,预约精彩。
(二)递进式设置 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
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当 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这种方法可 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丰实,但同时也会招来文章“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 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 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 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看今朝,美丽中国方兴未艾。(分论点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一系列睿智的话语从 21 世纪之初便开始回响在神州大地上空。当时间与效率 逐渐让步于绿水青山, 中国人生态观与价值观的进步带来的巨大力量再一次让 世界惊叹。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到回归古代先哲“天人合一”的人地和谐观,让 中国上空的雾霾越来越稀薄,让华夏大地的天空重回蔚蓝。思想之进步,让“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再现,也让中国更加美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边练边悟 1 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争》的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应甘于用“争” 来张扬生命。(“争”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争是对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②: 分论点③:
答案 (示例) 分论点②:争是对美好真理的无悔坚持。 分论点③:争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越来越散发着大国独特的魅力,从改 革开放到美丽中国再到民族 复兴,中国的每一次腾飞都离不开中 国人思想的进步。(高度概括三则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忆往昔,改革的春风吹进门。(分论点一)
美国企业战略家罗恩·罗伯特曾说:“中国经济的腾飞只是它 的第二次大变化,它最大的变化是国人精神的变化。他们开放性的 思维,大胆的观点,对国家和人民的自信,以及走 上世界舞台 时所表现出的那种热情。”犹记 1978 年那句振聋发聩的“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正是思想的进步——由封闭守势向主动开放的转 变成就了东方巨人的崛起。
边练边悟6 请指出下列分论点设置方面的问题。
(1)中心论点: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①: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分论点②: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注意沉潜。
问题: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尺度。
分论点①: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边练边悟5 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 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二)中心论点: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怎么办二)(主)
边练边悟 4 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
答案:a.两个分论点未“分开”,仅有两个分论点,且都从写文章、 搞学术研究方面来阐述,视野不够开阔。b.分论点①扣中心论点不紧。
(2)中心论点:沉潜重要。
分论点①: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 分论点②: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有力爆发。 分论点③: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未来,长征路上民族复兴。(分论点三) 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软弱的民族。尽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尽沧桑,华
夏大地洒满血泪,凭借独有的风骨和对民族文化独特的自信,中国人民在经历坎 坷后又重回世界巅峰。2017 年,雄安新区发出宣言:“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 征路。”这一次长征,是自信的、从容的,是主动的、进取的。然而面对风云不 定的国际形势 ,中华民族如何才能屹立不倒? 唯有思想进步也。如今的中国, 在经济建设有了起色后,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越来越追求世界的和平 与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单车”“移动支付”“一带一路”无一 不是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惊喜,无一不是中国伸给世界人民的橄榄枝,无一不是 中国人思想进步的结晶。
答案(示例) 分论点①: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
就会停滞不前; 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 尾,就会故步自封。(反面)
分论点②: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 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正面)
二、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问题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
心论点:通过“三步走”的途径,即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 读、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分论点①:第一步,通过课堂有效教学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分论点②:第二步,通过课外大量阅读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分论点③:第三步,通过社会生活实践来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边练边悟 3 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年的伟大进步,我们方知,唯有以思想之进步,方可
开中国之生面。(全文总结,点题,强化中心论 点。)
阅卷专家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内容,分别论述“往昔、今朝、未来”三个历史时段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