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优质公开课教案

《渔歌子》优质公开课教案

《渔歌子》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师:第一次跟张老师上课紧张吗?
生:不紧张师:敢发言吗?生:敢
师:我们来对答几句,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神采奕奕或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预设,老师活泼可爱。

师:老师活泼可爱不太合适,这是形容孩子们的,让学生换词、讨论(和蔼可亲、精神饱满)老师再说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师:你们都是老师的知己,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生:做好了
师: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啊。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

齐读课题“渔歌子”。

“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题目。

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

词牌名还有很多,老师又给大家带来几个,生读,再读课题,读出音乐的旋律。

(课件出示:渔歌子)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首词。

谁来说一说词的特点。

生若说不出来,引导从字数上来说噢!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呢词也叫长短句。

这首词的作者是?(张志和)
你知道张志和吗?(提前让学生了解张志和,并让学生互相补充)张志和:唐代著名词人、诗人,浙江金华人。

原名张龟龄,字子同,号烟波钓徒。

在他的作品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词——渔歌子。

课件出示:张志和简介让我们一起走近张志和,走进诗词的意境。

(课件:渔歌子朗诵)
二、初读,感知
刚才一定被词的意境所陶醉,我们一起读,再读之前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两个小老师帮帮你们。

第一个小老师是文中的注音,注音注音,帮你正音。

第二个小老师是课文下面有什么,注释,注释注释帮你解释。

下面借助这两个小老师把这首词自读几遍。

开始。

在第一个小老师的帮助下生字词都学会了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

1.谁来读一下生字词。

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课件出示这些字中有没有多音字?在这里,读sài这几个词怎么读?谁来读一下。

塞车(sāi)边塞(sài)茅塞顿开(sè)教学生这个读音课件出示
2.2.第二个小老师用的怎么样呢?老师说词语,你们解释怎么样?西塞山鳜鱼箬笠让学生起来理解箬笠,师出示图片蓑衣让学生起来理解箬笠,师出示图片这两个小老师用的都很好。

3.3.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这首词?看老师又请来了斜线小帮
手来帮助你们借助斜线是怎么回事啊?你还会读吗?谁来读?)4.4.师示范读(第一句带动作),让学生讨论续编动作(同位)师适时指导生根据自编动作朗读(一二人
5.5.同学们知道吗?古人读诗词的时候讲究韵律,节奏,而且是摇头晃脑的读。

我们学着他们读一读好不好。

三、品词。

看到你们这么出色,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

张志和这个词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

所以呢,他把画画的这种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

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1.《渔歌子》这首词给我们描绘出怎样一幅画面呢?快到《渔歌子》中找找都有哪些景物?把它找出来,画上圆圈。

(看看老师这样写像不像一幅画?(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风有雨),2.我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一幅美丽的图画怎么能少了鲜艳的色彩呢?谁来说一说词中有哪些色彩?(你很会读书)还有那些描写颜色的词语?生进行积累这些美丽的景色和鲜艳的色彩会构成怎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呢?把你们描述的景物和色彩填到这段话中,然后动情的读一读吧。

青青的()前,一群可爱的(),自由自在地飞翔。

粉红色的()盛开了,花瓣随风飘落水中,肥美的(),畅游在漂浮着花瓣的()里。

一位渔翁,戴着青色的(),披着绿色的(),久久地在岸边垂钓。

在()()的春天里,不愿意()。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你说的更流畅了,谁能再动情的读一读。

让我们感受到如诗般的画卷。

我们一起对词?老师说词意,你们说词。

这就是渔歌子里所蕴含的动情的画面。

那山那水,那景那情,让人分不清是画在词中,还是人在画中?
三、美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去看、去听、去闻、去感受。

(课件视频)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那群白鹭飞的更高了)
谁还要读?(桃花更艳了。

)(好一条欢腾的,自由自在的鳜鱼。


谁来读?(张志和更不愿意回家了。

)我们一块读,不光要把张志和留住,还要把听课的老师留住。

来,渔歌子,预备齐。

我看出来了,老师们都不想回家了。

快看呢,张志和驾着小船来接我们了。

让我们跟随张志和一起畅游山水吧。

1.面对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鹭展翅飞翔,你情不自禁的吟诵:《渔歌子》(男生读)2.看着身旁桃花灿烂,流水潺潺,斜风细雨。

你情不自禁的吟诵:《渔歌子》(女生读)3.多么美的诗情画意,真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身在其间,我们情不自禁的吟诵:《渔歌子》
五、悟诗情
畅游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们还想回家吗?(不想了)我们真是
张志和的知音啊。

补充张志和的一首词。

在这景色如画的地方,他觉得不须归了。

但是有人不愿意。

谁呀?他的哥哥张松龄。

首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张志和。

张志和从小多才多艺。

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但是他并没有去上任。

从此他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后来皇上找人来请他回去,但他再也不想回去了。

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课件出示生读
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

我劝你们们回家,你们来回答我。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哪!
生:不须归呀!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

(我不喜欢官场勾心斗角的生活,朝廷的生活太腐败了,这样的生活多自由)明白
了吧?张志和不仅仅是被美景迷住了,最重要的是他喜欢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师:学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喜欢的是这种清闲,飘逸的生活。

反衬出他高洁的品格,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渔歌子》。

让我们把这美的情趣再次用声音表达出来,配乐朗诵,学生带动作。

六、背诵词大家真是个个聪明能干。

老师再增加点难度还能读吗?
(课件:空词语)真了不起,但我不服气,我把整个句子都去掉还行吗?光说不练不行,来,齐。

(课件)真是聪明的学生。

我还有更高的一招。

敢不敢接?(课件)还敢来吗?好,齐。

你们的聪明真是名不虚传
七、巩固延伸
古诗词有独特的特点,既可以当作诗词吟诵,又可以当做歌曲传唱课件出示多美的意境,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吟唱起来,就让我们唱起来,动起来吧生唱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一起进入作业小超市,老师给你们留了两个作业?看一看。

下课,师生再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