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优秀教(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优秀教(学)案

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1 赶海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根据字理识记、书写“舅、虏”2个字,认读本课10个二类字;掌握多音字“夹、兴、似”及儿化音“努努嘴儿”的读音;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理解“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尝试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容。

通过哼唱歌曲,感受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3.有感情朗读赶海的几件趣事,重点抓住“摸”、“捉”、“抓”、“捏”等动词再现小作者童年赶海的情境,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小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4. 迁移运用本课巧妙使用首尾呼应、语气词、传神动词等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练习“说”、“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赶海的几件趣事,通过抓重点词句和语气词,揣摩体会其中的“趣”。

难点: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感受小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体会语气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容初步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想象、对比揣摩、评议、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如动词“摸”“捏”,语气词“嘿”、“哎”、“咦”、“哦”等,理解课文容,体会赶海的“趣”。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赶海》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大海有关的课文,板书:赶海(写“赶”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数空,然后齐读课题)3.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的脑袋里有哪些小问号?预设:什么是赶海?赶海都可以做什么?(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展示预习单第一题,检查学生认读情况(1)展示一部分同学的预习单,让他们读,纠错;然后开火车读;最后全班读。

(2) 展示三名同学的写字情况,分别代表好、中、差。

让同学们评评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哪些字需要改进,应该怎样写?(3)根据学情,重点指导:“舅”和“虏”“舅”字首先让学生观察,觉得“舅”哪里难写?“舅”的上半部分难,那么我们学过哪些那样的字?(预设“鼠”“焰”)“舅”的上面是个“臼”字头,舅舅是男的,下面是个“男”。

然后用动画展示“舅”字的笔顺。

“虏”也先请同学们说“虏”字哪里容易出错?“虎”字头的字学过哪些?(预设“虎”、“虑”、“虚”等)运用顺口溜记字法:“要用心,去考虑;要用力,抓俘虏”。

“虚”字可请学生尝试去编。

(预设:“做作业,要虚心。

”)2.展示预习单第二题,检查学生认读生词情况(1)能正确的把你第二题积累的词语大声地读给老师听吗?(2)老师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欣赏的好词。

课件出示:多种形式读。

注意:“痒”是三声,“擒”是前鼻音,“窜”是平舌音。

“努努嘴儿”的儿化音要读好。

(3)多音字学习,学以致用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开火车检查朗读情况(2)教师采取示朗读等形式,重点指导如下语气词的朗读,力争达到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

(三)运用要素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容1.边默读课文边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回答预设:(1)“我”去赶海的事。

(2)暑假里,“我”去赶海的事。

(3)暑假的一天,我和舅舅去赶海的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课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多媒体出示:方法总结: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像这样记事的文章,该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容呢?(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尝试解疑,初悟“赶海”1. 尝试回答课前提问:什么是赶海?(提示:根据你的经验和读课文回答)回答预设:(1)我在海边玩沙子,用沙子堆城堡。

(2)我和妈妈捡了很多贝壳,还抓到了小鱼。

(3)我在海边玩水,还捞到了海带。

师总结:是啊,大海退潮后,我们到海边玩水、捡贝壳、捞海带、抓小鱼等活动就是赶海。

2. 找出赶海的几件趣事。

(1)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赶海是件什么样的事?预设:“趣”事。

(板书:趣)(2)赶海是那么有趣,小作者也去赶海了,迅速读一下课文,找一找小作者主要写了赶海的哪些趣事?(教师引导学生用最简单的词来概括)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重点感悟趣之一:追浪花1.自由读第2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2.多媒体出示: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这句话你懂吗?很多同学可能没到过海边吧,现在播放一个退潮时的视频,观察、体会。

3.比一比,议一议。

(1)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里?抓住“哗哗”这个拟声词以及“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去似的”这个拟人句。

预设:“哗哗”这个拟声词更形象地写出了海水的声音,让人仿佛听到了海水的声音。

拟人句,把浪花当做人来写,特别生动,写出了浪花的调皮和对海滩的依恋。

(2)播放音频,体会情感。

播放音频,海鸥的叫声,海浪的声音。

①师: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趣吗?高兴吗?预设:听到了海鸥的叫声,海浪的声音;仿佛看到了海鸥,海浪,沙滩;真高兴,真兴奋。

②小作者是什么心情?有什么表现?多媒体出示:自由读:带着兴奋地心情再读一读。

指名读:(一生读后)通过表情,我看到了你的高兴。

(一生读后)通过语气,我听出了你的快乐。

齐读:让我们一起有感情读读,体会追赶浪花的快乐。

③总结学法,指导自学从同学们的读书声中,我也感受到了追浪花的乐趣。

追浪花的这一自然段,我们采用了“抓重点词句体会——创意有感情朗读”的学习方法,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下节课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赶海的其它几件趣事。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这节课我们再次运用“抓重点词句体会——创意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其它几件事的乐趣。

(六)重点感悟——体会其他赶海之“趣”。

1.分组自学,合作探究(1)分组学习“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

(2)按照“抓重点词句体会——创意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学习。

(3)小组先行默读自学,然后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可按学生的选择进行学习)“摸海星”(1)出示“摸海星”的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2)展示预设:●抓重点词句体会抓住了“摸呀摸”,体会到了海星藏在海水里,不好寻找;“嘿”这个词,能体会到摸到海星的高兴心情。

●创意有感情朗读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读(3)随机采访同学:你为什么摸得这么慢呀?(4)看,这就是你们摸到的小海星,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读。

●评价等级:“捉螃蟹”(1)师简笔画螃蟹师:大螃蟹来了,喜欢吗?(喜欢)抓螃蟹容易抓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多媒体出示:师指导读:“哎”字读出疑问。

(2)展示预设:●抓重点词句体会抓住“努努嘴儿”,通过传神的动作,体会到了小伙伴的童趣;“束手就擒”、“东逃西窜”,通过演一演,体会词语的含义及螃蟹慌和好玩;“哎哟”这个象声词,体会到了小伙伴被大螯夹得很疼,仿佛身临其境。

●创意有感情朗读汇报小组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读(3)随机采访同学:你努努嘴儿干嘛呀?(怕吓走螃蟹!)(4)看,这就是那只好玩的大螃蟹(指着螃蟹图),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读。

●评价等级:“捏大虾”(1)多媒体出示,指名读。

“咦”和“哦”怎么语气不一样?(预设:读“咦”时不知道自己的脚怎么啦,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哦”时,已经知道了怎么回事了,读出“恍然大悟”的语气。

)(2)展示预设:●抓重点词句体会抓住“我的脚也痒痒的”、“在逗我呢”,体会到了这是一只顽皮的大虾;“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体会到这是一只神气的大虾。

引导理解,出示图片:理解比喻句:大虾和武将的相似之处?(舞台上的武将常常插着两根翎毛,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还真与武将相像)摆动双手,演一演“舞动着长须”,再读课文(读出威武、神气)●创意有感情朗读汇报小组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读(3)师生共读: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了。

●评价等级: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1.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特点出示:开头:“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结尾:我一边往回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1)文章以歌词开头又以歌词结尾,这样的写作方式就叫首尾呼应。

(2)男女生分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 读好语气词,体会句子情趣,学会运用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有很多语气词,比一比谁最先找出来。

(1)多媒体出示:(指名读)①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高兴)②哎,那边一个小伙伴,这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好奇)(2)去掉语气词再读一读,体会语气词的好处。

(3)填一填,学用语气词。

①,我成功了!②,那座山真高!③,妈妈在找什么?④,手被割破了,真疼!3. 落实课后第5题,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1)学习本课值得借鉴的方法:①运用比喻句、拟人句。

②语气词的运用。

③准确、传神的动词。

(2)同桌先互相说说(3)学生写一个片段,教师巡回指导(4)选典型的片段作点评。

(面批)(八)板书设计11 赶海追浪花摸海星“趣”捉螃蟹捏大虾首尾呼应、语气词预习单一、我会写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

支暑舅抓逃夹须捏俘虏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我喜欢的词语:三、我会读下面的句子。

① 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② 哎,那边一个小伙伴,这低着头寻找着什么。

③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④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四、读书思考1.通过预习我发现下面的这些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我打算采用这几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A 练习上下文理解,B 查(字)词典,C 向他人请教,D 其他方法) (可多选)2.通过阅读课文我提出了下面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教后反思:成功之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