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 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统一招生考试语文A卷(共 100 分)第I 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 3 分, 共 12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校对 (jiào)别墅( shù)..B. 萌发 ( m éng)嘹亮( liáo)..C. 鲜妍 ( y án)哺乳(fǔ)..D. 菜畦 (q í)思慕(mù)..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仙露琼浆 ( qióng).抑扬顿挫 ( cu ò).一气呵成 ( h ē).惟妙惟肖 (xi ào).)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 ?”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 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 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 地铁 6 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二、文言文阅读 ( 每小题 3 分, 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 , 完成 5~ 8 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 ,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怒而飞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 志怪者也志:志向。

.C. 才美不外见.见:同“现” ,表现。

D.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去以六月息者也..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不以物喜..C.而伯乐不常有D.其真无马邪..温故而知新帝感其诚..7.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8.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

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

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

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 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 , 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

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第Ⅱ卷 ( 非选择题 , 共 76 分)三、默写 (共 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 按前两句判分)(2 分 )①,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2) 请在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王维的《竹里馆》中任选一首, 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4 分),。

,。

四、现代文阅读( 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 12 题。

摩诃池 , 消逝的仙湖①陆游曾有诗写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

”翻开唐宋诗卷,你会发现“摩诃池”是一处被频频提到的成都胜境。

②摩诃池始建于隋朝,故址位于现天府广场至人民公园一带。

582年,蜀王杨秀建府城,命人在城内取土,留下巨大土坑,雨水渐积,终成大湖。

一位西城僧人见此湖而生感慨:“摩诃宫毗罗。

”“摩诃”指大 ,“宫毗罗”为龙,此语谓湖大有龙,故当时人们将此湖命名为“摩诃池”。

③摩诃池曾是成都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

唐时,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常至摩诃池泛舟游览,宴饮聚会。

杜甫寓居成都时,便是摩诃池的常客。

五代时,摩诃池成为皇家宫廷后苑,被扩大至千余亩。

彼时的花蕊夫人甚爱摩诃仙境,将其写入多首《宫词》。

宋时,摩诃池重回民间,桃花灼灼,杨柳依依,水波潋滟,游人如织。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陆游常在摩诃美景中流连忘返。

④《北梦琐言》载:“韦皋镇蜀,常饮于摩诃之池。

”唐代地方官韦皋,不仅喜爱摩诃池的风光,还对摩诃池进行了改造。

韦皋将解玉溪之水引入摩诃池,他的继任者又将金水河与摩诃池相连,河湖水网得以贯通。

以摩诃池为枢纽,成都城内的水路交通系统最终形成,并与城外的锦江相连。

此后,城内城外,水路连通,水上运输日益成为成都工商业的主要运输方式。

⑤摩诃池还在战乱年代庇佑了一方百姓。

唐咸通十一年,南诏国军队攻成都,城郊百姓入城避难。

人口骤增,加上困守日久,致城内井水枯竭。

《资治通鉴》载,百姓“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⑥可见,摩诃池不仅是甲 ,也是乙,还是丙。

遗憾的是,自宋代起,摩诃池开始衰落,逐渐被填充,所余水面越来越小。

明代,摩诃池仅在西南方向留下小块水面。

清代,唯有金水河尚存。

1914 年,金水河被填充,摩诃池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唉 !当杭州人荡舟烟雨空濛的西湖,当无锡人沉醉烟波浩渺的太湖,当南京人流连人文荟萃的玄武湖,你应知道,成都人也曾拥有声名远播的仙湖——摩诃池!(改写自《成都简史》)10.联系全文 , 在第六段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3 分)甲乙丙11.文章第一段与第三段分别引用了陆游的诗词,两处引用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 分 )答:12.如要在第一段末尾加上一句话,下面哪句更合适?请联系全文,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3 分)A. 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他们大多会-- 脸骄傲:摩诃池 , 我们的仙湖 !B. 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 他们大多会一脸兴奋:摩诃池, 它在哪儿呢?C. 如果跟今天的成都人提及这个地方, 他们大多会一脸疑惑:摩诃池, 咋没听过喃?答:五、作文 (60 分 )13.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 , 你更盼望哪一个呢?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60 分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③不少于6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 50分)一、诗歌鉴赏 ( 共 4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 题。

过摩诃池 ( 其二 )宋祁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①?(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 注] ①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 , 是否符合 A 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2 分 )答:2. 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分)A. 乐B. 叹C. 伤答:二、文言文阅读( 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 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明] 杨廷和成都草堂,唐杜工部旧居之地也。

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

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

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

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

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

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 。

进于是,则草堂也。

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

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

名花时果,杂植垣内。

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

愚以为诗道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不独诗也。

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

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

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

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

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

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

於乎!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

今日诸公之举,尊贤厉俗,其于风教岂曰小补之哉!!(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四十三,有删节)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 分 )A. 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属:通“嘱” ,嘱托B. 临于官道者为门临:靠近.C. 夫世称子美者称:称赞.D. 轩然与之并.并:合并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其外则树以桤、柳,象子美之旧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