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及其语言形式在以上几讲中我们已讲过,要想在作文时做到遣词造句正确、准确、鲜明、生动,且又合乎事理,不仅要学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而且还得学一些逻辑知识。
这三方面都是语文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内容。
本专题主要讲一讲有关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内容及其与一定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
全讲分三个部分:(一)词义和概念;(二)复句与判断;(三)复句与推理。
〔按:本讲分上、中、下篇连续发布。
〕(一)词义和概念首先谈谈词义和概念的关系。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主要形式。
这三种思维形式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
思维形式中的概念,是借助于语言中的一定词汇或词组来表达的,而判断和推理则是借助于语言中的一定句式来表达的。
所谓概念,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理性认识。
词是表达概念内涵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但词语本身并不等于概念,只有词语的含义才是它所表达的某个概念的内容。
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表达了不同的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词在表达一个概念的时候,它的词义必须是明确而稳定的。
有时一个词可以有几种意义(一词多义),表达几种不同的概念。
多义词离开一定的语境,就不能表达一个特定的概念。
比如一个熟字,它可以表示熟烂之义,也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别表示成熟、熟识、熟练等意思,如苹果熟了、这个人很熟、手艺很熟。
有时一个概念也可以由几个词来表达,如甘薯、山竽、蕃薯、白薯、地瓜、红薯、白芋这些等义词表达的,确是同一个概念。
我们在运用任何一个词语(特别是多义词)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白它所表达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才能正确地用词。
一定的词义,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概念服务的。
如果我们把某个事物的概念理解错了,那末就很难选择贴切的词语把那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准确地表达出来。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像翠盘似的月亮升起来了,雪白的光洒在黄彤彤的谷穗儿上。
我紧挨着老队长,抡起镰刀飞快地收割着。
这段文字在语法上没什么问题,但由于对要表达的事物没有仔细观察,因而选用的词语未能把事物的属性准确地表达出来。
如翠表示绿色的概念,说月亮像翠盘,不符合基本事实。
彤彤表示红色的概念,同黄字不能搭配。
紧挨着老队长,还能亮开镰刀割谷子吗?如改用紧跟着这个概念,就合乎逻辑了。
还有用抡这个动词也没能准确地表达出用镰刀割谷子这个动作的概念。
一般只说抡铁锤,镰刀只能说飞舞或挥舞。
这个例句用词的谬误告诉我们,要准确、贴切地运用一个词语,除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本身所表达的概念,还必须使词语的概念完全符合被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接下来,再谈谈词义的交叉。
前面已进过,一个词语所表示的概念的内容,是通过一定词语的词义来表达的。
但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词的词义所涵盖的范围,和另一个词的词义范围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不相同,这就是词义的交叉。
比如共产党员和机关干部这两个词,它们各自所包括的范围就有词义交叉的情况,即共产党员中有一部分是机关干部,而机关干部中也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
另外,有许多词虽然意思相近,但也有词义交叉的方面。
不过它们的异同点不像上例那样明显,汉语中的同义词就是这一类词。
就说意义和意思这两个词吧,它们都可以指词句所包含的内容,有时可以互相替代,如可以说这个词的意义,也可以说这个词的意思。
但是在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和这部电影很有意思这两句话里,两者的含义就不同了。
有意义表示有价值、有作用;而有意思却表示有趣味,可看性很强,两者不能互换。
再如,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很有意思但不能说这个人很有意义。
以上所述,是词义交叉的名词。
辨别词义交叉的形容词,要注意它们所指的性质和状态有什么异同,看它们分别能同什么事物结合,不能同什么事物结合。
例如美丽和漂亮这两个词都表示好看,在大多数场合可以通用,只是用美丽比较郑重,用漂亮比较口语化。
然而在我们热爱祖国的美丽河山这句话里,美丽不只是一般的好看之义,还含有堂皇、庄严的意思,故不能用漂亮替代。
又如这场球打得真漂亮!//他的字写得真漂亮!这两句话里的漂亮除了好看的意思,还有精彩、出众之义,又不能用美丽替代。
辨别词义交叉的动词,要看它们所指的动作和变化有什么细微的不同,注意它们在上下文里同别的词语搭配的关系。
例如说和讲,这两个词词义交叉的部分很广,可以通用的地方很多。
但说字除了本义,还可以有责备、批评的意思,如领导说了我一顿,讲字没有这个意思。
而讲除了本义,还有讲究的意思,如讲卫生、讲民主,而说字没有这个意思。
这里还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为数最多的双音合成词里,往往有几个合成词都含同一个字(即词素)的现象,因而它们之间都有词义交叉的关系。
例如严格、严厉、严峻// 锋利、锐利、尖利// 奋斗、搏斗、格斗//讨论、议论、评论等等。
这四组合成词,每一组都有一个词素相同,一个词素不同。
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对这样的词要特别注重辨析它们不同词素的含义,仔细辨别它们的异同点。
以上所述是词义的交叉,其次再讲一讲概念的交叉。
既然一个词的特定意义就是它所表达的一个概念,那末词义之间语法上的词义交叉关系,其实也是逻辑上的概念之间的交叉关系。
由于交叉概念各自所指的范围有一部分相叠合,所以交叉概念一般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例如我们单位里大多数是男同志,女同志和共产党员是少数。
这个句子中的男同志和女同志所指的范围,与共产党员这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有交叉叠合的部分,即男同志、女同志中有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中也有男同志和女同志,因此它们是不能并列的。
概念之间的关系,除了上述的交叉关系,另外还有同一关系、种属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和并列关系,现分别简述如下。
同一关系,即几个概念所指的对象、范围完全相同,但每个概念的含义却不同。
例如斯大林在《悼列宁》一文中说:列宁主义者的党,共产主义者的党,同时也叫做工人阶级的党。
此句中的列宁主义者的党、共产主义者的党、工人阶级的党这三个概念本身的含义是不同的,但它们所指的对象和范围却完全相同,都是指的同一个党,所以它们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这三个概念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对象,把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得十分全面和完整。
种属关系,即一个范围较大得概念包含另一个范围较小得概念,这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叫种属关系。
包含其它小概念的大概念叫属概念,被包含的小概念叫种概念例如学校这个概念,它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大、中、小学等各级各类的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属概念,被它所包含的各级各类学校是种概念。
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种概念和属概念都不是绝对的,是相对比较而言的。
比如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种概念,但它也可以成为被它包含的更小的概念的属概念。
例如中学是学校的种概念,但对于被它包含的初中班和高中班而言,又是属概念。
反对关系,即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互相排斥,两者所指范围相加总是小于它们的属概念所指的范围。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所指的范围(即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在主义这个属概念里,除了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还有封建主义、国际主义、经验主义、官僚主义等等的范围。
可见,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的范围相加,小于主义这个属概念所指的全部范围。
恰当地运用反对关系的概念,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如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个比喻之所以生动、贴切而富有表现力,就是因为恰当地运用了东风和西风这一对反对关系的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矛盾关系,即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互相排斥,两者所指范围相加,总是等于它们的属概念所指的范围。
例如男性和女性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是互相排斥的,但两者所指范围相加,等于包含它们的属概念性别所指的全部范围,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的相同点是,各自的两个概念都是互相排斥的。
不同点是,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的范围相加小于它们的属概念范围,而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的范围相加等于它们的属概念范围。
并列关系,即同一个属概念中的几个种概念(或者说是没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并列关系一般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概念并列。
比如苹果、香蕉、生梨、菠萝这几个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被水果这个属概念包含的并列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种概念和属概念是不能并列的。
例如苹果、香蕉、水果//汽车、摩托车、机动车// 大学、中学、学校。
这三组并列的概念,都是不能成立的。
(第七讲〔上〕完。
)(二)复句与判断判断和句子,是思维内容和语言形式的。
直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是三种主要的判断形式。
其中任何一种判断形式,都是借助于一定的句式来表达的。
一定的句式就是一定的判断思维的语言载体。
(1)陈述句和直言判断——直言判断是对不同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直接判断。
它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判断形式。
直言判断由主词、宾词、词(或称判断词)三部分组成。
被判断的事物叫主词,判断这个事物有无某种属性或关系的词,叫宾词。
主词和宾词的词,叫词。
直言判断的词很单纯,一般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充当。
前者是肯定判断的词,后者是否定判断的词。
语法中的陈述句,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直言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
主词相当于句子主语部分,宾词相当于句子的谓语部分。
例如前面列举过的,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
这就是直言判断中的肯定判断。
句中的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主词,长远的是宾词,是为词。
另如如果谁否定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这个否定判断中的前一个分句是主词,后一个分句是宾词,不是为词。
有时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同时用,意在强调一种判断,排除另一种判断。
例如假定他们的知识都是真理,也是他们的前辈总结实践经验写成的理论,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
这个判断中,强调的是最后一个否定判断,排除的是前两个肯定判断。
直言判断的主词所指的数量范围,有全称和特称之分。
前者叫全称判断后者叫特称判断。
所谓全称是指事物的全体,所谓特称是指事物的一部分。
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同肯定判断、否定判断互相搭配,又可组成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四种形式。
例如凡搞阴谋诡计的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全称肯定判断)//凡搞阴谋诡计的人,都不是光明正大的。
(全称否定判断)// 有些机关干部是共产党员。
(特称肯定判断)//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搞清楚的。
(特称否定判断)。
以上四个例句中加框的词,就是这四种判断形式常用的句式。
(2)选择关系复句和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只有一种或兼有几种情况的判断。
选择关系复句就是选言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
例如是靠天等雨,还是靠人大干?是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改造盐碱地的方法,或是种绿肥,或是增施天然肥料,或是挑土覆盖,或是灌水冲洗。
第一个例句的词是……还是…..,是选言判断断定事物只能有一种情况的表达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