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施工方案一、冬期施工方案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为冬期施工阶段,需制定相应的冬期施工方案。
1.冬期施工原则1.1根据雇主、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
1.2确保冬期施工质量,杜绝冬期施工事故发生。
严冬阶段应尽量压缩冬施项目,减少冬施投入,降低工程成本。
1.3机电、装修等工程操作层面四周做好防风遮挡工作,必要时用电暖气保温取暖。
2.冬期施工阶段划分2.1初冬和冬末阶段施工大气平均温度连续5天低于+5℃即转入冬施,平均温度在0℃左右,最低温度一般在-5℃左右,时间大约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称为冬初阶段,从次年二月中旬到三月中旬为冬末阶段。
2.2严冬阶段施工大气平均温度-5℃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在-10℃至-15℃之间,时间大约从12月下旬到次年二月上旬约50d,混凝土结构采用覆盖、挡风等项保温措施,必要时使用电热加温保暖,防止混凝土冻伤。
2.3冬施转常温当次年初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即转入常温施工。
3.冬施技术准备3.1提前开展冬施混凝土试配工作。
3.2认真编制冬施方案。
在进入冬施前,现场必须遵照设计要求及施工方法的有关规定,做好冬施的材料和技术准备工作,确保冬施的顺利进行。
认真复核施工图纸,对不宜进行冬期施工的工艺,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3搞好冬期施工特殊工种的培训交底工作。
4.主要分项工程的冬期施工方法4.1模板工程(1)模板施工支模前要彻底清除作业面、钢筋及模板上的冰雪、污垢等。
支模后,外部清理干净,挂双层阻燃草帘被,覆盖严密。
(2)拆模时,严禁野蛮施工,以免破坏模板及混凝土。
(3)模板存放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做好泛水坡度和排水沟,模板要及时覆盖,以免受雨雪侵蚀而变形。
(4)施工用脚手板应设置防滑措施。
(5)对于施工作业面周边上较大的缺口应用钢管及安全网进行防护,以保证工作面上的封闭性和安全性。
4.2混凝土工程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为确保工程质量,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
4.2.1混凝土的配置要求(1)冬施浇筑的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优先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水泥标号不得低于P042.5,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280kg/m³,水灰比不大于0.6,并掺加外加剂。
其临界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30%。
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2。
为避免防冻剂中氯盐及碱含量对钢筋的腐蚀侵害,要选用无氯、低碱或无碱的防冻剂。
(2)在选择预拌混凝土供应商时,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提前进行热工计算,对水、砂进行加热,向其提出确保预拌混凝土出机温度和入模温度符合冬施方法规定。
(3)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时,充分考虑“碱集料反应(AAR)”对建筑物耐久性的影响,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混凝土的含碱量,达到有关技术规程要求。
4.2.2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养护、试验(1)本工程混凝土用商品混凝土,根据工程位置,合理选择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尽量减少运距,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2)混凝土浇筑前先清除钢筋和模板上的冰雪。
(3)冬期施工浇筑混凝土时,确保预拌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4)主要采用综合蓄热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即在混凝土中掺加合理的外加剂,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的水化热的热量,通过适当保温,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到设计规定温度前,达到预期要求强度。
(5)混凝土浇筑后用阻燃草帘被进行覆盖保温。
对边棱、角部的保温厚度,应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
(6)拆模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7)冬期施工混凝土试件的留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要求外,尚应增加不少于两组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的混凝土强度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强度。
4.2.3使用商品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原材料加热、搅拌、运输、入模浇筑等详细技术要求,应在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中特别明确。
商品混凝土公司应严格按照冬施要求掌握搅拌时间,混凝土车辆运输应有保温措施等。
4.2.4冬施测温要求(1)冬期施工测温准备工作1)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测温工作,并于开始测温之前,对测温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开始测温前,要备齐必须的用具,为正常测温创造有利条件,主要用具有:测温百页箱,规格不小于300×300×400mm,宜安装于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表面刷白色油漆。
2)测温计:测量大气温度和环境温度采用最高最低温度计,测量原材料温度采用玻璃液体温度计。
各种测温计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校验。
3)三角旗:为表示测温孔的位置和编号,需准备与测温孔数量相应的金属制的小三角旗,并在旗面上编号。
4)闹钟、手电筒、文件夹,测温记录表,记录大气温度的小黑板,测温管等。
5)混凝土浇筑前,测温人员应与施工负责人员联系,按测温孔布置图在钢模或木模上预留测孔。
(2)冬施测温要求1)综合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从混凝土入模开始至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或混凝土温度降到0℃或设计温度以前,应至少每隔6h测量一次。
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N/mm2以前每2h测定一次,以后每6h测定一次。
3)室外温度及环境温度同混凝土养护温度测定次数,但不少于4次/天,此外还需测最高最低温度。
4)混凝土出罐温度、浇筑温度、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测温四次。
(3)冬施测温方法1)混凝土测温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
2)测温后应立即将测温孔塞紧,并盖好保温材料。
3)夜间测温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高层测温应由两人进行。
4)测温人员每天应向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汇报测温情况,特殊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5)测温人员应与保温人员密切配合,按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保温措施。
6)测温要按规定时间进行,测温记录要准确无误。
(4)测温孔的设置1)测温人员按照交底和测温孔布置图规定的位置或编号顺序,随混凝土浇筑设置测温孔。
2)楼梯间休息平台及踏步板,每层设测孔不少于3个。
3)现浇混凝土梁、板、圈梁的测温孔,应垂直插入留置。
梁测温孔每3m长设置1个,且每跨至少设2个,孔深宜为100mm至150mm。
楼板每15m2设置1个,每间至少设1个,孔深宜为100mm至150mm。
5.冬施相关措施5.1冬期施工机械装拆、保养措施5.1.1冬施前,冬施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应对所有冬施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技术、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严禁使用。
对于各种用水器件,下班时要将其内部的水放净,以防冻胀。
5.1.2非机械操作员不得擅动机电设备,各类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
5.1.3冬施前机械管理员要建立施工机械拆装、保养台帐,健全检查、维修保养制度,遵守施工机械保养及维修各项规程,定时定期对各施工机械进行保养。
5.1.4冬施过程中对各施工机械定期拆装,对各零部件上油及擦洗,大型机械要做好冬期施工所需油料的储备和工程机械润滑油的更换补充以及其它检修保养工作,以便在冬施期间运转正常。
将各施工机械存放在库房内,防止雨雪的侵蚀。
5.1.5冬施过程中对各机械设备进行线路检查,防止漏电,对线路磨损严重的应立即更换。
5.2冬期测量工程保证措施5.2.1基准点的保护措施:进入冬期前对场区内所有基准点及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测完毕用钢管在其四周搭上围护架并用铁皮封严(在冬期如使用基准点,待使用完毕须恢复原状),夜间设置醒目警示装置或警示灯。
确保场区内所有基准点及控制点高于周围地势并设置排水坡向四周,防止冬季积水造成土壤冻胀从而导致基准点变形。
5.2.2冬期施工过程中随时抽测场区内基准点及控制点,以原始基准点作为标准,检查其高程及坐标,如有偏差须立即进行调整。
5.2.3冬期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设备的检测、保温及保养措施。
在雨雪天气施测时,须确保测量设备不被雨雪侵蚀。
测量设备施测完毕,须随时放入设备箱。
不使用测量设备时,须将设备箱放在高于地面的干燥处,防止受潮。
5.2.4冬季大于三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及雨雪过大天气不得进行测量作业,防止大风及雨雪影响测量设备的正常使用。
5.3冬施消防安全措施5.3.1冬期施工应经常检查加固脚手架等越冬的支地架子,应加固扫地杆,外脚手架必须设防护栏和挡脚板,并按规定设安全网。
5.3.2大风雪之后,要检查脚手架和防护架。
5.3.3搞好冬期施工的消防工作,要求成立冬施防火领导小组,建立义务消防队伍,制定具体的《冬期施工防火措施》。
5.3.4搞好冬防教育,进入冬期施工前,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一次消防、施工安全和冬期取暖教育,并进行书面有针对性、可行性技术交底。
5.3.5道路防滑,雪后及时清理积雪积冰,保持施工现场内和周边责任区道路的安全畅通。
5.4冬季施工环保措施5.4.1办公区采用集中式电加热水箱等设施采暖。
不得私自燃烧木柴或煤球等可燃物采暖。
生活区采用的电暖气要由冬施防火领导小组根据生活区的电容量进行统一安装,任何人不得私自拉接插座和安装电暖气采暖防冻。
5.4.2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尾气、废气的各种机电运输设备要进行检测,检测不达标的不得使用。
5.4.3冬施时对现场临时存放的土方进行覆盖,大风时严禁进行与土方有关的各种现场作业。
装修时现场遗留的废弃物要及时进行清理,存放在现场垃圾箱中由总承包统一处理。
5.4.4冬施时将现场污水及时通过排水管线排放到指定位置,不得随意排放。
雨雪后要及时清扫现场雨雪,防止雨雪污染现场环境。
5.4.5对正在施工的操作面要设立临时排水系统。
5.4.6拆卸模板及脚手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随意抛扔。
夜间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进行工作。
现场使用噪声较大的小型机械时必须在四周密闭的环境下工作。
二、雨期施工方案一般将雨期施工阶段定为6月中旬至9月中旬。
1.雨施技术准备1.1根据不同年度雨期施工的不同内容和特点,提前编制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雨期施工方案,报请业主及监理单位审批,审批合格后,对现场管理人员及具体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教育,及时落实方案内容。
1.2 根据施工要求及施工方案编制材料需求计划。
2.雨施生产准备2.1成立雨施领导小组,保证雨施正常进行。
各分包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分工,抓好雨施各项工作的落实。
2.2成立防洪防汛抢险队,备齐潜水泵、草袋子、铁锹等防洪工具及设备,作好防洪的一切准备工作。
2.3各参施单位应按材料计划在雨施前准备好雨施材料。
2.4雨季前将临时排水系统与现场排水系统连通,使施工现场排水系统畅通。
2.5雨期施工之前,雨期施工领导小组对工程和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脚手架、电器设备、机械设备等检查,现场道路、排水沟的形成、通道的封堵、仓库等施工用房的防漏防淹均应在雨期施工之前做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雨期施工期间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