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钦州市总体规划

(推荐)钦州市总体规划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修编目的把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机遇,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加快钦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促进钦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指导钦州城乡统筹和中心城市科学发展。

规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钦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钦州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具有岭南风格、东盟风情、滨海风光的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规划修编重点1、研究跨越式发展的城市目标和定位,突出城市特点,把握城市发展重点,形成城市竞争新优势。

2、协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空间需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研究生态保护、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综合协调产业发展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时序,科学安排城镇空间布局。

3、构建支撑跨越式发展的特大城市空间框架,合理引导城市紧凑集约发展,建立适应产业发展规律的弹性空间生长模式。

4、建立和优化与城市空间框架相匹配的综合交通体系,构筑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客运系统,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扩展。

5、营造现代化城市风貌,彰显城市自然与人文特色,建设滨海新城区,塑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城市新形象。

规划依据1、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2号)(5)《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7)《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相关依据(1)《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2006-2020)》(2)《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3)《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4)《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5)《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规划》(6)《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7)《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8)《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3~2020)》(9)《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钦州市工业重点产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11)《钦州规划综合研究报告》(12)《钦州市海洋功能区划》(13)《钦州市保税港区总体规划》(14)《钦州市沿海工业产业布局规划》(15)其它相关规划规划期限与范围1、规划期限:2008年——2025年,近期:2008年——2012年;中期:2013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25年;远景:X年。

2、规划范围市域:包括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两区两县,总面积约10843平方公里。

规划区:包括钦州中心城区、大垌镇、久隆镇、康熙岭镇、东场镇、大番坡镇、犀牛脚镇、龙门港镇,陆域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带状滨海地带,钦防铁路和钦北铁路以南、进港公路以西至茅尾海,以及鹿耳环江以西,对坎龙水库、金窝水库以南至钦州湾,总面积约372平方公里。

城市定位开放钦州: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大西南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

现代钦州: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特色钦州:具有岭南风格、东盟风情、滨海风光的宜商宜居城市。

城市发展目标近期目标(2012年):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空间格局基本拉开,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得到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得到大力发展,保税港区运作良好,钦州成为北部湾地区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出口加工基地。

中期目标(2020年):基本形成主城区、茅尾海滨海新城、港区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钦州成为面向中国-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的专业服务中心,综合发展的开放城市。

远期目标(2025年):以发展大型临海工业、港口物流,为城市、港口服务的第三产业和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等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具有岭南风格、东盟风情、滨海风光的宜商宜居城市。

城市总体发展策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层面对钦州的发展要求,以港兴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壮大县域经济,加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以“开放钦州、现代钦州、特色钦州”为中心的和谐钦州建设,全力推动钦州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城市性质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北部湾沿海生产性服务中心、港口工业城市。

城市职能以港口和保税港区为依托,建成服务大西南、辐射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保障基地,北部湾沿海生产性服务中心、科教、文化、体育等专业性服务中心,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

城市规模1、市域户籍人口:现状(2007年)355.99万,近期(2012年)375万,中期(2020)400万,远期(2025年)410万;常住人口:现状(2007年)319.99万,近期(2012年)340万,中期(2020)420万,远期(2025年)450万;城镇人口:现状(2007年)98.24万,近期(2012年)136万,中期(2020)218.4万,远期(2025年)270万。

2、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远期(2025)年130万人,其中:主城区75万人,茅尾海滨海新城区28万人,钦州港区27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远期(2025年)234.97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面积7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98平方米(扣除填海面积)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1、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通过城镇和工业的集聚发展带动乡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和乡村地区的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规划集中布局的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延伸,辐射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以乡促城,加快农业产业化、特色化步伐,促进资源整合和人口向城镇集中,协调解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2、城镇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城镇发展协调,以钦州港及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带动,强化钦州中心城市功能、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发展灵山和浦北县城,构筑县域综合性中心;积极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越的重点镇,集聚发展工业,提升城镇功能;完善一般镇配套设施,服务周边农村。

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一般镇的“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开放式的城镇组织体系。

3、乡村发展战略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整合乡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提高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村庄。

城镇发展战略实施“港口带动,区域统筹,强化中心,跨越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协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水平近期(2012年)40%,中期(2020)52%,远期(2025年)60%。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钦州市城镇职能结构分成四级,即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一般镇(含4个农场),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型、工业交通型、工贸型、旅游服务型和集贸型。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形成以1个大城市(中心城市)、1个中等城市(灵山县城)、8个小城市(镇)、43个乡镇和4个农场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市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规划形成“一区、三轴”的城镇空间格局。

1、一区:钦州都市发展区包括钦州中心城区,大垌皇马工业集中区,东场水源保护区等,为统筹城乡发展、辐射带动全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以港口、工业、城市为发展重点,规划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

2、三轴:一主两副主轴:为南北城镇发展轴,依托南北高速、六景高速、325国道和南钦铁路等构成的交通走廊,发展成为人口产业密集、分工合作密切、基础设施通道密布的城镇发展轴线,为钦州对接南宁、面向粤港澳和东盟地区的重要经济联系通道。

沿线重点集聚发展临港工业、加工制造业、集装箱物流业,合理引导小城镇和产业区空间布局。

两副轴:包括灵山城镇发展轴和浦北城镇发展轴。

灵山城镇发展轴:由钦州市主城区经陆屋和灵山县城向寨圩方向的发展轴,依托钦州至灵山的交通走廊,促进灵山、钦南区人口、产业向该轴线地区城镇和工业园区集聚,加强与钦州中心城区,特别是钦州港区的产业发展和相关功能配套,培育为承接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新增长点。

浦北城镇发展轴:由寨圩经浦北县城至泉水方向的发展轴,依托经过县域南北向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加强与北海和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培育轴线地区的城镇和工业园区,成为承接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重要增长点。

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建设面向东盟、辐射大西南,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为骨架,以沿海港口、重要枢纽为节点,多方式、集约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区域目标: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我国沿海主要航运中心之一,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门户城市。

省级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主要的交通口岸、北部湾经济区交通主枢纽。

市域目标:构建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之间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

1、公路规划形成“一环五射一纵一横”的高速网络布局。

规划13条一级公路,16条二级公路和6条主要三级公路。

2、铁路规划4条铁路干线:南防铁路、钦黎铁路、钦北铁路、钦港铁路。

规划预留钦(州)防(城)城际轨道、钦(州)北(海)城际轨道。

3、内河航道与港口按照国家三级标准疏浚钦江,茅岭江、大风江等航道维持现状等级不变。

规划形成“三大港区、三小港区、两小港点”的港区布局体系;“三大港区”:钦州湾西、中、东港区、,“三小港区”:茅岭港区、沙井港区、那丽港区,“两小港点”:东场港点、沙坪港点。

市域空间管制禁建区:包括水源保护区、湿地、基本农田、陡坡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

限建区:以小流域边界为划分单元,以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为基础,结合城镇发展要求,包括一般镇、一般农田、生态较敏感区域。

适建区:包括都市发展区、重点镇发展用地以及工业区所在地。

旅游发展规划目标定位:以江海湖岛、自然山林、英雄文化和陶艺文化为特色,以海洋生态旅游、滨海休闲度假、山林养生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泛北部湾重要滨海旅游集散中心。

布局结构:“一带三片三基地”。

一带:指滨海旅游带;三片:指自然山林游赏片、民俗文化观光片、生态田园体验片三大旅游空间;三基地:钦州主城区、三娘湾旅游区和灵山县城三个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区“四区”划定1、四区划定禁建区:以生态高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严格保护的基本农田。

限建区:以生态中敏感区为基础,增加一般镇发展区域和三娘湾旅游度假区。

适建区:以生态低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和规划工业区用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