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24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24张PPT)

D
作业: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堪比西方的 文艺复兴,称其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你的理解是什么?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偶像的变迁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 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儒…家…传统思想…
表2:1923年北京大学 “最崇 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民…主…科学 …
14
孔子
1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这两个表为何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不平衡、调查对象、史料运用差异等
【历史启示】历史认识受到史料的使用和方法等影响。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不要惊讶,毛蒋也看《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青年觉醒-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胡适日记
“此种苦礼, 乃施诸习于自 由之余,其何 以堪耶!”
(1910年2月)
礼教束缚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胡适致胡绍庭书
(1912年):祖国 风云,一日千里, 世界第一大共和 国已呱呱堕地 矣…… 。吾恨不 能飞归,为新国 效力耳。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民主(Democracy) 民主政治和民主意识
科学(Science)近代自 然科学法则和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等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余之抨击孔子,非 抨击孔子之本身,乃 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 所雕塑之偶象的权威 也;非抨击孔子,乃 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 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 观与孔子》1917年2月4 日《甲寅》日刊
二、青年觉醒-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开始 兴起 时间 标志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 代表 人物
思想阵地
活动 基地
新文 化运 动 191
5
陈独秀 在上海 创办 《青年 杂志》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京 大学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北大之父”蔡元培
北大的钟声
(又名:宽容)
沈嘉蔚 1988年
C
D.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文言文:“妻丧速归。” 白话文 “你的太太死了, 赶快回来呀!”
黄侃(1886-1935)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 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
胡适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是多角度、多元化的,贯穿每一个 历史时期。 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动摇封建思想,引 起青年觉醒,提倡自由、平等是民主革命的表现形式。
材料:“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西方的新式婚礼。—《上海妇女志》
思想解放,
婚姻自由、 男女平等。 (突破力)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五四运动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为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奠定基础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 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缺乏群众基础
——《蒋介石日记》
青年民众觉醒(感染力)影响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四、福泽后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保持淡定,“我”的爱情我做主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
一则张消图息片
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 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
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历史概念: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学习西方思想 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要打破封 建主义的束缚,建立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 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本课结构
(2016·河北唐山二模·29)1917年,学者杜亚泉 发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推崇中国传 统和平、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均贫富等思想, 同时他也认为不学习西方不足以救中国的贫弱。 他一再强调要“确信”本国传统文化,但又不能 “自封自囿”。这表明杜亚泉( )
A.推崇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B.反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张 C.坚定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比较客观地认识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
原因是( )
新旧并存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D
B.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知识要点 新文化运动
191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5步发展
背景 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观点二: 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造成人们对传统文化 的不重视等局限性。
——摘编自龚书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 题》、陈金龙《毛泽东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等
评述材料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观点。(要求:选取材料 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 结合。)
(2017·广东佛山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3)胡适是新文化
两段回忆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
杂志一次。” 1919年12月10:“看(《新青年》)易卜
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中看《新青年》杂
志。” 1926年4月21日:“看《新青年》。” 1926年4月22日:“看《新青年》。” 1926年5月5日:“看《新青年》。”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一曰,不言之无物;
一、推倒…贵族文学,
二曰,不摹仿古人;
建设…国民文学;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二、推倒…古典文学,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建设…写实文学;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三、推倒…山林文学,
六曰,不用典;
建设…通俗文学。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国外) 思想: “尊孔复古”的兴起
“由辛亥革命唤起的希望与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 间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巨大的波潮,于是而有
新文国化际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袁世凯签署“二—十—一《条近”代中,国民社族会危的机新加陈剧代谢》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
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的写到:
“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
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
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中国历史博物馆
刘师培、黄侃、 沈尹默、陈独秀、 胡适、朱希祖、 辜鸿铭、马叙伦、 蔡元培、李大钊、 马幼渔、鲁迅、 周作人、钱玄同、 梁漱溟、刘半农。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民主(Democracy) 与科学(Science)
本志同志本来无罪,只因拥护德谟克拉西和 塞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我 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促进文化平民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推动五四运动发生。
局限: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化的倾向
小结
工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民主化法制化
业 文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市场化

中体西用
冲 近代思 维新思想
科学化理性化
击 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现代化 救亡图存
近代思想解放特点: 层次:由器物—制度—思想,由表及里不断深入 目的:救亡图存;现代化 态度:由被动到主动 方向:从学习西方到以俄为师
新 旧 并
列强外侵加剧;

思想: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特点:彻底批
主要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判儒家传统道 德;全面学习 西方。
思想解放:动摇礼教 打击专制 解放思想
促进觉醒 推动马~ 评价 文化转型:文学艺术、教育传媒等繁荣: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 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 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 认他人之越俎,……一 切操行,一切权利,一 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 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 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 提倡自由、个性解放的新 心的儒家伦理旧道德 道德
三、思想闪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建立
一、雾霾漫天--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袁氏尊孔令(1914 (1915年八月十八
年):
日论袁世凯将称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