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分为4期
(一)脂纹期肉眼:不/微隆起的小斑点或黄色条纹
镜下: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泡沫细胞来源:血中单细胞 巨噬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SMC (二)纤维斑块期肉眼:隆起于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通过玻璃样变呈瓷白色
镜下:表面—纤维帽、SMC、大量细胞外基质。
深部—泡沫细胞、SMC、巨噬细胞、细胞外脂质及基质。
(三)粥样斑块期肉眼:明显隆起于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镜下:纤维帽—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
深部—大量无定形的坏死物质,脂质,胆固醇结晶及钙化;
底部及周边—肉芽组织增生;少量泡沫细胞及炎症细胞(四)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钙化;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的粥样硬化的顺序: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冠心病的概念:由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中威胁最大)
1.好发位置:左冠状A前降支>右冠状A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
2.病理变化:切面新月形,斑块位于心肌侧,偏心性狭窄。
I:≤25% Ⅱ:26%-50% Ⅲ:51%-75% Ⅳ:≥76%
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使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典型表现: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有压榨感,并放射到左肩和左臂。
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硝酸酯类药物或休息不能完全缓解好发部位:左冠状A前降支: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 50% .
右冠状A : 左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可累及窦房结, 25%.
左旋支: 左室侧壁、膈面及左房,可累及房室结,15%.
缓进型高血压又称良性高血压,占原发性的95%
1、动脉功能紊乱期(一期)
2、细小动脉硬化期(二期)①细动脉玻璃样变性硬化②小动脉增生性硬化
3、内脏病变期(三期)
(1)心脏:肥大肉眼:左室壁明显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
心腔扩张不明显,向心性肥大(代偿)离心性肥大(失代偿)镜下:心肌纤维增粗,核大深染。
(2)肾脏:原发性颗粒固缩肾肉眼: 肾缩小,重量减轻,质硬,表面均匀细颗粒。
镜下: A内膜增厚,入球小动脉和肾小球玻变,相应肾
单位萎缩,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3)脑:①高血压脑病②脑软化
③脑出血:原因:豆纹动脉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
部位:基底核、内囊,其次大脑、小脑和桥脑
后果:内囊→对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左侧大脑→失语桥脑→同
侧面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
风湿病基本病变:
变质渗出期肉芽肿期瘢痕期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
心瓣膜病:心瓣膜因各种原因损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心瓣膜器质性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病变部位: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主动脉瓣,少见三尖瓣、肺动脉瓣
二尖瓣狭窄——梨形心(三大一小)
二尖瓣关闭不全——球形心
主动脉瓣狭窄——靴形心(左心室显著增大)
呼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
1.上皮的损伤与修复,鳞状上皮化生
2.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3.支气管壁的其他变化
早期:各层充血水肿、淋巴、浆细胞浸润.
晚期:支气管壁纤维化、钙化或骨化。
肺泡性肺气肿
分型:小叶中央型:呼吸性细支气管。
小叶周围型:肺泡管和肺泡囊扩张。
全小叶型: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弥漫性扩张,大泡性肺气肿。
病理变化:大体:肺体积增大,切面海绵状或蜂窝状。
镜下:肺泡扩张,间隔变窄,间隔断裂融合成大泡。
大叶性肺炎-----起始于肺泡
病理变化:
充血水肿期(发病第1-2天)
①肉眼: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
②镜下: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b、肺泡腔内较多浆液渗出,混有少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红色肝样变期(实变早期第3-4天)----患者咳出铁红色痰
①肉眼: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实如肝
②镜下:a、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
b、肺泡腔中大量红细胞及纤维素渗出,少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灰色肝样变期(实变晚期第5-6天)
①肉眼:仍肿大,故呈灰白色,质实如肝。
②镜下:a、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充血消退
b、肺泡腔内纤维素网更加致密,含有大量中性粒C。
溶解消散期(第7天后)
①肉眼:肺质地变软,实变灶消失,肺泡重新充气
②镜下:a、肺泡腔中中性粒C崩解
肺肉质变:由于肺泡内纤维素渗出多,中性粒细胞渗出少,蛋白水解酶不足以将纤维素完全溶解吸收,而由肉芽肿机化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理变化: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病变
心脏病变:右心发生代偿性肥厚,心室扩张,体积↑、重量↑,心尖钝圆
诊断标准:肺A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5mm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好发部位: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侧,尤其是胃窦部.
病理变化:1.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2.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cm以内.
3.周围粘膜皱襞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
溃疡底部的组织结构由浅至深分四层: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
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结局及并发症:愈合
出血10%-35%
穿孔5%
幽门狭窄3%
癌变不大于1%(12指肠溃疡几乎不发生)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肉眼: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
晚期:体积↓,重量↓,硬度↑.
镜下:假小叶形成:( 形态学标志)
特点:a.中央静脉偏位、缺如或有两个以上;
b..肝细胞排列紊乱,既有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又有再生肝细胞;
c.假小叶内有时见汇管区。
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水肿(肝细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变;
嗜酸性坏死、溶解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
接坏死等);
②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和肝细胞再生。
阐述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⑴发生机制:①小叶下静脉受压;②肝窦变窄和减少;
③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异常吻合支形成
⑵临床表现:脾大、胃肠道淤血水肿、腹水,侧支循环形成。
泌尿系统疾病
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表现。
1.病理变化:肉眼:大红肾或称“蚤咬肾” ①双侧肾弥漫肿大
②色红、表面散在出血点
③切面被膜紧张、散在小出血点,皮质增厚,纹理模糊.
镜下:弥漫性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
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增生的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电镜:基膜和脏层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
(无高血压)传染病
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结核病的病理变化:
一)渗出性病变:条件:(早期或恶化)细菌多,毒力强,免疫反应弱.
病变特点:a.浆液/浆液纤维素性炎
b.渗出液可查出结核杆菌
部位:肺、浆膜、滑膜和脑膜.
结局:完全吸收,转变为增生或坏死病变.
二)增生性病变:条件:细菌少,毒力弱,免疫力强.
病变特点:结核结节特征病变。
结核结节粟粒大小、灰白/灰黄色,
微隆起表面,界清的结核病灶.
结节中央:干酪样坏死物,周围为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巨细胞,再外周为淋巴c,纤维母c等.
三)变质性病变:条件:细菌多,毒力强,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
病变特点:干酪样坏死,坏死灶不易液化,干酪样坏死含大量结
核杆菌(播散源)
原发性肺结核病(儿童多发)
肺原发灶、肺门淋巴结结核、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合称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特征性病变。
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结核菌素试验+)
病变:原发灶(最早):通气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灰黄色,病灶中央干酪样坏死。
引流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病(成人)好发部位:肺尖
病变类型:局灶型肺结核(无活动型) 病变部位:右肺尖,直径0.5-1cm,界清.
病变特点:以增生为主,坏死+渗出病变.
浸润型肺结核(活动性)病变部位:锁骨下区.
病变特点: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病变特点:a 内层——干酪样坏死
中层——结核肉芽组织
外层——纤维结缔组织
b 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的病变。
干酪性肺炎:病变呈小叶性和大叶性分布.渗出、坏死并存,质实.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孤立、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
直径在2cm以上,常位于肺上叶.
结核性胸膜炎:湿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病变多见青少年,浆液纤维素性
炎→胸腔积液.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以肉芽肿病变为主
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