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作业题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姓名:***学号: **********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目录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及涵义 (1)(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 (1)(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 (1)二、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1)(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二)发展观念的模式的统一 (2)(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统一 (2)三、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一)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二)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三)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四)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 (3)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一)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3)(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 (4)(三)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4)(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5)参考文献: (5)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当下我国正处于提速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照党的十八大指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伟大部署,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指出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关系,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出发构思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与方法。
即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及涵义(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1995 年为扭转我国经济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党中央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此之后,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党又进一步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实际出发,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党在经济战略上的第二次飞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次提出是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 年6 月25 日在中央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中,他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又明确提出了: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讲,虽然改变了两个字,但是涵义和深度大不相同。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注重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和数量的增长,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改变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与低产出、低效能、低质量的经济状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它既包含了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经济数量的增长方式,同时又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保证发展速度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益和结构;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也要不断优化,要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相协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十七大报告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科学的概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升华,更适合我国国情。
二、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出了发展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经济数量的增长,还涉及了经济效益和社会分配等问题,还关心是否使全体人民享用到发展的果实,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否提高,人民权益是否有保障,并以此来验证是否是科学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恰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二)发展观念的模式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要走降低能耗、降低排放、提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由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等方面的关系,使经济发展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
(三)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由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为一体的发展转变为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者为一体的发展目标,要求四者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了单纯的经济增长,囊括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统筹兼顾,优化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政治发展更加稳定、文化发展更加繁荣、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总之,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体现。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不偏离经济发展的主线,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动社会其他因素的发展,以达到各方面的科学发展。
三、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一)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连续十几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于2010 年已达 40 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空前提高,但这是经济总量在数字上的增长,而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还在发展道路问题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环境代价做大‘蛋糕’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党在总结我国以往经济建设规律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重大方针战略,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言,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涵义却更加深刻和广泛,它除了强调量的增长外,还包括优化经济结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
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准确呼应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深刻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二)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首次被提出是在 200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好”字是指效益和质量,“快”字更多是指速度。
将“好”字放在前面突出了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突出了“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快”以“好”为前提,“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节奏与步伐,使经济增长长期持续下去。
现阶段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要求经济增长量的增加外,还涵盖了经济结构、人与环境的和谐等问题,既包涵了“好”字的要求,又包涵了“快”字的要求,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将“好”与“快”有机结合,使两者互为条件。
只有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摆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解决以往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与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好”字当先、“好”与“快”有机结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新时期重视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努力使经济发展更加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实现。
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设计已经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种转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也是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协调其它方面问题,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有利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代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
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的途径。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摒弃“唯GDP观”。
以往以 GDP 马首是瞻的经济发展观念根深蒂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思想障碍。
片面的强调GDP 数量增长,简单地将其看作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唯一指标,忽略了GDP 的质量、人文环境和资源环境指标。
我们要摒弃“唯 GDP观”,转变这一目光短浅的发展观念,注重质量、效益、数量的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均是为了人民而发展。
发展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并且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我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攻坚克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宏伟目标。
同时,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还要求我们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将发展依靠投资、能源消耗的方式转向依靠人的创新进步和提高到劳动者素质上来。
这样才是切实的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果实与人民共享。
(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首先,建设企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方面,要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在企业进行技术研发,通过多途径引进优秀人才,为技术研发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企业自身要转变部分投资方向,加大对技术开发、设备更新的投资,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资金和设备条件;同时,企业内部还要完善技术研发和创新政策,确保企业内开展技术研发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