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2)
• 剪切角可采用快速落刀实验获得切屑 根部照片再测量得到,比较麻烦。
o
可编辑ppt
15
2、剪应变
• 平行四边形OHNM剪切变形为OGPM,按剪应变即相对滑移
关系有
• = s / y, 而 s = NP,y = MK 故
• =NP / MK = (NK+KP) / MK = ctg + tg(-0)
Ⅱ Ⅰ
Ⅲ
➢ 第Ⅱ变形区:靠近前刀面处 图 切削部位三个变形区 ,切屑排出时受前刀面挤压与 摩擦。此变形区的变形是造成前刀面磨损和产生积屑瘤的 主要原因。
➢ 第Ⅲ变形区:已加工面受到后刀面挤压与摩擦,产生变 形。此区变形是造成已加工面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的主要 原因。
可编辑ppt
4
第Ⅰ变形区:
➢从OA线(始滑移线)金属开始发生剪切变形,到 OM线(终滑移线)金属晶粒剪切滑移基本结束, AOM区域叫第一变形区。
晶粒滑移示意图
可编辑ppt
滑移与晶粒伸长
12
• 卡片模型
• 切削层金属就象一摞卡片,在刀具作用下受剪应力后沿卡 片间滑移而成为切屑。滑移方向就是剪切面方向。
卡可片编模辑p型pt
13
三、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剪切角 剪应变 变切削条件下,剪切角越大,剪切 面积越小,切屑厚度越小,变形越小。
➢变形系数能直观反映切屑的变形程度,且容易求得,生产中常用。
变形系数可求编法辑ppt
17
变形系数、剪切角和剪应变的关系
achcos(o)
ac
sin
2
2sino
1
coso
以上是按纯剪切观点提出的,而切削过程是复杂的,既
有剪切又有挤压和摩擦的作用。显然以上理论有局限性。
如=1时,ach=ac,似乎切屑没有变形,但事实上切屑有
相对滑移存在。也只当ξ>1.5时, ξ与ε基本成正比。
可编辑ppt
18
第三节 前刀面的挤压与磨擦及其对切屑变形的影响
coso sinΦcosΦ(o)
可编辑ppt
16
剪切变形示意图
3、变形系数
➢由实验和生产可知,切屑厚度 ach 大于切削层厚度ac,切屑长度 lch 小于 切削层长度 lc。 ➢长度变形系数L切削层长度lc与切屑长度lch之比L= lc/lch ➢ 厚度变形系数 a = ach/ ac ➢忽略切屑宽度的变化,有a=L= ➢ 大于1,值大表示切屑越厚越短,变形越大
➢特征是晶粒剪切滑移剧烈呈纤维化,纤维化方向平行前 刀面,有时有滞流层。
➢切屑与前刀面的压力很大,高达2~3GPa,由此摩擦象。
可编辑ppt
6
第Ⅲ变形区:
➢刀工接触区。
➢已加工表面受到刀具刃口钝圆和后刀面挤压和摩擦,晶 粒进一步剪切滑移。
第三章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第一节 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意义
• 金属切削过程是指:通过切削运动,使刀具从工件上切下 多余的金属层,形成切屑和已加工表面的过程。即被加工 工件的切削层在刀具前面推挤下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切屑 而被切下来的过程。
• 在这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现象,如形成切屑、切削力、切削 热与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切削 过程中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切削层金属
1
2(3)
4
= s 合成运动
> s 合成运动
> s 合成运动
第一变形区
可编辑ppt
4以后 无剪应力 前刀面
切屑
9
❖ 金属在第一变形区滑移过程 切削层金属是在AOM区内通过剪应力产生滑移
变成切屑 (Chip) 的。 AOM区叫做第一变形区。 OA线叫始滑移线,OM线叫终滑移线。 其特征是晶粒的剪切滑移,伴随产生加工硬化。
可编辑ppt
10
晶粒滑移:切削层金属的变形,从晶体结构看,就是沿晶 格中晶面的滑移。
在一般速度范围内,第一变形区宽度仅0.20.02mm,
所以可看成一个面—即剪切面。
剪切面与切削速度之夹角 叫剪切角,以表示。
剪 切 面 切屑
c
刀具
可编辑ppt
11
假定金属晶粒为圆形,受剪应力后晶格中晶面滑移,粒变 椭圆形,AB变为长轴AB;随剪应力增大,晶格纤维化, AB成为纤维化方向 。但纤维化方向与晶粒滑移方向不一致 ,它们成一角。
• 金属切削变形过程的研究是金属切削原理的基础理论研究。
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
率和降低成本。
可编辑ppt
1
二、研究切削变形的实验方法
侧面变形观察法
高速摄影法
快速落刀法
SEM观察法
光弹性、光塑性实验法
其它方法,如:X射线衍射等
可编辑ppt
2
第二节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一、 变形区的划分
• 金属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剪切和滑移,下图表示了金属的 滑移线和流动轨迹,其中横向线是金属流动轨迹线,纵向 线是金属的剪切滑移线。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
金属切削过程中滑可移编辑线p和pt 流线示意图
3
三个变形区
➢ 第Ⅰ变形区:即剪切变形 区,金属剪切滑移,成为切屑 。金属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主 要集中于此区域。
➢有时也呈纤维化,其方向平行已加工表面,也产生加工 硬化和回弹现象。
➢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而又复杂。三 个变形区内的变形又相互影响。
可编辑ppt
7
二、第一变形区内金属的剪切变形
设切削层中某点P向切削刃逼近,到1点时切应力达到材料 剪切屈服强度s( = s),1点向前移动的同时,也沿剪 切方向滑移,其合成运动轨迹从1点运动到2点而不是2点, 22是滑移距离
➢是切屑变形的基本区,其特征是晶粒的剪切滑移 ,伴随产生加工硬化。
第一变形区是金属切削变形过程中 最大的变形区,在这个区域内,金 属将产生大量的切削热,并消耗大 部分功率。此区域较窄,宽度仅 0.02~0.2㎜ 。
可编辑ppt
5
第Ⅱ变形区:
➢刀屑接触区
➢切屑沿前刀面流出时受到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的 晶粒进一步剪切滑移。
P点继续逼近刀刃,由于
硬化现象,剪应力增大,
因 此 P 点 经 过 1—2—3—
4,到达4点时剪切滑移
结束,沿平行前刀面方向
流出成为切屑。
可编辑ppt
8
R2 R1
ac
= m ax
l
f
45° M
45° 45° 45°
4
A P
B 1
3 4' 2 3'
c
= 2' s
O
位置 应力状态 流动方向
区域
P < s 切削速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