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坏死的类型和病变特点:A:凝固性坏死:①病灶灰白或者灰黄,干燥,坚实,外周可见充血出血带②镜下:细胞结构消失,但是组织轮廓则较长时间的保存③多见于脾、肾、心等实质器官的缺血性坏死(但是贫血性梗死的晚期为均质状),特殊形式为坏疽、干酪样坏死。
B:液化性坏死:①液状、溶解吸收,偶有囊腔形成。
②镜下:细胞结构破坏、组织疏松、有液体**。
③多见于含脂质(脑)和蛋白酶(胰腺)多的器官,也可见于脓肿,阿米巴脑和脂肪坏死。
C:纤维素样坏死:①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局灶性坏死②镜下:病变处组织结构消失,呈颗粒状、条索状的红染的无定型物质③多见于免疫反应性疾病(风湿、SLE)和高血压。
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腺有坏死的疾病,并说明属哪种类型。
心:a: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b:风湿性心脏病:纤维素样坏死c:克山病:液化性坏死。
肺:a:肺结核:干酪样坏死b:阿米巴肺脓肿、小叶性肺炎:液化性坏死。
肝:a:病毒性肝炎:溶解性坏死+凝固样坏死b:阿米巴肝脓肿:液化性坏死。
肠:a:肠结核病:干酪样坏死b:肠阿米巴病:液化性坏死。
脑:a:流脑、阿米巴脑脓肿、缺血性脑病(AS,脑血栓):液化性坏死胰腺:急性胰腺炎:液化性坏死。
肉芽组织的功能,形态?形态:肉眼:鲜红、颗粒状、柔软湿润、似肉芽。
镜下:①主要由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②毛细血管彼此平行,与创面垂直,内皮细胞肿大,凸向腔面。
③成纤维细胞胞大而红染,可产生胶原纤维及基质,有的细胞中可见肌纤维成分,具有收缩功能,称为肌纤维母细胞。
④浸润的炎症细胞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功能:A:抗感染保护创面B: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C:机化包裹坏死,血栓,炎症渗出物及其他异物试以断肢再植为例说明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类型,并分析影响再植成功的病理学因素。
再生能力和类型:A:不稳定细胞的再生:这类细胞总是在不断的增殖,再生能力相当强。
比如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结缔组织的再生。
B:稳定细胞的再生:这类细胞生理状态下增殖不明显,但在组织损伤时可表现较强的再生能力。
如腺上皮,骨组织的再生,平滑肌细胞也属于此类但是再生能力较弱。
C:永久细胞:这类细胞已经基本失去分裂能力,损伤后能以再生,如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影响因素:A:年龄B:营养C:感染与异物: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D:局部血液循环E:神经支配E:某些药物:GCs槟榔肝的肉眼改变和镜下特征:(试用槟榔肝的镜下特点解释其肉眼改变)肉眼:①肝脏体积增大,被摸紧张,暗红色。
②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似槟榔。
镜下: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边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部分肝细胞萎缩消失;淤血区周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当门静脉主干有血栓形成,形成不完全阻塞时,有关组织或器官可能发生哪些病理学形态学改变?肝脏:早期病变不明显,晚期可有体积变小,质量减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的萎缩、变性、坏死。
脾脏:早期病变不明显,晚期,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高度淤血,形成巨脾,变重,质地变硬,被摸增厚,切面暗红色常见棕黄色的含铁小结。
镜下:脾窦扩张充血,脾小梁增粗,脾小体萎缩,红髓内有黄褐色含铁结节。
其他:胃肠道淤血,腹水,侧枝循环形成:食管下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腹壁静脉丛(海蛇头现象)曲张。
试用肺褐色硬化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镜下: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含心衰细胞或含铁血黄素。
肉眼:由于血管充血,纤维增生,可见肺重量和体积增大,被膜增厚紧张,切面深红;由于水肿和巨噬细胞的渗出可见部分区域实变。
由于心衰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沉着可见肺内散在许多棕褐色小点。
由于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可见肺间质有灰白色纤维条索,伴肺质地变硬。
试以疖痈为例简述炎症的结局:A愈合:可分为完全痊愈和不完全痊愈,如疖范围较小,皮肤组织和功能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则可完全痊愈,反之则通过疤痕修复填补缺损部位。
B:迁延为慢性炎症:如致炎因子不能清楚而持续损伤皮肤及周围组织,致炎症迁延不愈变成慢性,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和窦道。
C:蔓延播散:机体抵抗力低下,病原微生物数量多。
毒力强时,炎症可通过下述蔓延途径播散:①病原微生物通过组织间隙向周围组织和皮肤深部蔓延,形成痈,瘘管或窦道。
②淋巴道播散,病原体侵入淋巴管播散引起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
③血道播散,病原体或者毒素直接入血或者随淋巴液回流入血,若血液中仅有细菌而无中毒症状,称为菌血症。
如细菌毒素或者毒性产物吸收入血,引起病人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伴心肝肾等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称为毒血症。
若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称败血症,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
脓毒败血症是由化脓细菌引起的败血症,除有败血症症状以外,尚可在全身多处组织和器官形成多发性小脓肿。
何谓肉芽肿,可引起肉芽肿的病变疾病有哪些?这些肉芽肿的鉴别要点有哪些?(1)定义:为慢性炎症中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除的结节状病灶,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增生性炎。
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肉芽肿。
(2)相应的疾病和鉴别要点:A:风湿性心肌炎(风湿小体)部位:心肌间质内血管附近形态:成堆细胞构成梭形病灶,中央可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风湿细胞大,核大,核膜清晰,染色质集中,切面呈枭眼状、毛虫状,可为双核。
B:硅肺(硅结节)部位:肺组织和肺门淋巴结内形态:①红染,圆形病灶,主要有同心圆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中央有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②周围肺组织广泛纤维化明显有较多的碳粒沉积。
C:结核病:(结核结节)部位:主要见于肺及肺门淋巴结,也可播散到其他器官。
形态:①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和一个或数个Langhans巨细胞②周围为环形排列的上皮样细胞③外层为增生的的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围绕。
Langhans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多,排列于细胞边缘呈花环状。
D:伤寒病(伤寒小体)部位:全身MPS,尤其是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肺,骨髓等处。
形态: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伤寒细胞)**成团(伤寒小结),伤寒细胞胞浆内常含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细胞碎片。
E:慢性血吸虫病(假结核结节)部位:乙状结肠,直肠,肝脏为主。
形态:结节中央有数个破裂和钙化的虫卵,其周围见上皮样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假结核结节。
F:异物肉芽肿部位:异物沉积部形态:主要有多核巨细胞,单核巨细胞构成,略呈结节状。
多核异物巨细胞体积巨大,多个细胞核散在于细胞浆内,有时胞浆内可见异物沉积。
G:真菌病形态:肉芽肿性炎,同时可见孢子和菌丝H:三期梅毒(梅毒瘤)部位:可见于任何器官(皮肤、黏膜、肝、骨、睾丸)镜下:似结核结节,但是坏死不彻底,弹性纤维染色可见血管壁轮廓。
上皮样细胞和巨细胞较少,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急性炎症的几种形态学分型及其区别:A:浆液性炎:时相及部位:多见于急性炎症的早期,常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浆膜,黏膜和皮肤。
病理特点:浆液渗出为主,浆液为淡黄色略浑浊的液体,镜下淡红染色。
B:纤维素性炎:部位:黏膜(假膜性炎),浆膜(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肺(大叶性肺炎)病理特点:渗出物内含大量纤维素,镜下为红染颗粒状或者网状物质,常杂有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
原因:多由细胞毒素和毒性物质引起。
C:化脓性炎病理特点:是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脓液形成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又可以分为:a:表面化脓和积脓:多发生于黏膜和浆膜,中性粒细胞自黏膜或浆膜表面渗出,深部并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b:蜂窝织炎:多发生于疏松组织(皮下肌肉阑尾),主要有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因为其能产生透明质酸酶、链激酶,使炎症不易局限,炎症组织高度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明。
c:脓肿:多发生于皮肤和内脏(脑肝肾肺)主要由金葡菌感染引起,病变局限,脓肿区组织坏死液化,并有大量变性和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溶解吸收后可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外可有脓肿膜。
试以结肠癌和结肠腺瘤为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根据食管的正常组织结构,写出可能发生的肿瘤的名称(1)黏膜:表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可发生乳头状瘤经不典型性增生可变成鳞癌,特别是在barrett食管中,化生的腺上皮可以变为腺癌。
(2)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含有食管腺,可发生腺瘤或者腺癌(3)肌层:食管上1/3为骨骼肌,可发生横纹肌肉瘤,食管下2/3为平滑肌,可发生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情况:(1)如鳞癌和腺癌同时发生则为鳞腺癌,癌与肉瘤一起发生为癌肉瘤。
(2)各层分布的血管不规则增生可形成血管瘤,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可形成血管肉瘤。
(3)食管的淋巴组织可以发生淋巴瘤(4)各层的癌细胞如果分化很差,无法区分组织来源,称未分化癌。
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在切片中,高分化鳞癌和高分化腺癌各有何形态特点?高分化鳞癌:细胞分层排列为癌巢,胞间存在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存在角化珠高分化腺癌:癌细胞排列形成明显的管腔样结构,细胞层数少,腺体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有时可见“背靠背”现象。
切片中正常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如何区别?(1)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恶性肿瘤的癌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排列结构,层次、极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A:细胞的多形性:体积一般偏大,大小不等(分化很差的肿瘤则正好相反),形状不规则B:核的多样性:核肥大,数目不一,核浆比增大,畸形,染色质边集,深染,核膜增厚,核仁大而数目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C:胞浆改变:常嗜碱性。
何谓转移瘤?简述肝脏转移瘤和肺脏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转移瘤是恶性肿瘤从原发部位进入淋巴管、血道、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的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临床病理特点:来源:多见于肉瘤或晚期癌经血道转移而来,其中侵入门静脉系统的恶性肿瘤首先多转移到肝,侵入体循环的静脉系统的恶性肿瘤首先多转移到肺。
病理特点:多个转移灶非均匀分布,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多近器官表面。
瘤结节中央出血,坏死而下陷,可形成癌脐。
二.各论部分列表对于风湿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全心衰患者全身各脏器可能有哪些变化?(1)心脏肥大:左心房和右心明显肥大,X片上呈梨状心,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2)肺淤血:镜下: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增生,部分肺泡腔内含有心衰细胞或含铁血黄素。
肉眼观:肺重量和体积增大,质硬,被膜增厚紧张,部分区域实变,切面深红色,肺内散在许多的棕褐色小点,间质有灰白色纤维条索。
(3)肝淤血:镜下:A: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窦高度扩张、淤血,部分肝细胞萎缩消失B:淤血周围区肝细胞脂肪变性。
肉眼观:肝脏体积变大,被膜紧张,暗红色,切面可见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似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