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工作小结
2012.6 本学期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导处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带领全体教师积极学习新基础教理论,积极实践课程改革,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校本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抓课程计划实施,促进管理更加规范
本学期我校继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学初,根据家委会的建议、针对学校师资的变动、课程建设等情况,对学校的作息时间、课表等进行合理调整,开齐开好三类课。
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力,结合课堂日巡视制度,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常规的检查,做到了在教导处“开齐”基础上,督促老师“上足、教好”三类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认真实践“快乐活动日”工作,认真实施“阳光体育”,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规定,组织落实好阳光晨练、冬季长跑等常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举办了丽江小学第十一届春季运动会,落实好网球兴趣组和运动队训练工作,丰富校园体育活动内容,加强有效管理。
6月中旬,顺利通过区教育局对我校的“阳光体育”督导工作,认为,我校的“阳光晨练”因地制宜,有特色、体育活动课质量较高。
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合理安排各种测试、考试考查次数。
杜绝购买统一教辅资料。
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个人做好单元、期中和期末质量分析,从学和教两方面来分析进步与不足,排查原因,及时采取积极对策修正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抓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建立多级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有效性。
本学期突出了教学管理“五环节”中的“两抓”:①抓好作业②抓辅导。
首先,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常规,控制作业量,对学生作业要“精讲、精选、精批”,做到有练必批、有错必纠,尤其重视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尝试运用各种激励性措施,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正确率,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坚持针对不同层面学生的面批。
本学期,结合作业检查和全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等活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主要对教师的情况作业布置、批改,学生对作业的负担感受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及时将情况对教师进行反馈。
重视抓好学困生辅导工作。
教师开学制定学困生帮教计划。
对学困生的辅导从学习习惯培养着手,耐心细致的对学科知识点拾遗补缺,并及时做好学困生辅导记录。
教师在期中、期末的的质量分析中,也重点对学困生情况进行分析。
以提高学困生帮教实效。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形象工程,良好的质量得益于科学的管理。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水平,提升反思能力,3月,结合中期调研活动,教导处组织各教研组开展学科班级质量分析相关方法要求的培训,并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任教老师开展了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评比活动。
通过及时有效地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
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
为了确保我校五年级工作态势稳步上升,根据我校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毕业班工作措施。
首先,加强学习,召开了全体毕业班老师会议,明确任务,统一共识,提高质量意识。
其次,加强管理,行政人员深入毕业班,多与任课老师互相交流,了解教学动态。
3月上中旬教导处对五年级实施诊断性调研,并通过毕业班动员会、家长会,学科主管专题诊断跟进研讨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毕业班教学管理。
一系列措施初见成效,在5月中旬的区学生学业水平绿色质量指标调研工作中,我校的毕业班学科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抓校本教研推进,促进课改落到实处
(1)强化常态校本教研,突出学科组教研有效性。
各备课组每两周一次,在与区教研活动同步的时间,开展备课组活动。
继续抓实组内两轮研讨课制度。
每位教师都在本学科教研组内范围内上好2节研讨课,利用每月两次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时间,教研组长组织好组员评课反思。
(2)突出骨干引领团队互助,开展教学月活动
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校本课程教研教学专题活动暨第七届教学月活动。
首先由四位区级骨干(后备)教师进行了公开示范教学。
骨干教师清晰的思路和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新基础教育理念的贯彻,给听课教师以实实在在的引领。
每次听课结束后,全体教师本着学习、研究、提高的心态进行年级组、全校两个层面的评课。
我们打破学科的界限,不同学科老师在一起能各抒己见,进行思维的碰撞。
骨干教师的智慧传递专题研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校本教研氛围,实现教学智慧传递。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借第七届教学月的平台,我们开展了主题为“关注学习情趣改善学习方式”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教学比武活动。
共有19位青年教师报名参赛。
青年教师能积极探索符合新基础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特别是沈春红、吴敏两位青年教师更是代表我校青年教师在区级范围上了观摩课。
学校组织校学术委员会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进行了评比,共评出“丽江杯”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优秀奖十一名,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评课活动优秀奖、优胜奖各9名。
这次校本课程教研教学专题活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师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教师学习和实践新基础理论的热情,促进了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学开放日活动,多方展示学校课程建设
为了扎实推进学校课程管理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我校与家长的交流,以此为契机引领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中,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教育孩子,创设和谐育人氛围,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本学期5月29日(周二)、5月30日(周三)我校举办了家长开放日活动。
这次活动安排了家长听课、问卷调查、观看入队仪式、参与亲子活动等多个环节。
活动比较丰富紧凑,多方位的向家长展示了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活动。
首先,教师们向家长开放随堂课,共有8位老师进行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探究学科的教学展示。
然后,家长们参与了二年级的入队仪式、四年级的亲子活动。
最后,学校还进行了家长问卷。
家长们充分感受到学校近两年来在办学条件改善上的巨大变化。
同时,借助学校安排的活动,家长们与教师一起跟孩子互动,亲身体验了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份喜悦。
相信,此次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多彩的学习生活,对学生、对家长都是有所启迪的,也会促使家长们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存在问题及构想
1、课程理念与之对应的教学行为间,内化度有待改善
二期课改或新基础教育在课程建设方向和教育理念上都提倡四基。
但是不少老师教学过程还是存在重结果轻体验,重典型轻方法的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与之对应的教学行为间,需要老师去内化,去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将理念转变为行为,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校要继续完善教研组建设,
学科建设要追求效度。
各个教研组长要重视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例如教材分析课标解读,提高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度。
年级组内集体备课,乃至教研组长组织组员举行一次智慧共享传递小型研讨会,让组内青年教师开拓眼界少走弯路,让学科团队成为个人专业发展的港湾.
2、传统问题或重灾区缺少有效措施
虽然学校的教师基本上具备了良好的学科背景,但相应经验积累明显不足,教研教改的意识不强,不注意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留心观察教学中的问题,对问题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如,各科各教师都觉得应该提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虽然平时教学中老师一再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仔细答题,但很多学生还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或考试时审题错误、漏题、抄错等情况比比皆是。
这样形成了一个重灾区。
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教学反馈。
加强对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学习状况表现、单元检测的评价、分析,及时调整补救。
要经常联系自己平常教学过程,认真反思,找到生长点,找准症结、制定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如,教师应该定下心来仔细想想改进学生的某个学习习惯打算从那些方面的入手。
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
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