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备差人犒军,见①终日饮酒,使者回报玄德。
玄德大惊,忙来问②。
②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①饮。
”刘备曰:“吾弟自来饮酒失事,何故反送酒与他?”②笑曰:“公与①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①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
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
”A.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其中人物①是,人物②是。
(2分)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二)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
”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
”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
”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①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
(2分)②“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
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4分)③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分)(三)至夜深,乙辞曰:“不胜酒力矣。
”甲命撤席,诸将辞出。
甲曰:“久不与乙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乙入帐共寝。
甲和衣卧倒,呕吐狼藉。
乙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
看甲时,鼻息如雷。
乙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
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
乙大惊,暗读之。
书略曰:“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
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A.上面选段中人物甲是。
请再写出《三国演义》中与其有关一个故事:。
(2分)B.选文中人物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四)A自缚跪于帐前。
B变色曰:“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叱左右推出斩之。
将斩。
参军蒋琬入见B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
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B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
”随后,B自作表文,言称自己“不能训章明法,授任无方”,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故事情节: ,文段中“败军折将,失地陷城”是指:。
(2分)②文段中的人物“B”指的是:,(1分)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的认识。
(2分)(五)A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
掩讫,解开勒甲绦,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
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语文试题第1 页(共8 页)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A。
不三合,被A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正走间,前面又一枝军马拦路。
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
A更不答话,挺枪便战。
约十余合,A不敢恋战,夺路而走。
……A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赶来,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
A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
A乃拔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
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遂令飞马传报各处:“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因此A得脱此难。
这一场杀:A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①上面语段中的A是谁?(1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中的故事情节。
(1分)②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
(2分)(六)“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
小说写曹操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
然而,曹操一笑笑出,多亏徐晃、张郃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此时曹军几经打击,已无力再战,但最终关羽放走了曹操。
①根据小说内容,将两个人物姓名填在上文横线上。
(2分)②结合小说相关故事情节,说说关羽为什么会在华容道释放曹操。
(2分)(七)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入,前来救驾。
先主大喜,视之,乃①也。
时①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①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①奋勇冲杀而来。
陆逊闻是①,急令军退。
①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杀散吴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A.《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发生的背景是(写出情节名称);人物①是。
(2分)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文中人物①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八)甲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乙曰:“谁能当之?”甲以手指乙,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甲耳!”乙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乙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甲笑曰:“丈夫亦畏雷乎?”乙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甲遂不疑乙。
A.上面选段出自《三国演义》,文中人物乙是(人物姓名)。
下列事件中,没有发生在乙身上的是。
(只填序号)(2分)①跃马过檀溪②雪恨伐吴,兵败陆逊③弃须割袍④智激孙夫人B.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人物乙在这一情节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2分)(九)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①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常常以诗词引出或者概括故事,上面语段中的诗词说的是作品中的哪个故事?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来。
(3分)②诗词中所说的“云长”即关羽,这个故事表现了关羽的什么特点?请再写出一个能够体现该人物同一性格的相关故事。
(2分)(十)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A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A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A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A 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A.这段文字中,A处人物是,他运用计不战而胜。
而此前这一战役导致了本故事的发生。
B.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中A处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一) A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B心疑,亲自来看。
A乃厉声大喝曰:“我乃 A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B军闻之,尽皆股栗。
B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A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A睁目又喝曰:“A在此!谁敢来决死战?”B见A如此气概,颇有退心。
A望见B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B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
A.这段文字中,A处人物是,B处人物是。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
B.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中A处人物的性格特点。
(十二)A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B割之。
B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
B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
”A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B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B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A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
B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A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B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①上文中A处人物是B处人物是②根据你读《三国演义》的体会,简要谈谈你对A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十三)【甲】书略曰:“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
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
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
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
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
”写毕封固,差人去相府投递;一面将累次所受金银,一一封置库中,悬汉寿亭侯印于堂上,请二夫人上车。
【乙】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十四)A 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B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A许多恩义,与后来过五关湛江之事,如何不动心?……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这个分明是放A 的意思。
1.上段文字中A、B两出的人物分别指、,这段文字讲述的故事是。
2.请再写出两个有关B“义薄云天”的故事。
“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莫非?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A.上面一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写出情节名称)的节选;人物①是是。
(3分)B.(2分)(十六)却说①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
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
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
①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
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
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矣。
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
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
幸君侯熟思之。
”①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