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在同一个圆中,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2→d×π→C。
揭题: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我们能很快算出圆的周长。
如果知道圆的周长,能否算出圆的直径或半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6。
出示教材第93页例6。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已知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独立尝试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根据C=πd,列方程解答。
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答:花坛的直径是80米。
计算251.2÷3.14时,提醒学生:今后遇到数据较大的计算,一般可以使用计算器。
提问:还可以怎样求花坛的直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板书:251.2÷3.14=80(米)
小结:从解方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要进行的计算就是251.2÷3.14。
根据
C=πd,已知C和π求d,就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3页第二个“练一练”。
让学生先估计圆的直径再计算。
提醒学生估计时将圆周率看作3,并使学生意识到3比圆周率的实际数值小了一些,所以直径应该适当估小点。
指名学生板演,计算圆的直径。
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在小组中结合填表的过程说说同一个圆内周长、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读题。
引导:铁片的长实际上就是什么?(铁环的周长)你能根据周长,求圆的半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