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设计者】新密市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尚丽娜【教材】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50页【内容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纷纷进走小康生活,家庭的富裕,也让小学生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小学生从口袋中掏钱,少则5元,多则10元、20元,甚至50元、100元……俨然是一个校园“大款”。

他们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急切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以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

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花零用钱,会使还没有正确花钱观的孩子,进入一个乱花钱的怪圈,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品德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铺桥搭路。

《钱该怎样花》一文是《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教材通过图片、话题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要合理支出,从而体会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

【学情分析】现在小学生普遍比较有钱,一个星期零用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

零用钱使用也五花八门:有的主要用于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有的则主要用于买零食、买玩具,而且目前市场上小孩子常吃的零食进货渠道及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而玩具市场更是挖空心思,迎合小学生好奇等心量特点,制造一些整人、恐怖之类的玩具,如……,有的则会用零花钱买游戏充值卡……而这一切正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

零用钱使用监管松驰不一。

有些家长能用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有些家长却有放任的态度。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学生具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目标确立意图: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课前调查,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1、让学生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

2、学会节约,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家庭成员所需的调查表。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填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父母想要的东西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得马上能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

(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自己家里的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不能肆意挥霍,那究竟怎样花钱才算合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师板书课题《钱该怎样花》)二、新授活动一交流调查结果首先情大家看一些小片断。

(课件出示课本50页的图画)刚才咱们看到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你和你的家人有想要的东西吗?(有)快拿出你的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1、学生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2、谁愿意到台前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过渡: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呢?活动二我想要的都能要吗1、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的调查表,在小组中交流,家庭中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谁的需求没得到满足?为什么?2、生展示调查表:谁愿意把你的调查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姐姐想要的自行车得到了满足?而你想要的玩具没得到满足?师适时补充:看来姐姐特别需要这辆自行车,而你想要的玩具并不是急需的。

(板书:需要)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知道:花钱买东西,首先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才去买它,不需要它,就不花钱去买,对于家庭中急需的东西还可以先得到满足。

4、提问:是不是需要的东西就一定能买呢?我们来看一张图(衣着朴素的父子俩在看车展,儿子说,爸爸,咱家买辆跑车吧。

)生根据图说:家里很穷,不该买这辆跑车。

师根据生说的适当补充。

5、小结:看来,只有在既需要,家庭条件又允许时(板书:允许时)才可以花钱去买。

(板书: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并与家人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初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和必要的生活开支,使学生懂得根据自己家的经济状况,对个人的实际需求有所选择和进行必要的放弃。

]B、情景再现明理师:通过上面交流,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特别想要的东西,可爸爸妈妈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们来帮助来分析一下。

(实物投影出示课本51页3幅图)1、大家可任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2、谁愿意先来说一说?(根据51页3幅图的内容逐个汇报。

图1:条件不允许;图2:对身体不好;图3:规范行为,不能盲目攀比。

)3、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分析,我想这三个小朋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现实,我代表他们谢谢你,那如果你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实物投影出示:a、家中有了很多玩具汽车,但是孩子到了超市看见新型玩具汽车还要求妈妈给买,这时妈妈……b、看见大人都是用手机,作为小学生他也要求爸爸给他买一部手机,这时爸爸……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直接回答。

(a、买:可以继续培养他对汽车的兴趣,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允许。

不买:已经有了很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贪玩。

B、不买:不适合他的年龄使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角色做榜样,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C、自我反省,体谅亲情。

师:大家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花钱买东西要考虑真是需要和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以及所卖的东西是否对我的健康等很多因素。

所以当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时,我们就要有所放弃。

以前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再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家长没有同意,那时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又想对爸爸妈妈想说什么呢?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赛一赛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过渡: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钱什么时候该花,什么时候不该花,下面给大家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花钱方案,作个聪明的消费者。

1.说明:小强的学校要组织去秋游,车费、门票钱都已交过,妈妈又给了他20元零花钱,可他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你们来为他出谋划策吧。

同桌两人一组,商量好后共同填写购物计划,价钱可根据你平时买东西时的价钱来定,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合理。

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填写购物单。

3.学生展示设计方案。

教师适时引导和追问:为什么你们要花钱买这些东西呢?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花钱方案怎么样?好在哪?4.小结:我们要买的东西都是秋游时需要的,而且没有超出20元零花钱,看来大家设计的花钱方案都比较合理。

[通过设计“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的活动,设置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合理、节约地用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活动四:找一找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做法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们一样会花钱呢?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不会花钱的人。

2、谁来说说他们的钱该花吗?(可见出示教材53页的去情景)(1)冰箱里推满了菜,还不断从市场买便宜的青菜。

(条件允许,但不需要这么多的菜,钱不该花。

)(2)坐车看病还是打车去医院……师适时说明:如果病情很轻,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也可以;如果病情很重的话,最好还是打车去医院,虽然多花点钱,但能省去路上等车的时间,能快速到达医院看病。

追问:如果去医院看病要花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明确:当涉及到人的生命时,不管家里条件是否允许,也得花钱看病,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该花的钱不能省。

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曾有一句名言。

出示名言,生齐读:该花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

[这种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己或身边的人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现象,提高认识,内化道德,指导行为。

]三、课堂总结该花的钱必须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

只要大家把想要的、该要的和能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你就一定能成为最会花钱的消费者。

【板书设计】钱该怎样花需要条件允许花【教学反思】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学生通过学习《家庭小帐本》一课已经了解到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于是我结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的例子,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几个问题: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学生很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

有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的例子,谈到自己为了买玩具与父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现在十分后悔,不应该与父母闹别扭。

当我提出让学生以20元为花钱的限度,制订一个秋游消费方案时,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制定出既全面、节约、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这节课中学生领悟了一些道理,达到了教学目标。

我觉得以后在教学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