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规范的字

不规范的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不规范的字
篇一:最全普通话中不规范用字现象
普通话中不规范用字现象
1、乱造简化字
户外传媒、企业、商店牌匾、商品广告、包装品、饭店菜单等上面常用不规范的简化字,甚至别出心裁地乱造简化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这种“自造字”的存在和使用,是一种干扰汉字规范化的消极现象。

例如:
菜名中的“炒鸡蛋"写成了“炒鸡旦”
菜名中的“萝卜”写成了“罗卜”
小铺子把“饼干”写成“并干”
“青椒”写成“青交”、
“桂圆”写成“桂元”、
“橘子”写成“桔子”、
“点”下面四点有的写成一横有的写成“大”
“店铺写”成“店甫”
“版主”写成“斑竹”
“班主任”写成“版主任”
2、喜用繁体字
不规范的汉字主要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被淘汰的异体字、错字和别字等。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人既想用繁体字但又不愿忍受繁体字繁琐的笔画的矛盾心态。

例如:
“军”写成“軍”
“风光”写成“風光”,
“理发店”写成“理髪店”、
“时代发屋”写成“時代髮屋”
如“品尝”的“尝”左边加“口”,
“开拓”的“开”外边套“门”。

3、滥用错别字
牌匾、告示和广告用字,商品的名称、说明文字和临时性的宣传用字等社会用字中有很多出现错别字。

例如:电览(缆)、紫沙(砂)壶、隹(佳)肴、电揽(缆)厂、装璜(潢)、萍(苹)果店、油柒(漆)、密(蜜)饯、家俱(具)、“辣手问题”(“棘手问题”);报纸上把“张灯结彩”写成“张灯结采”
把“再接再厉”写成“再接再励”;
某学校试卷上把“共商国是”写成“共商国事”,将“学海无涯”写成“学海无崖”等
4、无规则拼写字母。

如西安xi’an拼成xian,天鹅tian’e拼成tiane
镇江长江乳业有限公司”本应按词断开,拼作“zhenjiangchangjiangRuyegongsi”,
“新华书店”逐字翻译成“xinhuabookstoRe”。

“沿江路”翻译成“yanjiangRoad”
篇二: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示例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示例:
(1)示例:①望文生义,不能准确地辨音析义。

②粗心大意,书写潦草。

③喜欢标新立异,尚未养成使用规范汉字的习惯。

④受社会中不规范汉字及网络语言的影响。

(2)示例:不仅不利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汉字使用的严肃性。

(3)示例:④让错别字无处藏身!②使用规范汉字,人人有责。

③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汉字。

④规范汉字书写,彰显汉字魅力。

一是别字将字“甲”写成字“乙”,这是最大量的错别字。

因为读音相同相近,如“账本”误为“帐本”,“粗犷”误为“粗旷”;又因为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
“装潢”误为“装璜”;还因为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

再就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还有,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

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

二是错字书写中笔画多或少,如“污染”的“染”经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点,“茂盛”的“茂”下面多加一点。

三是不规范的简化字如写二简字(第二次简化字简称“二简字”,1986年国务院批准废止第二次简化字方案),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将“酒水”中的“酒”右边写成“九”,将“算术”的“算”写成“”,将“太原”的“原”写成“元”。

四是滥用繁体字已经简化了的字仍然写成繁体字,这是用字不规范的表现,应该属于错别字的范畴。

如常用的繁体字“观点”、“表现”、“论坛”。

五是滥用谐音如今许多广告词中的滥用谐音最多。

如卖沙发的写成“坐想(享)其成”,卖饮料的写成“饮(引)以为荣”,卖蚊香的写成“默默无蚊(闻)”,卖衣服的写成“换(焕)然一新”等,这种谐音的滥用误导了学生对正确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用语
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使用成语、词语不得滥用谐音字。

”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对此条没有特别的规定,但建议学生在作文中尽量不要使用成语谐音。

六是书写不规范汉字书写笔画要规范,不规范的书写会造成对字的理解有偏差。

如“本”指草木的根或茎干,泛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根源,与“末”相反,有的人写成“大十”上下结构,就失去了字本来的意义。

规范使用汉字的意义:
我国现代汉字规范工作酝酿于20世纪上半叶。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这一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局面。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陆续发布了多项汉字规范,初步实现了社会用字标准化,推动了我国教育、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近20年来,随着国家现代化、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我国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语言文字规范同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联系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过去的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语言生活的需要,因此,对此前的汉字规范工作重新审视、制定新的可行性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世纪之交,我国实施创
新型国家战略,信息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

语言文字规范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有了汉字这种传播载体的标准化,才能保证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度。

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适应当代语言生活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使科技术语用字范围扩大,并且快速进入日常生活。

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激光照排成为出版的主要手段。

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广泛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字库的缺字和错字直接影响印刷出版与信息传播的质量和社会效益。

在社会生活中,户籍、邮政、金融、保险等政府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信息存贮和检索已经实行数字化,姓氏人名、地名中的不规范字和生僻字影响多个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政府的社会管理,也给某些相关人员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制定适应现代语言生活的汉字规范,已经成为关涉人民生活的大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的需要。

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这一法律的颁行,使汉字规范进入了法律层面,需要
为社会一般应用提供明确的“规范汉字”范本。

制定字表,对已有的汉字规范进行整合和优化,消除不同规范字表之间相互矛盾之处,集分散的规范于一体,明确“规范”的政策指向和法律效力,确定“规范汉字”这一法律概念在通用层面上的外延,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指称的“规范汉字”在一般社会通用层面落到实处,是保证该法顺利施行的重大措施。

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
、饭店门口:“抄”饭
2、修车店门口:补胎“冲”气
3、零售店铺门口:“另”售
4、家具店门口:家“俱”
5、装潢店门口:装“璜”
6、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7、安装公司门口:“按”装
8、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9、饭店门口:“合”饭
10、水果店门口:“波”萝
11、饭店菜单:鸡“旦”
12、五金店标牌:“扦”座
13、体育用品店标牌:“兰”球
14、快餐店门口:大排“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