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篇一: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专项方案房屋修缮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一、编制目的:在掌握图纸、理解现场的前提下,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针对本工程文物建筑修缮提出实施方案,为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二、编制原则: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应遵循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XX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XX年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XX年4.《**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XX年5.建设工程领域其他法律法规。
三、保护修缮施工的总体思路(一)、对保护区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着重对室内外重点保护部位进行保护。
在保留大楼原样的基础上真实地保存并保护所有外观现存的特征元素,并使之以一种真实的色彩、质感、沧桑真实地展现外观形象,并对外立面的缺失和损坏的物件按原样进行修复,以恢复其历史面貌。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对保护工程修缮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建筑的特点,加强施工前的详细勘查工作,以文物建筑保护为理念,反映历史现状为特性,坚持“修旧如故、恢复原貌”的指导思想。
针对本大楼的保护要求,我们确定本工程的保护修缮应做到如下几条:???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恢复建筑物的原有风格。
突出建筑物的历史精华部分,根据设计要求保留具有特色装饰。
加强施工前的详细勘察工作,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以文字、照片为主的同步实录工作。
?对已遗失、缺损的特色的建筑细部,如扶梯间石材踏步、踢脚、木护壁等依据历史资料在充分听取政府主管部门、专家和设计意见的前提下,用同样格式、相似材料及工艺尽可能恢复原有风貌。
?采取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地对待每项技术工作,忠于原有建筑风格,保持该建筑的整体协调。
使该大楼既满足现代化、智能化的使用要求,又恢复大楼原有的建筑风貌。
?施工方案需经专家论证后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文字、照片等同步实录工作,工作顺序如下:(二)、对非重点保护空间,仍主动进行符合本大楼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的延展性避免近代建筑、现代化装修的差距加大。
在风格、材料、工艺设计处理上,对诸如房间的门套线脚、楼梯间、电梯间门套、天花线脚、机电面板等,均尽力与重点文物保护部位相协调。
非重点保护部位房间的装修,将努力发掘建筑内在的文物内涵,丰富并完善大楼的文物风格。
在风格、色调上参照重点保护部位,进行协调性延伸处理。
四、编制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见文物建筑保护性修缮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二)相关规范、图集及技术标准(三)其他依据1.**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20XX年8月4日《关于##东路2号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要求告知单》。
2.**市文物局《行政许可决定书(沪文物许可准字[20XX]0159号)》。
3.某某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告知书》。
4.**市文物局两次20XX-1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路2号功能调整专项专家评审会议纪要》。
5.**房科院《##东路2号格林邮政大楼文物建筑勘察报告》。
6.大楼原设计蓝图及历次改建图纸。
7.**现代建筑设计院工程施工图纸。
8.建设单位的招标文件。
9.我司的投标文件。
10.项目现场情况。
11.我公司积累的类似施工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东路2号房屋修缮工程二、工程地点:*东路2号三、参建单位:1.建设单位:2.设计单位: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监理单位:4.总包单位:**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四、工程概述:(一)项目简介##东路2号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与##东路路口,北与中国光大银行毗邻,西邻半岛酒店。
建筑原名“格林邮政大厦”,始建于1922年,初建成为6层,后部分加建。
该大楼于1994年被列为**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建设规模:1.建筑层数:地上8层,局部地下1层。
2.建筑高度:31.72m。
3.建筑面积:修缮前建筑面积12920.72m2,修缮后地上建筑面积12515m2,地下建筑面积170.02m2。
4.占地面积1672m2。
5.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主要工作内容:1.室内重点保护部位封板保护及保护构件的拆除装箱保护。
2.室内外拆除(详见拆除专项施工方案)3.结构加固(详见结构加固专项施工方案)4.重点保护部位损坏修复。
5.外立面修缮。
6.外立面钢窗施工。
7.室内修缮:室内石膏构件、花饰修缮,木墙裙、壁炉等木饰面修缮,铅条镶嵌花玻璃窗修缮。
8.屋顶修缮及改造。
五、工程合同价:5174万元。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七、施工总体工期:本工程合同工期自20XX年05月07日开工,至20XX年10月31日竣工,总工期共计178日历天,详见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进度控制详见施工进度计划及协调篇。
八、施工总体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无质量隐患及事故。
详见质量保证措施篇。
九、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安全达标、文明创优。
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不发生机械设备事故,不发生重大中毒、爆炸、火灾、治安事故。
详见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篇。
篇二: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xx历史建筑保护案例分析【摘要】: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保留下来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存在整体技术逻辑性的薄弱而造成修复破坏的现状,并从保护理念、劣化分析、拆除加固、保护修复等技术层面,详细说明了保护应该遵循一定保护伦理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环境原真性风格性劣化分析保护修复【正文】:一、近代历史建筑保护的环境在南京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经过几百年世代文化传承和中西文化融合形成的独特而又富有创新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近代历史建筑上。
随着南京城市建设新一轮的开发与发展,被视为建筑遗产的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实践也越来越多。
南京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国家、各种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几乎都可以在南京的近代建筑中找到。
从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样式、拜占廷式、俄罗斯东正教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式,到现代建筑各个流派的风格、中国古典的传统宫殿式建筑和民间传统建筑等,可谓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二、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现状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根,无言的建筑所浓缩和留存的,正是历史沧桑的印痕。
漫长的岁月,磨损了建筑的棱角,折磨了建筑的躯体,却沉淀下了历史文化的厚度。
正是这些历史的建筑形成了城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是真正的城市特色与个性之所在,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这些本应该得到切实保护的历史风貌在城市化经济建设中以各种理由或被空置颓败、或干脆以拆了之,终能够保存下来的也被无知无畏者们的设计、施工公司改造得面目全非。
近代建筑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1.使用性破坏使用者缺乏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对近代历史建筑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
随意改变建筑室内的原有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在拆除和加建的过程中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特色毁坏殆尽。
2.置换性破坏近代历史建筑的置换再生,必然带来使用功能的改变。
建筑通过象征手段发挥着建筑的伦理功能象征赋予一个建筑物的意义和灵魂,通过一连串的符号来表达描绘其功能的特征。
近代历史建筑功能置换应该相近不至于因功能相去甚远而大动其筋骨,在修缮改造时只是根据功能使用的需要,对于原有建筑的构件不加保留的拆除、加建,将室内传统的、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建筑装饰随意更改,而失去其建筑象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形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保护性破坏保护改造的理念不顾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之事实,将建筑肌体采用现有材料、技术完全修复至原建时风格形式的状态,以崭新的面容重生再现,将历史的层理全部抹杀,造成历史记忆的彻底缺失和永久伤害。
4.修复性破坏保护修复采用的技术方法没有任何“可逆性”而言,大量使用“不可撤销性”的水泥、涂料制品的材料、工艺,使得修复后的效果是不可逆转的破坏。
石材、砖砌体墙面涂刷涂料或防水层,使砌体内墙面粉刷受潮脱落,砖砌体表面漆皮酥散起泡。
因为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呼吸的作用,涂刷的涂料将砌体内部的水分封闭砖与涂膜之间,长此以往,水分和砖砌体表面产生物力和化学反应,表面变质霉烂。
5.清洗性破坏南京近代历史建筑外立面多为石材或砖墙形式,对建筑立面陈年污垢、灰尘、锈迹、油渍等污染不进行科学的劣化分析,而盲目使用不恰当技术方法清洗对建筑造成伤害。
特别是外立面石材清洗盲目采用的药物漂白清洗达到一药医百病的效果,药物与石材化学的反应在清除污垢的同时腐蚀了石材的肌体;石材墙面黏性污垢的以打磨抛光的方式清除而严重损伤历史建筑古色古香的肌体特征;在气温较低的季节使用压力水清洗,造成石材内部吸收储存大量水分,在较低气温下形成冰凌冻融膨胀,破坏石材的内部结构。
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综上所述,在南京近代历史建筑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积极保护的今天,我们依然缺少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专业设计、施工的工程公司,缺少保护修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标准,缺少法律所规范的准入监管制度。
施工企业对历史建筑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还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方式,不知道那些应该保护、如何保护;那些应该修复,用什么样的技术工艺和材料修复;不知道那些平面布局和结构体系不能够改动或如何改动,没有清晰的理念和思路对待“保护再利用”概念中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取舍和矛盾。
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原则在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过程中,我们要掌握的不仅是修缮保护技艺水平的高低,更要理解保护建筑历史价值的延续和体现的思想。
将建筑保护、法律条款与旧建筑改造修缮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体现保护修复使历史建筑功能改善,建筑再生基于复现建筑历史传承和保护修复技术改进并举。
1法律法规遵循原则:根据法律法规的解读来定义历史建筑保护的范围和保护方式,在目前无疑是非常明确而又规范的途径。
事实上,历史建筑与普通建筑改造修缮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专门的法律界定。
从国际宪章、国内法律到地方条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保护名录、保护等级、保护范围及技术规范都做了一定的规定。
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的历史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保护名录之内的历史建筑,没有被收录进保护名录的更多优秀历史建筑,也需要保护,而不应该被列入旧房改造的范畴被任意毁坏。
与此同时,不能否认我们的保护立法还不够完善和健全。
如近代历史建筑在发掘并入列保护登录方面的法规方面,因为没有明确的法规说明符合一定范围内的近代历史建筑,其所有者必须申报保护登录的监管、界定,致使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近代历史建筑在拆旧建新的现状中无法保证保护的坚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