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俄罗斯文学与文化概说一.厚重的历史文化语境1.地缘文化:地域辽阔,地跨欧亚两洲(亚洲的西方,欧洲的东方)多民族文化(156个民族)是西方文化与东方封建传统文化相碰撞、平衡的产物(988年受洗,东正教成为国教)(莫斯科:“第三罗马”)2.民族心理,文化情节:与大自然,与人的和谐,放纵(无政府主义:巴恩波,克鲁泡特金绝对的极端,无“中庸”之道)(非实用主义:精神理想表现:崇尚精神乌托邦:个体拯救,拯救全人类,对宗教信仰坚定守卫)(实用主义:法国加缪用小说纠正现实)(普希金《致恰达耶夫》确立了俄罗斯文学的基本品格,是理想主义的源头{大国沙文主义})二.文化发展道路1000多年文化史同时充满灾难与流血,政权专制,战争,动乱13C基辅罗斯沦陷,开始蒙古鞑靼人两个世纪的专制统治“亚细亚文明”14C出现文字15C末中央集权结束(1480全俄统一)三.“四次碰撞”1st18C初,彼得一世(罗曼诺夫王朝杰出沙皇)改革,学习造船、冶金等,与西方文明相接触彼得堡成为商业、文化中心“拿来主义”(俄罗斯文化西方化){斯达夫主义:村社,集体——爱国派西方主义:民主,个体——西方自由派}2nd19C 1812年俄法战争俄国胜利精神文化领域巨大变革普希金的出现3rd19C20C之交白银世纪俄罗斯语西方文化双向交流(存在主义,误导、芭蕾、歌剧)现代主义文学运动,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1917年十月革命后文化清洗被迫离开俄罗斯至1991 苏维埃时期:封闭,一元,固步自封斯大林1937政治清洗,将文化逼上绝路1953年解冻文学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俄国铁幕裂缝)(西方:雷马克,布诺伊德主义,不同政见者运动,知识分子被压抑,有一定的言论自由4th1985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公开信颠覆社会主义四.六世纪中世纪文化12C 第一次觉醒《伊戈尔远征记》(中世纪四大史诗: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布伦哥之歌》)13——17C文艺复兴时期荒芜,多编年史,伪经,赞歌从英法学习世俗文学,但没有大文学18C 彼得一世改革:古典主义文学运动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戏剧,小说,讽刺剧西欧文学思潮体现“盗窃文学”没有独立品格70S启蒙色彩80,90S伤感运动浪漫主义19C普希金(1799——1835)“全才”,完成了俄罗斯之后的100多年历史进程民族特色的文字,使俄罗斯文学与西方文学并驾齐驱(批判现实主义:司汤达《红与黑》)40——60S 变化果戈理《死魂灵》(超越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巴尔扎克)50S屠格涅夫翻译俄国作品,在西方传播(《初恋》《贵族之家》)80S 批判性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20C欧美文学大量思想家,哲学家,象征主义文学家文学代继更替五.诺贝尔文学奖1933 蒲宁1958 帕斯捷尔纳克1970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1974 索尔仁尼琴1987约瑟夫·布罗茨基【美】六.俄罗斯文化特征:苦难的续写基本精神,要义:宗教(羞涩的贞节感,伦理感,人性感……美好崇高理想,道德,精神,文化追求)宗教性体现:1.土地,大地,自然意识,母性情结“多神教”,大自然的歌声2.苦难意识(精神苦难,永恒的,人如何摆脱精神苦难走向灵魂的永生;对人的净化)3.道德意识4.使命意识弥撒意识:道德自救,救他,救世第二讲:普希金1799—1837多情的种子,对自由追求一以贯之讴歌自由、爱情、两性,反对专制、古典主义理性,认为爱心高于一切俄罗斯文学没能成就世界文学的原因:1.俄罗斯文学19世纪前无地位,无独立品格,停留在盗窃西方文化的阶段2.普遍多诗人,其诗歌韵律节奏难以翻译3.倡导“全人类性”,充满对人类、民族、未来和谐幸福的向往,与欧洲整个叛逆、批判氛围相悖普希金创作的条件:1.18世纪古典主义、感伤主义后浪漫主义运动中崛起2.浪漫主义特征:对现实的不满(充满对未来社会的遐想)成就:800多首诗歌,12首叙事长诗,1部诗体小说1部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戏剧童话长诗创作的四个基本要素(完整统一,紧密相连):爱情,友谊,自由,道义(伦理)如《致凯恩》182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启示:文学应为人性健全服务人与人关系的美好要从自己做起社会要为人与人的理解与和谐尽其所能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338段,5571行,14行诗形式,创造了“奥涅金诗格”人物:奥涅金,达齐雅娜,连斯基创造了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对社会多余,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未来多余历史意义:1.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社会小说,真实再现了贵族男女生活(俄国青年生命道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塑造了典型的环境(意义同司汤达的《红与黑》)A.孤独,看透一切的,绝望的,对万事淡漠的贵族青年:社会悲剧时代命题:为什么会有奥涅金一样的多余人——因为当时社会的生活礼仪等未能创造实现理想的环境他不苟同于社会现实,与本阶层格格不入,民族民主意识提高,有结束农奴专制的理想B.达吉雅娜与农奴联系密切,对乡村生活和自然热爱,是有自尊、亲近自然是“当代俄罗斯女性的理想”2.批判性原则:批判了上流社会对青年心灵的腐蚀3.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根基):都市文化是远离自然与劳动人民的腐朽的文化4.男性与女性文化的差异:男性文化是脱离人民、故土、自然、宗教的文化,女性是融合贵族与民族的向心文化5.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社会性、批判性(对贵族文化的反思)、百科性(展现俄国文化形态、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抒情主人公既是叙事人又是参与者;人物性格复杂性、多样性(普希金第一个成为生活的诗人)第三讲:果戈理1809—1852乌克兰人,贵族地主出身历史地位:1. 俄国苦难意识、黑暗意识的确立者(普希金是未来诗人,歌颂和谐,美,阳光,崇高理想;果戈理则揭示人性、社会黑暗面,来表现不和谐,证实揭露抗争和生活中的丑恶——一对人的爱为前提)2.俄罗斯文学、文化、宗教、道德意识的确立者探索道德真理(他说比起文学家,我更宁愿别人把我当做东正教徒和一个人)宗教文化成为日常生活重要原则和元素宗教于人的作用:缓解社会矛盾,人道德的自我更新俄国核心价值观:博爱,自我完善,道德(西欧宗教:张扬个性,面向未来、理智;俄罗斯宗教:牺牲个性,为民族精神服务,崇尚皇权,面向传统,本质)3.弥赛亚意识(民族自救,拯救世界)的确立者艺术应为人注入安抚而非仇视,与生活和解,对生活修正参与社会人性的改造:拯救个体灵魂,民族自救,(俄国有伟人般的体魄,不少人的灵魂是僵死的);没有经历西欧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更有责任和能力拯救世界)具体创作:1.《狂人日记》:狂人波普里欣:被人侮辱损害,爱的失落,地位卑下,穷困,渴望捍卫人格自尊,将自己幻想成西班牙国王2.《外套》: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巴士马奇金(小人物):麻木、无个性、精神匮乏;对小人物同情,不平等社会的愤懑,社会批判,精神世界贫乏,心灵世界苍白,愚昧民族心理劣根性3.《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4.《死魂灵》(叙事长诗):乞乞科夫,马尼洛夫(诱惑),科罗布契加,罗士特里奥夫,棱巴凯维奇,泼留希金(吝啬鬼)共同点:1.聚焦于小人物悲苦的人生境遇,对社会不平等的愤懑2.反映俄罗斯社会文化异化,人格自尊失落3.小人物性格、人格缺陷(开放式结局,未提供任何解决方案)4.荒诞性《死魂灵》寓意:1.俄罗斯民族心理图景,群丑图,需要文明启蒙,道德启蒙——精神启示2.每个人身上都有僵死的灵魂,(对人性的批判)是健全灵魂的大敌3.俄罗斯贵族非精英的缺陷,灵魂可觉醒可拯救(乘坐三角马车载向美好希望未来)第四讲:屠格涅夫地位:1. 第一个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对欧洲、中国(巴金)、日本文学影响巨大2. 俄罗斯世界文学三巨头: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3. 其作品提供一部俄罗斯完整的艺术性编年史,反映了:30年代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哲学小组,60年代的民主运动,70年代的民粹派活动以及俄国人民在农奴制度下和改革后的苦难生活……生平:1818—18831833秋,进入莫斯科大学,1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俄罗斯民族传统)1838年5月出国去柏林大学学习1843年认识别林斯基(其早期的社会观点和文学观点在其影响下形成)《巴拉沙》现实主义倾向的长诗1847 年为《现代人》撰稿,发表了《猎人笔记》《食客》《村居一月》1852 年果戈理果实,发表悼念文章,被逮捕50年代:以贵族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中篇和长篇小说:《多余人日记》《僻静的角落》《雅科夫·帕新科夫》《罗亭》《阿霞》(车尔尼雪夫斯基写《幽会中的俄罗斯人》引起不满)《贵族之家》(《现代人》负责人坚定站在民主阵营一边——1860正式提出断绝和杂志的撰稿关系)1860后《前夜》《父与子》;《幻影》《够了》(人生空虚的调子,对俄革命丧失信心|)1862后定居国外,与都德,左拉,莫泊桑,福楼拜交往甚密,向西欧介绍俄国文学60年代《烟》,讽刺笔触打击俄国的反动贵族集团,打击侨居伦敦的俄国革命者70年代帮助民粹派发表几部中篇小说《草原上的李尔王》《春潮》《普宁与巴布宁》;《处女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878—1882 远离国家80余篇散文诗特点:浪漫主义气质文学精神:1. 柔弱而浪漫的文学气质(父弱母强,自小作女儿养)2. 独特的情感,经历和情爱观(终生未娶,情事不断,惧怕婚姻,“爱情无平等”)3.对社会理想的追求4.浓郁的俄罗斯风土乡情与法兰西的文学品质的结合统一《猎人笔记》首创对农民精神道德面貌的高度评价《贵族之家》(拉夫列茨基,华尔华拉,丽莎)客观表现贵族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已经终结《父与子》(巴扎洛夫——平民知识分子,民主主义阵营,唯物论者,自然科学工作者,否定精神,“虚无主义”——与人民关系密切,但又隔阂互不理解——世界观的矛盾【子】;尼古拉·基尔沙诺夫,巴维尔·基尔沙诺夫,阿尔卡狄——贵族代表)家庭小说,代际冲突,社会小说,废除农奴制问题贡献:1.向全世界全面介绍深刻的俄罗斯贵族文化,成为文学基本题材之一(作品文化背景)内涵:A. 俄贵族庄园(而非贵族都市文化)是先进思想发源地,安逸、智慧、诗意——典型作品《贵族之家》——承自普希金——由托尔斯泰发展B.贵族知识分子形象(辩证地揭示其局限性,并导致其衰败)C.杰出少女形象的塑造(认为贵族女性文化高于男性文化)特点:a. 爱情理想具有浓厚社会性,眼界广阔,爱情&社会理想的一致性b.站在社会思想前列(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c.典型的俄罗斯民间文化代表(庄园贵族文化,农村民俗生活回归)d.在精神上强于男性,在作品中以男衬女(中篇《阿霞》《初恋》)D. 独特的心理主义(由莱蒙托夫奠定):细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两种心理类型: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以此展示人类心理——以行动展示,不直接描写(“隐秘的心理主义”)E. 诗意化的浪漫主义抒情主要内容:对大自然(使其人化,移情);人类心理(诗意化心理)第五讲: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灵魂小说”◆1821~188119世纪俄国及世界文学大师20世纪欧美文学源头之一新型小说样式的奠基者(在他之前有社会心理小说:揭示人与社会关系,反应人的心理状态,受制于社会的限制性,代表人物:屠格涅夫)(灵魂小说则侧重人灵魂的复杂性:受制&自由:重在抛弃社会成分,对人自身存在的重视——通过日常生活反应人的生存本质——社会对人负责,而人也要对社会的不完美负责)(走在批判现实主义之前)◆他人眼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他是我所见到的最激烈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