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部分:一、名词解释 40分(每小题5分)1、大众文化2、大众传播3、网络文化4、互联网5、人际传播6、跨文化传播7、通俗文学8、亚文化二、简答题 60分(每小题15分)1、互联网的起源2、大众文化的特征3、网络中的传播4、网络文化的特色三、论述 50分(每题25分)1、大众媒介对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2、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与传统的艺术审美之比较2008年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传播隔阂2、后工业社会3、讯息4、廉价报纸5、社会责任理论6、传播媒介7、知晓权8、世界信息流通失衡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为什么说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2、简述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3、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手段。
4、简述1980年“教科文组织麦克布莱德大会”决议要点。
5、简述关于社会传播的“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阐述美国的赖利夫妇和德国的马莱克兹关于传播过程系统模式的理论,并作简要评价。
2、阐述麦克卢汉的传播学说的三个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阐述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并简要谈谈你对互联网作为一种“拟态环境”的认识。
4、阐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及特点,并简要概括其理论意义。
大众文化于网络传播一、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5分)1、大众文化2、数字鸿沟3、网络文化4、把关人5、意见领袖6、文化帝国主义二、简要回答:60分(每小题15分)1、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它与跨国传播有何区别?2、试分析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3、网络时代的艺术和审美有何新特点?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形成的?三、论述:60分(每题20分)1、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一方面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在急剧加速文化的同质化,请就此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
2、如何看待网络传播时代传统新闻媒介的优势和劣势?3、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分析易中天现象。
2009年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信息系统的“双重偶然性”2、动物传播的局限性3、传播过程的序列性4、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5、民主参与理论6、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7、“沉默的螺旋”8、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三阶段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传播学的中国化的基本含义。
2、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3、简述施拉姆提出的“循环模式”和“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4、简述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媒介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
5、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阐述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和盖尔顿、鲁治的新闻选择标准理论,并谈谈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把关”的认识。
2、阐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并就大众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影响做一简要评价。
3、阐述当今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发展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和对国际传播媒介的改变,并就“文化帝国主义”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一、名词解释(30分)1、人际传播2、费斯延格“人之不协调理论”3、拟态环境4、网络文化5、肥皂剧6、晒客二、简答题(4*15=60需要展开答题)1、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2、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3、请举出三种关于大众媒介在大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
4、网络文化对传统艺术与审美形式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三、论述题(2*30=60)1、试论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并谈谈个人对网络与大众传播未来的看法。
2、试论图像文化的特征,并谈谈网络文化时代的图像文化特点。
2010年传播学理论一、名词解释(5*6=30)1、社会化媒体2、微博客3、焦点小组4、法兰克福学派5、随机抽样二、简答题(4*15=60)1、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2、简述满足于使用理论并指出不足3、说明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区别4、简述施拉姆的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三、论述题(3*20=60)1、简述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并结合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并谈谈网络文化、网络传播在哪些方面对这个理论提出了挑战3、简述拉斯韦尔的5W的传播模式,并论述他对传播学的贡献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一、名词解释(5分*6)1.高雅文化2.西部片3.阿帕网4.亚文化5.元媒体二、简答题(15分*4)1.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同义吗?为什么?2.麦罗维茨媒介即情境论3.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4.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三、论述题(30*2)1.谈谈加强网络媒体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的电视观众解码理论的理解。
2011年传播学理论:二、名词解释:(6*5=30)1、主我/宾我2、三网融合3、大众4、焦点小组访谈5、法兰克福学派二、简答题:(4*15=60分)1、解释学派的定义、研究兴趣及研究方法2、简单解释“人不能不传播”3、简述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4、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三、论述题;(3*20=60)1、论述“议程设置理论”与大众传播效果的关系,并谈谈你的评价2、阐述李普曼与拟态环境理论,并结合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理解3、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动漫、网络游戏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异军突起大众文化与网络传播;一、名词解释(6*5=30)1、视觉文化2、动作片3、信息的数字化4、赛博空间5、麦克卢汉的“冷媒介”二、简答题(4*15=60分)1、“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中关于广告的代表性观点有哪些?2、虚拟现实的文化特点是什么?3、网络媒体对“把关人”的理论有哪些影响?4、在网络中文化的同质化是如何如何形成的?三、论述题(2*30=60)1、试论我国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2、如何理解时尚文化的特征?时尚与流行的区别何在?一、参考书及简介1、政治参考书:任汝芬系列一《历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高教版张剑锋主编风中劲草知识点精讲高教最后3套题,任汝芬的题系列我不喜欢,也做了一些,偏!我复习政治是稀里糊涂的,上过补习班,9月中才开始看第一遍,第一遍看的任汝芬系列一,看下来完全没感觉,没概念,连个大的框架也没有。
然后第二遍是任汝芬结合历年真题看,看题的时候先自己做一下,然后看解答。
大概11月份的时候,风中劲草的资料出来了,这个是极力推荐,知识点非常概括简练,出过考题的地方还会标准年份和考题,还编了顺口溜。
反正用这本书的时候就相见恨晚,早点用可能效果更好了。
2、英语:参考书:黄皮书英语我确实也不是好榜样,大言不惭地讲是我英语一直就好,目标分本是80,可是今年英语主观题北京地区扣分太狠,没上。
黄皮书也是认真做了的,3遍吧,有的人说真题宝贵,要留到后面做。
我倒是觉得,英语底子好的,没必要再拓宽太多。
底子差的就更应该好好研究真题。
放心,做过你是记不住答案的,错过的题第二遍第三遍还是会错,真题怎么研究都不过分。
英语经验贴很多,也不必我再累述。
3、专业课专业课一共6本书,排名分先后。
《传播学原理》郭书是重中之重,我买了一本辅导书,当当上搜就有,金圣才的教辅系列,《传播学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这本书把郭书课后题全包括了的,北邮传播学重基础,所以郭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网络传播概论》,记得一定按照大纲上的要求买到正确的版本,彭兰这本书出了新的版本,改动非常大,用新版会增加负担。
老版的内容其实真的很少,分为上下篇,按照大纲的要求来,但是要自习。
《大众文化导论》,知识点不难理解,也就是看自己的背诵能力了。
《传播学史》,这本书是在梳理历史,很多故事性的东西,可以用做辅助理解传播学,这本书我没有仔细看,但贵在做笔记,自己梳理,用的时间很少。
剩下两本暂时不做评价,如果你没有时间,就仔细看前几本好了,李彬很有文采,疲劳的时候用来看看也比较好。
二、经验方法1、备考时间:9月中开始,正是投入学习是10月份。
作息时间:前期:9月-11月中:9:30-11:30; 2:00-17:30; 19:00-22:00冲刺:11月中-1月:8:30-12:20;2:00-18:00:;19:00-22:00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我的时间战线拉得确实不长,我自己不太习惯于长战线和疲劳战术,每天晚上图书馆10:00要关门,大概也就看到21:40左右就开始骚动了,我晚上的效率不高,所以差不多用做复习前一天的内容。
每周六会休息,也不是休息全天,可能到下午四点才去看看书,把感觉保持着。
周六睡个懒觉,看看电影,看看其他非考研书,因为一直以来,实在不太愿意把考研作为生活的全部,所以想留点时间给自己。
每日时间安排:早上:英语/政治下午:英语/专业课晚上:专业课关于这个安排,怎么说了,也是要看自己。
我政治背得不好,和男朋友一起复习的时候,每次都是他比我记得牢,理工科男生,逻辑思维其实很好,政治这种东西他一串联,就什么都记清楚了,所以一般早上我都是以政治为主,英语只用比较少的时间看。
英语复习前期的时候:做真题我把黄皮书(珍藏版)目录翻开,每天做一个阅读或者是完型或者翻译,然后仔细看后面的分析和讲解;到后期的时候就每天一套题了,当然也是真题,从头至尾我就没做过其他题,因为不做作文,其实还是很快,可能个多小时能搞定。
真题做了很多遍,不管是前期的分散复习还是后期的整套题复习。
作文我劝诸君还是要总结自己的模板,我就是太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作文没重视,就是把十年的优秀作文背了一下,每年也就2篇,一大一小,事实证明功夫还是花少了。
2、专业课真题怎么用---有的放矢很多人有个误区,说不能只看真题,要先背完很多遍,再看真题。
我到10月中发现这个是不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你自己做一个工作,就是把所有真题按照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并且分章节的方式归纳在一起,这样你手里面应该就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3张真题纸。
考点在哪儿,你自己就一目了然了。
这个工作越早做,你的方向会越明白。
北邮传播学往年的考题重考几率高,你做完这个工作,很多东西都一目了然了。
3、怎么做笔记----框架、归纳专业课的复习还挺耗费时间的,传播学的东西主要也是靠背,但是要自己学会做笔记,比人的笔记可以参考,但是每个人有个体差异,我始终觉得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以下两点也请诸君自己判断其利弊,总结出自己的方式:第一:每本重要的书的每一章,我都做了框架图,非常简单,一张纸一章,到后面可以用自己的笔记来加深印象。
第二:郭书我还用了一个方法,把重要的知识点都按照出题的方法问自己,如果是这个点,会怎么考?然后自己归纳答案,但是我的答案不是很长那种,把所有文字都写了出来,例如一个题的答案有4个点,每个点我可能用两三个字把最中心意思归纳出来,一个题下来,有时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