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教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突围的实践探索

微教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突围的实践探索

微教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突围的实践探索【摘要】与传统的校本教研相比,以微课为载体的微教研具有容量小,针对性强,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它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以及制度建构来作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自主化和高效化,对于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不失为一种突围。

【关键词】微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突围【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04-03毋庸讳言,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一直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不强等。

为破解这些困境,人们一直在思索着,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湖北省十堰市构建了校本培训的“三型十环”模式,上海探索建立了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等。

但时至今日,有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困境也还困扰着,始终没有摆脱,让人揪心不已。

这迫使人们不得不转变思路,转换方法来破解这个难题,即如何才能摆脱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让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良性发展。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方式。

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与面貌。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为创新教研方法,拓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基于此,我们探索实践了微教研这种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即借助微课这个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微课为载体,将微课用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微教研的内涵阐释(一)什么是微教研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学界和教育界对微教研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有人把微教研看成是研究问题小、规模小的教研,如以株洲市景弘中学和苏州市吴江区学校为代表开展的“微教研”,强调从身边的小故事、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开展教研,要求人人参与,鼓励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也有人认为微教研是基于微格教学的教研,如梁威认为,微型教研是从微格教学中演化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利用各种手段,帮助被培训者训练某一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新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微教研是当前的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教研形式,也称微型教研,是指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需要破解的有效问题,并开展随时随地的扎实研究。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以细节问题为抓手,以“小切口、即时短时、重过程、有效实效”为基本特征。

正如武瑞梅所说:微教研,以某一件教育事实或一个细节为“导索”,而后由点带出面,或由个带出类,等等。

微教研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它的生成性,让研究者从一“个”进而一“类”的具体实事中触摸或探寻到一些教育的规律。

随着微博、微信这一网络交流形式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微博、微信进行网络教研,人们把这种教研形式也称作微教研。

百度百科对微教研的定义与这种说法一脉相承:“微教研是一种由教师因某一话题需要而随意即时发起的小型网络教研模式。

”我们所实践的微教研,是相对于传统的教研活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耗费时间长的特点而言的微型(小型)教研活动。

这种教研活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微课――短小的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个人就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或困惑,以视频片段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后针对不足或困惑观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策略,进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或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以微课(围绕一个教学话题,提前让授课人――可以是几个人,录制紧扣教学话题的一段教学视频)为载体,共同探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环节、解决普遍性的教学困惑等。

另外,教研活动时,教研组也可以根据一定的教研主题,适当截取名师相关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实录)的片段,教研组共同探讨名师的课堂教学、探究名师的教学艺术,在不断地探讨与研究中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艺术的提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二)微教研与传统教研方式的区别与传统的校本教研相比,微教研具有容量小,针对性强,效率相对较高的特点。

容量小。

微教研一次就围绕一个细微(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其切入点小,内容少而精,时间短,较传统教研,其容量要小得多。

针对性强。

微教研主要是为深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某个细微(具体)问题――教学环节、难点或困惑,或某个主题(专题),较传统教研,其内容相对集中,针对性要强得多。

效率高。

因为内容少,时间短,针对性又强,参与者注意力相对集中,其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教研。

同时,微教研使执教者跳出“当局者”角色,转变为“旁观者”,执教者可将期望达成的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在具体的比照中及时反思,思考改进教学策略,这对改进与提高教学是十分有效的。

二、中小学如何开展微教研我们所实践的微教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个人层面的微教研,二是教研组层面的微教研,三是学校层面的微教研。

微教研形式如何作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教师个人层面的微教研,即以微课为载体,引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困惑或不足,定期在自己的课堂上,用手机等相关电子设备摄录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

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或不足,教师在课外有选择性地截取自己课堂教学的相关视频片断(微课)来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及策略等进行反听、反观进而反思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改进课堂教学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为更好推进教师个人的微教研,实践中我们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多功能视频拍摄支架,教师可将自己的手机、数码相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固定在支架上,记录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师针对自己发展目标,课后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微课,并作出研究反思。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反思研究,我们制作了《教师个人微教研观察量表》。

量表包括三个大的内容:观察者信息(包括拟解决的教学困惑和微教研目标)、微课内容、观察记录(包括课堂教学情况描述和改进反思策略)。

教师认真填写观察量表并上交学校。

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期考核(听课或依据教学实绩)教师阶段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

如未达成目标,发展中心将召集学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甚至校外专家会商,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师发展帮扶策略。

教研组层面的微教研,即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以微课为载体,共同深入细致地探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环节、解决普遍性的教学困惑等。

教研组或备课组围绕一个教学话题,提前让授课人――可以是几个人,录制紧扣教学话题的一段教学视频(微课)。

教研活动时,针对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授课人与组内其他老师讨论交流,共同探讨教学的优化,难点的突破,对课堂教学中某个主题或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刻认识和理解,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此外,教研组还可以针对一定的教研主题,适当截取名师相关课堂教学录像(教学实录)的片段,集体分析探究名师课堂教学的艺术。

在分析与探究中,教师间相互切磋,交流对话,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为帮助教研组微教研有效开展,我们制定了《学科教研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

量表主要从三个方面记录教研组微教研的开展情况:一是微教研活动基本信息,包括学科、时间、地点、微课授课人、观察者(参与者)、教研组当前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和本次微教研活动目标。

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学校教研活动制度中的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目标的要求。

二是微教研活动记录,包括本次微教研的对象(微课)描述,观察者的观察记录――参与教师的交流讨论意见。

其中,观察者的观察意见是本次微教研的重点,它集中体现了教研组或备课组对教学问题的反思和改进策略。

三是本次微教研的达成情况及反思,包括设定目标的达成情况记录和对本次微教研活动的整体反思。

这里的整体反思是对本次微教研活动开展的优劣做一个整体评价,为下一次微教研活动开展积累经验,其目的是使微教研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研组开展微教研必须认真填写《学科教研组微教研活动记录表》,并上交教务处。

这是教务处考核评价教研组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对微教研活动开展不足或不好的教研组,学校将提出批评,并派校级领导亲自参与督促。

学校层面的微教研,即学校探索如何从制度规范、激励机制、技术保障和兴趣激发等方面促进微教研的有效开展、实施及资源共享,使微教研在制度的框架内高效运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使教研组微教研切实落实,学校修改制定了《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

根据制度,学校信息中心为微教研开展提供技术保障,为每位教师配备多功能视频拍摄支架,并开展微课制作的系列培训。

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将常规教研与微教研相结合,规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微教研,并要求各教研组尽可能运用微教研这种模式来训练青年教师,尤其是刚入职的年青老师的各项教学技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微课大赛,微教研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评比,微课大赛的获奖老师在评先评优上享受优先待遇。

微教研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评比的重要指标就是其中微教研的开展及青年教师的培训发展情况。

被评为微教研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的学科组学校将给予物质(在奖励绩效中体现)和精神奖励。

三、微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突围意义当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模式单一,与实践疏离;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缺失,自主意识不强;三是教师专业发展追求外在形式,忽略教师个性需求。

面对以上困境,微教研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改善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是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的。

(一)有利于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创新的路径由教研组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以微课为载体的微教研,转变了当前中小学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提高校本教研活动效率的同时,也为中小学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即教师在微教研活动中能够发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尤其是在同课异构的微教研活动中,教师能够发现别人教学的长处,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这样,教师间将互相学习,彼此合作,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同伴互助氛围。

同时,教研组也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基本功,通过微教研的形式,将教师自我反思和组内指导相结合,来训练与培养青年教师,促使其具备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通过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在一定意义上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二)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活力,进一步实现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当前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自主性、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