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0909海峡科技生态城·滨海大道奎霞海上段路基技术管理规定201408版

20140909海峡科技生态城·滨海大道奎霞海上段路基技术管理规定201408版

滨海大道路基工程III标段(奎霞海上段)施工管理规定1滨海大道(奎霞海上段)路基施工质量管理规定:1.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现场环境和施工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

若需占用红线外海域,应按规定向海洋行政主管等相关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1.2 测量人员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持证上岗。

施工前,应编制测量专项方案。

根据施工测量方案,复核业主提供的一级控制基准点,确认无误后建立测量控制任务方可施工。

测量放样:导线复测完毕后,对导线点及中桩(以施工基准控制线为准)进行加密,每隔40米设置一个标示桩(荧光浮标),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经批复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抛投片石的施工放样,即先按抛投块石设计标高计算出抛投块石路段顶面的路基宽度,定出抛石路基顶顶面的边桩和路线中桩。

1.3 抛石挤淤施工技术要求1.3.1 抛石挤淤施工,在正式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路段,确定满足3.1要求孔隙率标准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以确定抛石挤淤是否能达到设计图纸要求。

1.3.2 抛石填料料径下大上小,粒径粒径300~500mm,块石单块质量10~100kg,堤心石块石料不成片状,无严重风化和裂纹;护脚块石、护底块石在水中浸透后的强度不小于40Mpa。

抛填石块尺寸大小应有搭配,且应级配均匀连续,增加抛石体的密实性。

1.3.3 推填工作由北向南从路中线先向前、后向两侧扩展、分层施工,以20m~40m长度依次推进;第一层的抛填厚度以能上大型施工机械为宜。

若块石无明显沉降,可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若沉降量较大,则需再抛一层石块用20T重型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直至块石沉降量较小为止。

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在风浪条件好的时段以40m为一流水段;在季风、台风影响季节,以20m为一流水段,逐段推进。

1.3.4 抛填块石时,将产生的挤拱起的淤泥,及时予以挖除。

清淤施工采用大型挖掘机进行。

如开挖层较厚,应分层开挖。

抛填施工时,首先利用块石自重进行初步挤淤,随后整平片石顶面,首先由自重较大的推土机及挖掘机来回走动进行碾压,使片石沉入基本稳定。

待作业开展后,再用自重20T以上的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振动碾压4~5遍,碾压过程中,用人工将片石空隙以下石或石屑填满铺平,直至抛石层顶面平整无明显孔隙。

1.3.5 自卸车运送堤心石料到施工现场,装载机推填,大型挖掘机整形理坡工艺。

在堤心石理坡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规格较大的堤心石摆在外坡面,而规格较小的堤心石留在堤中间。

在堤心石理坡成型后应及时抛放块石垫层并进行整形理坡,对堤心石外坡面进行及时保护,防止波浪直接冲击堤心主体。

1.4 袋装砂施工技术要求1.4.1 袋装砂应分层充填,每层(充填)厚度应控制在0.5m。

袋体应堆叠整齐,上下层交叉排列,袋体之间应紧靠、挤密、均匀,不得留有通缝、通孔。

袋装棱体的充填袋在围堤横断面方向须整块制作,顶层袋充填后应尽量平整(≤±10cm),充填袋长度以20m为宜,宽度根据设计断面尺寸确定;袋装砂棱体的充填砂料应采用粒径大于0.1~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为80%,其粘粒(d<0.005mm)含量小于10%。

要求对袋内每5000m³取样一个进行检验。

1.4.2 袋体应逐层加高,不可在局部堤段一次性加同两层或以上。

特别是棱体顶部袋体,应严格控制施工速率。

特殊情况下,必须经由监理、设计同意方可施工。

施工期间不得在已作好的棱体上随意堆载砂石料。

1.4.3袋装砂棱体的充填袋在制作、运输、堆放和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不得出现破损和老化现象,否则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4.4已充填好的袋体应及时保护,同时应避免人为和施工船机的破坏。

若出现了破损或孔洞,应及时修补,修补原则上采用相同材料,并且缝接宽度不应小于1.5m。

1.4.5质量控制①充填袋所用土工织物质量控制:冲灌袋所用土工布采用机织土工布,其规格和技术指标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及《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J239-2005)的有关规定,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充填袋编织土工布规格150g/㎡,纵、横抗拉强度≥30KN/m,纵、横向延伸率≤25%,梯形撕裂强度≥0.45KN,顶破强度≥2.5KN,孔径0.08~0.15mm,垂直渗透系数≥0.003cm/s;在购置土工织物时,厂方应备有出厂日期鉴定书或合格证及抽样试验报告,并经质监部门抽样试验认可,方能使用。

对存放期(指库存)超过6个月或出现老化、破损现象的土工织物一律不得使用。

土工织物及相关产品包装应用黑色塑料袋包装,包装应保持布面质量不损伤,并适于储运。

成品出厂时,每卷土工织物应有合格证,合格证上注明订货规格、重量、检验员代号、制造厂、入库日期及执行标准号。

②袋体加工质量:砂被充填袋在制作、运输、堆放、铺设、充填等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不得出现破损和老化现象。

如有其他原因造成的破损,应及时采取补袋措施,避免水流淘刷砂被。

袋体长度、宽度的允许偏差为±200 mm。

③充填砂质量:充填料宜采用透水性较好的中细砂,粘粒含量(d<0.005mm)应小于5%,其它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规定。

充填料质量检验:袋内每5000m³取一个样。

④袋体铺设质量:层与层之间的袋体应上下错缝、相互搭接;同层充填袋之间应挤紧,不应出现通缝。

堤身断面要满足设计要求,用砂袋找平后的坡度不应陡于设计坡度。

1.5 路基沉降位移观测1.5.1 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需要编制详细的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沉降位移观测计划中包括观测点位布置、点位埋设、观测周期、记录格式、以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设计对沉降、位移观测有要求时,点位设置、观测周期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观测采用水准法,建立三级水准网络,水准基点设在现状海堤砼墩上,垂直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同一底盘上,观测严格按照海堤安全监测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①沉降观测桩沉降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长度按埋设点高程而定。

每节测杆上焊接2~3个角钢平台,作为观测放点,随着抛石顶面高度的不断升高,逐节向上延伸。

②观测桩的埋设施工前,将观测桩运输至施工现场埋设,沉降观测桩按每1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三个观测点,观测点分别布置在堤身轴线和堤身两侧肩台上。

埋设完成后在桩顶进行编号,并标注其具体桩号位置,在观测桩周围或顶部设置明显标志,如插小红旗等。

观测桩埋设就位后,派专人进行保护,保证观测桩不跑位,不偏移,特别是在块石抛填过程中,抛填块石时挖掘机要避让观测桩,不得将挖掘机料斗直接对准观测桩进行抛填,不得碰撞或毁坏观测桩,如碰撞等必须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汇报,提出解决措施,并恢复观测桩。

③沉降位移测量沉降盘安装好未进行压载时,测量出测杆上平台的高程。

每日观测两次,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可根据施工进展调整观测时间和频率。

随着块石抛填的进行,作出观测记录。

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加载,包括分级加载,通过沉降速率控制加载速率,堤身稳定标准初步定为:最大垂直位≤15mm/d,最大水平位移≤5mm/d。

观测过程中,当出现沉降过速、位移量偏大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汇报,并应立即采取措施,减缓加载速率或暂停施工。

1.5.2 观测一段时间后,即应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勾绘出累计沉降(累计位移)、加荷速度、间隔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后期的加载速度,保证地基的均匀沉降。

1.5.3 竣工后,将沉降观测资料整理汇总,编写沉降观测报告,上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待工程竣工时将沉降、位移观测点连同竣工资料一同移交给业主。

1.6 本工程有大量的石方工程,除了利用旱季,加大施工强度外,确保石方工程在雨季的产量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该施工区域,6~9月受台风影响的降雨也是阶段性的,针对该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通过提高施工便道路面等级,修筑施工便道两侧的排水系统,降雨过后,路面稍干,即可组织起有效施工,通过该措施,尽可能减少降雨对土石方施工的影响。

②在雨天,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的检修,确保施工机械运行良好。

2 海上段路基施工安全管理规定2.1 施工项目部要成立安全生产小组并编制安全专项方案,第一管理者亲自抓安全,现场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工地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安全专项方案应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部门备案,同时,每月需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施工进度、安全生产资料等材料。

2.2 本次便道按临时性设施考虑,在工作期限内,如遇到高过累积频率10%的海潮时或风暴天气时,施工作业应停止,该便道关闭,待潮位消退后方可重新开放;同时,施工现场要建立由参建各方组成的防台防汛小组,并有应急处理专项预案。

2.3 夜间施工安全措施:①注意安排工作计划,劳逸结合,夜间作业人员需穿戴反光衣。

②尽量避免疲劳操作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照明,建议从石粉地磅房接临时电路,沿道路方向每隔50米设置一个临时照明点。

③施工作业区域按规定设置灯标示警装置。

2.4 所有进入水工施工区域的人员均需穿好救生衣和戴好安全帽。

施工船舶需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根据季节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风、雾雨施工安全措施,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3 验收标准:分部分项验收标准如下:3.1 填石路堤上、下路堤压实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分区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硬质石料孔隙率(%)中硬石料孔隙率(%)软质石料孔隙率(%)上路堤0.8~1.5 ≤23 ≤22 ≤20下路堤>l.50 ≤25 ≤24 ≤223.2 堤身抛填3.2.1 石料或块体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进场批次抽样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检查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检记录并观察检查。

3.2.2垫层石抛理后堤身断面的平均轮廓线不得小于设计断面,坡面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10~20m测1个断面,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断面测量记录并观察检查。

3.2.3 垫层石或护面石之间应接触紧密,其最大缝宽处不应大于堤心石或垫层的粒径。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2.4 压脚棱体抛石断面的平均轮廓线不应小于设计断面。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断面测量资料。

3.2.5 护坦抛石表面应平整,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资料。

3.2.6 抛石、理坡、安放和人工铺砌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3.2.73.3 土工织物充填袋筑堤3.3.1 充填袋所用土工织物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239)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