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ppt课件
12
Insular ribbon sign 岛带征 24h后明确显示梗死区
精品课件
13
梗死24h后 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大脑前动脉梗死,大脑镰旁长条状
精品课件
14
梗死24h后,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MCA主干闭塞,尖端指向三脑室的三角形
精品课件
15
梗死24h后,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7)其他 各种外伤、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后等,均可造成
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精品课件
3
临床:梗死多见于50~60岁,临床症状和 体征主要取决于梗死的大小、部位及时间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不同程度 的昏迷。同时伴有脑功能损害的体征,如 偏瘫、失语、共济失调
精品课件
4
脑梗死分类
精品课件
18
占位效应明显
中线结构移位
精品课件
19
2-3周后 密度可稍增高,或呈等密度
称为“模糊效应”
精品课件
20
1月后
陈旧性脑梗死
精品课件
21
1年后
脑梗死后遗脑萎缩
精品课件
22
增强扫描
一般不需要增强
需要增强扫描的指征
– 占位效应明显、模糊效应
时间
– 3-7天可出现强化
– 2-3周强化最明显
MCA豆纹动脉远端闭塞,矩形,基底节回避现象
大脑中动脉闭塞在 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 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 叶,呈矩形低密度区, 不累及基底节区,称为 基底核回避现象
精品课件
16
梗死24h后,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大脑后动脉梗死:顶后区、枕部半圆形低密度
精品课件
17
2-15天
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27
亚急性脑梗死
精品课件
28
脑梗死增强扫描
斑片状强化
T1WI
T2WI
精品课件
T1WI CE
29
精品课件
脑回样强化
稳定期:8-14天
– 中心坏死,周围血管增生;水肿消退,占位效应消失
– 可出现坏死、 囊变;最易发生梗死后出血
慢性期:15天以后
– T1WI、 T2WI渐正常
– 增强扫描:仍呈脑回状精品强课化件
25
– 可继发局部脑萎缩
超急性梗死
精品课件
26
亚急性脑梗死
T1WI
T2WI
FLAIR
DWI
精品课件
4-6小时:脑组织缺血水肿,继而脑组织 出现坏死
1-2周后:水肿减轻,坏死脑组织液化, 梗死区出现吞噬细胞浸润,同时有胶质 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
8-10周后:形成软化灶
精品课件
6
CT表现
24h内: – 不易发现,或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 – 部分病例可以显示“动脉致密征” – 岛带区灰白质界面消失,“岛带征”
(4)某些炎症 可侵犯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脑血管引起脑动脉炎, 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5)血液病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 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
(6)代谢病 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与脑血管病关系密切。脑血管 病患者中有30%~40%患有糖尿病,且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 正常人高5倍,发生动脉硬化的时间比正常人要早,动脉硬化的程度 亦较重
脑梗塞
马利平 2014-12-04
概述
定义:血管阻塞或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 供血区域内脑组织缺血性或脑细胞缺血缺 氧性坏死
精品课件
2
(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脑出 血患者有93%有高血压病史,脑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压病史, 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中动脉(MCA)供血区大面积脑梗塞的精早品期课件表现
9
基底动脉密度增高
精品课件
10
大脑后动脉高密度征—大脑后动脉闭塞
精品课件
11
岛带征—岛叶皮质缺血的特征性表现
概念: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 失及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呈均一的淡的低密度影
预示着大面积的超急性期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皮层梗精品死课的件 早期特征性表现
24h后: – 低密度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 – 中动脉闭塞:基底在脑凸面的三角形低密度 – 豆纹动脉闭塞:基底核回避现象
2-15天: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占位表现 2-3周:模糊效应(病灶可为等密度) 4周后:软化灶或囊腔,CT显示明显低密度 1-2月:脑萎缩(邻近部位脑室、沟、池扩大)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 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 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由于栓子可以反复脱落,所以容易复发
(3)颅内血管发育异常 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 血和脑出血的常见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精品课件
24
脑梗死MRI分期及表现
超急性期:0-6小时, CT(-)
– DWI高信号,T1WI略低或等信号, T2WI高信号
急性期:6-24小时,细胞毒性脑水肿等
– T1WI明显低信号, T2WI更高信号
– 增强扫描:脑回状强化
亚急性期:2-7天
–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
– 增强扫描,脑回状强化明显
精品课件
7
梗死24h内
左图:梗死后10h,CT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
右图:梗死后48h,左额叶显示大片低密度
精品课件
8
发病当天CT平扫
发病后第2天CT平扫
大脑中动脉的密度明显增高,高于对侧大脑中动
脉、基底动脉及相邻脑组织,其CT值大于60Hu, 高于对侧15Hu
动脉致密征一般在发病30分钟内可显示,是大脑
1、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 脑内大或中等管径动脉狭窄或闭塞
– 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常见
2、腔隙性脑梗死
–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深部脑组织小面积的坏死
– 好发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
3、出血性脑梗死
– 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血液溢出
– 常见于大面积脑梗死
精品课件
5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临床与病理
– 可持续1月或更久
方式
– 斑片状、线状、甚至均匀强化
– 但最典型的表现为脑回样强化
强化原理
– 血脑屏障破坏
– 新生毛细血管增多
– 血液过度灌注
精品课件
23
CT诊断脑梗死优缺点
✓ 鉴别急性脑血管病(发现急性出血)的最好方法 ✓ 成像时间短,对亚急性及慢性脑梗死诊断不困难 ✓ 对急性脑梗死敏感性较低 ✓ 对脑干及小脑梗死不易发现 ✓ 对腔隙性脑梗死显示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