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碧桂园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版)仪征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04月目录1前言 (5)1.1项目由来 (5)1.2本项目特点 (5)1.3环评工作过程 (6)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7)1.5主要结论 (8)2总论 (10)2.1编制依据 (10)2.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12)2.3评价重点和评价等级 (17)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20)2.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2)3工程分析 (25)3.1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25)3.2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25)3.3规划布局 (28)3.4建设项目周边概况及用地情况 (29)3.5公用工程 (29)3.6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31)3.7运营期污染源分析 (39)3.8营运期污染物“三本帐”核算表 (47)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9)4.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自然环境概况 (49)4.2区域社会环境概况 (53)4.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5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5.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5.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62)5.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5.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63)5.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3)5.6外环境对本项目影响分析 (64)5.7小区内部设施之间的影响分析 (83)5.8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85)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92)6.1项目所在地社会环境现状 (92)6.2社会稳定性分析 (92)6.3社会稳定风险防范、降低和消除措施 (93)6.4管理部门应落实的防范措施及责任 (94)6.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95)7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96)7.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96)7.2营运期污水处理措施 (100)7.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102)7.4噪声治理措施评述 (103)7.5固废处理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04)7.6环保措施投资概算及处理效果 (105)8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分析 (108)8.1产业政策符合性 (108)8.2清洁生产分析 (108)8.4建设生态居住社区 (115)9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17)9.1总量控制因子 (117)9.2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117)9.3总量控制途径分析 (118)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9)10.1项目开发投资概况 (119)10.2社会效益分析 (119)10.3经济损益分析 (120)10.4环境效益 (120)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21)11.1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21)11.2运营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122)12公众参与 (124)12.1公众参与的作用和目的 (124)12.2公开环境信息 (124)12.3征求公众意见 (126)12.4调查内容与结果 (130)13选址可行性与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132)13.1与区域规划相符性分析 (132)13.2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132)13.3项目选址与环境相容性分析 (133)13.4周边环境对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 (134)13.5小结 (134)14结论与建议 (135)14.1评价结论 (135)14.2总结论 (139)14.3建议 (139)附件:附件1:关于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意见,仪发改预审【2014】2号;附件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咨询意见,16号;附件3:建设项目土地出让合同,合同编号3210812014CR0014;附件4: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仪规地设20130111号;附件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件6:建设单位法人身份证复印件;附件7:污水接管合同;附件8:实康污水处理厂环评批复;附件9:环评委托书;附件10:建设单位确认单;附件11:质量保证单;附件12:专家评审意见。
1前言1.1项目由来为推动城市化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功能和群众居住条件,仪征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开出让竞价拍得位于仪征市仪扬河南侧、文兴路北侧、天宁大道西侧地块使用权,用于建设仪征碧桂园项目。
项目用地面积80571m2,总建筑面积246731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2040m2,地下建筑面积44967m2。
2栋多层住宅(6层),11栋高层住宅(4栋18层,1栋27层、1栋28层、3栋30层、1栋31层、1栋32层),并配套建设相关物业用房、社区服务用房、商业用房等。
项目建成后可提供成套住宅1874套,可容纳人口约5997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法律法规,应对该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仪征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南京赛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单位在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有关材料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本项目特点(1)本项目为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及修正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为允许类。
项目符合国家、江苏省现行的产业政策。
(2)项目位于仪征市,地块性质为居住、商业用地,项目建设符合区域用地规划。
(3)项目为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居民及餐饮的油烟和燃烧废气、地下车库汽车尾气;废水为生活废水,预处理后接管市政管网排入实康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
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化粪池污泥,分类收集,零排放。
(4)距离本项目较近的天宁大道为城市主干道,道路噪声对本项目存在的一定的影响。
1.3环评工作过程评价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对碧桂园项目建设地的周边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踏勘,并与该项目的技术人员就环评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系统交流,全面收集了当地环境现状背景与工程建设等相关资料。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技术路线)如图1.3-1所示。
图1.3-1评价工作技术路线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针对碧桂园项目的具体情况,本次评价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建设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间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污染防治措施及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各环节的污染物产生特征、主要污染物及其产生情况;(2)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及防治措施;(3)建设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4)周边道路交通噪声对项目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1.5主要结论1、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鼓励类项目及地方产业政策规定的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江苏省现行的产业政策。
2、选址、区域相关规划要求本项目选址符合仪征市滨江新城总体规划要求,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功能类别的改变,选址可行。
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两个监测点SO2、NO2小时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两个监测点PM10日均值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区域PM10超标主要因雾霾所致。
随着环境管理力度的加大,该现象将逐渐好转。
评价河段长江、仪扬河水质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和IV类水质标准。
项目场界各噪声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均能达到相应声环境质量要求。
目前区域地下水环境中pH质量现状较好,高锰酸盐指数达到IV类标准及以上,氨氮达到III类标准、溶解性固体达到III类标准及以上,氯化物达到I类标准。
项目区域土壤锌、镍、铜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4、周边环境对本项目影响较小:建设项目所在地块原为荒地及零星菜地,没有遗留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临近天宁大道、文兴路以及区间支路,建成后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会对建设项目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采取有效隔声防噪措施后,能够大幅减少外部交通噪声本项目的影响,对项目住宅楼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
5、环境影响分析与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措施评述专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的水、气、声、渣的污染源(物)均经过较为合理有效的治理,均能够稳定达标排放。
6、公众参与建设单位于先后二次在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十个工作日内均无人反对。
100份调查表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人对本项目建设持支持的态度,无人对本项目的建设持反对意见。
总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选址符合用地规划要求,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可行可靠,在严格执行本报告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周围居民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污染物排放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从环境角度而言,本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
2总论2.1编制依据2.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10)《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年12月15日;(11)《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10年1月11日;(12)《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建设部(建标[2004]66号);(1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5)《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8月15日修订,2008年10月1日正式施行);(19)《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国家环保局环控[1997]0232号,1997年4月14日);(20)《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2006年8月6日);(2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年12月29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修改);(22)《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03]29号,2003年3月);(23)《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8号,2006年3月1日;(24)《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1997]122号文);(25)《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苏政办发[2013]9号,江苏省办公厅,2013年1月29日;《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2013年3月15日;(26)《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7月;(27)《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91号);(28)《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和《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苏国土资发[2013]323号),2013年9月2号;(29)《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相关内容编写技术要求(试行)》(苏环办〔2013〕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