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纲呈现]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布、随季节的移动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2.区域认知:通过对比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差异、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明确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思维导图]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 赤道低气压带,B 东北信风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盛行西风带,E 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
位置如图所示:综合思维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信风带干季高温少雨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惠灵顿三面环山,一面朝海,海在西面;惠灵顿常年多风;惠灵顿在经度180°附近,纬度40°S以南;两岛一南一北,惠灵顿临海峡。
(2)破题:你在解答上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方法?答案30°S~60°S之间主要由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受狭管效应影响,海峡处通常风力较大。
技巧方法:在图中画出西北风,会发现海峡走向大致与风向一致,所以风力较大。
(3)解题: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风带类型、海峡及走向、地形等方面分析。
考向 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天气的影响(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答案 1.C 2.D解析 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
3.(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问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 图示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区图,从M、N所处的位置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
1.北半球的气压中心(1)季节:图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断理由是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图2则相反。
(2)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季风环流(1)季风及成因:D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A、B、C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的性质:A寒冷干燥,所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C温暖湿润。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赤道附近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有利 影响 雨热同期不利 影响寒潮、旱涝等灾害 旱涝灾害补充点拨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但仍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拓展延伸 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1)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
(2)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
(海南地理)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
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答案 D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时间为夏季;现象为内陆和沿海气温均高于40℃;求问夏季干热的原因;由图知,该半岛位于波斯湾南岸,属于阿拉伯半岛;该半岛东部有一南北走向的山脉。
(2)破题: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方法?答案西亚、东非的大陆轮廓和海陆分布;夏季风的形成原理和分布区域;海洋是大气的水汽来源,向岸风控制区湿润多雨,离岸风控制区气候干燥。
技巧方法:绘制西亚和非洲轮廓图,并画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
(3)解题:解答上题如何辨别选项?答案A项与题目中“干”不符;背风坡会出现干热,迎风坡会出现湿润,但由材料知,该岛没有此种情况;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该地夏季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
考向一 结合亚欧大陆的气压分布判断日期(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下题。
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 A解析 由图中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受高压影响可知,此时亚洲高压控制亚欧大陆,且势力强盛,应为北半球冬季,最接近冬至日。
考向二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天气现象2.(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
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 A解析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
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考向三 气压带、风带移动引起的天气现象3.(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答案 D解析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位于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2020·洛阳模拟)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北移,夏季北移B.气温低,气流下沉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D.控制地区降水稀少2.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乙风带与甲气压带交替控制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降水稀少C.终年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答案 1.D 2.C解析 第1题,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温高,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
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地地处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2020·南昌调研)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盛行风①ERROR: syntaxerrorOFFENDING COMMAND: %ztokenexec_continue STACK:-filestream--mark-[81 80 true [1 0 0 1 -3 71 ]0 0 ]/g17148[88 0 3 -71 84 9 ]/g1714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