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文章的写作与修改》(含解析) 课时作业:1.1 写出自己的个性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文章的写作与修改》(含解析) 课时作业:1.1 写出自己的个性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写出自己的个性1.你认为下面这段文字写出自己的个性了吗?为什么?从一数到十八我很庆幸自己学会了数数,然而这次的从一数到十八却显得那样的凝重,那样的不容易。

因为那是我的心路历程,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充满朝气与活力,显得成熟与稳健的成长之路。

数到1的时候,我的嘴角仿佛又回味起母亲那醇香甘甜的乳汁;数到2的时候,幼时那双常常抓挠着母亲乌黑秀丽长发的小手,正紧紧攥着一支时时摇动的笔;……数到18的时候,大家告诉我,这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于是我和同龄人站在烈士碑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从一数到十八,我的心微微颤抖了十八次,而对着今天将要落下的太阳,我会告诉自己,明天还会有日出,还会有阳光的,我也会不断告诉自己:明天的我会更成熟的,我的生命会更精彩更充实的。

答案:写出了自己的个性。

这篇作文紧紧地扣住了“成熟”这一话题,主体部分采用了记“流水账”的形式,列举了18个短镜头,这十八个镜头犹如人生道路上映放出的18幅生动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特别是用“数数”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让人读来饶有趣味,堪称个性鲜明创新之作。

2.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同样是写秋天,有人吟出了流传于今的美妙诗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有人写出了散文,有人写出了饱含哲理的议论文。

面对秋天,你会选择怎样的表达方式呢?试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行有常,年年秋季如约而至,人生之秋也同样不可避免。

既是如此,我们就应坦然面对人生之秋,坦然面对这个季节里的痛苦。

我愿意笑面秋天。

古往今来,老木、寒云、归鸦、衰叶,这就是无数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天,真可谓“悲哉,秋为之气!”但是秋有其独特的景物,若只是盯着那个萧萧凄凉的一面,这个季节里的痛苦便会被自己放大。

笑面秋天,才能用诗意与智慧将秋之景涂为深沉激动的美丽画卷。

我愿意在秋天有所作为。

想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还有那“曾经秋肃临天下,也遗春温上笔端”的壮举……不要将眼光局限在个人的哀痛上,去拓展视野,放宽胸怀,你会感到处在这个季节的神圣。

处于人生之秋,若一味地放大痛苦,只会成为那随风飘落的秋叶;若勇敢地笑面秋天,积极勇于作为,你会成为枝头那经霜后的红果!(2)我一直以为,秋是个奇妙的季节,有它独特的韵致。

天气一天天转凉了,当耳旁的蝉鸣声被瑟瑟秋风吹得烟消云散时,才意识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了。

我喜欢秋天里夹杂着甜甜果香的凉风,喜欢秋天里金灿灿的丰收的田地,喜欢秋天的田地里人们忙碌的身影……秋天不仅代表成熟,更多的是喜悦。

一切在春天播撒的种子都会在秋天结出应有的果实。

虽然秋天的落叶对于春天的芬芳来说是一种终结,但是这果实对于春天的蓓蕾来说却是一种圆满,一种收获。

这是更高意义上的开始。

有位作家说,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大彻大悟的味道。

我想,这就是秋之韵。

3.亲情是什么?请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要求:每人至少写两句话,最好是两句以上。

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情感。

答案:(1)亲情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

(2)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洁却晶莹;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轻柔却绵长;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模糊却深刻。

亲情……超越了时空,编织了人生最美丽的彩虹。

(3)亲情是碗蛋炒饭,平凡,但在我饥饿时能抚慰我辘辘的饥肠;亲情是张面巾纸,真实,但在我伤心时能拭干我晶莹的泪水;亲情是杯白开水,无味,但在我口干时能浇灭我炽热的火焰;亲情是块口香糖,由浓变淡,但在要吐掉时,才发现伴你那么久长……4.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个小片段,尽量凸显自己的个性。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

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

”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

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

他们喝了两杯,但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

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后来有天我们又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拾荒者,他从容地走进来,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

”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

此时,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答案:片段一:人性美好的闪光点。

不得不赞扬洛杉矶的富人们,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富人,就显示出威力,来欺压穷人,而是把他们当好朋友,在喝咖啡时也帮他们点一杯。

他们对穷人们那种尊重,让人敬佩!原来人世间还有这种美好的情愫。

一杯咖啡能温暖人心,因为做好事的人不知道要帮忙的是谁,他们没有出名邀功的想法,没有功利之心的帮助是温暖的;而这样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温暖很多渴望温暖的人,和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是人性美好的闪光点。

赠人玫瑰,先把刺处理好,或者送花时,把花的一头先递给受赠人,可能就不会刺伤受赠人哈。

这里人性美好的闪光点有:慈悲心、同情心、善心、理解、尊重、宽容、关心、帮助他人等。

片段二:让受助者更有尊严。

在生活中,常常看到捐助者对受助者施舍般的态度,一个常见的场景是:有人给小孩子捐了两个文具盒,还让孩子拿着文具盒一起拍照,还问小孩子:“你有什么愿望,我们是特地来看你的。

”而学校的老师还在一旁指导,让小孩子拍照的时候面露笑容。

其实小孩子会不好意思,甚至觉得丢脸。

这是一种恶习,如果尊重他们,捐助人捐东西的时候,就应该说这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而不是一种施舍”。

而贴在墙上的咖啡,就能避免捐助者和受助者见面的尴尬,也让受助者感到尊重和平等。

懂得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一种道德要求。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可以让人开心,使人奋进,助人成功。

尊重,是一种理解与宽容。

与人相交,求同存异,学会移形易位换位思考。

千人千面,我们不能够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同样的方式活着。

与人交往,你可以有所选择,却不要想着去改变一个人。

豁达大度,是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因素。

片段三: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贴在墙上的咖啡,其实不是美国洛杉矶的首创,它类似于欧洲的“待用咖啡”,“待用咖啡”是指在咖啡馆消费的人提前多买一两杯“寄存”在店里,若贫困人群或咖啡爱好者表示需要“待用咖啡”,店家就可以让其享用此前人们已经付过钱的“待用咖啡”。

只有把好事做好,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让“待用”成为爱的一种常态。

待用午餐和地铁里的应急伞类似,都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公益应该着眼长久公众参与。

5.这是一个题为“在路上”的获奖作文片段,请分析其个性特点。

听说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路,可是大家都来走,就有了路。

我只是一棵普通的玉米,我只是有一个普通的梦想。

于是我循着时间的步子小心翼翼地前行,去实现我普通梦想里的金黄。

我开始结籽,并且在有人经过的时候停住,满面羞赧地佯装平静。

但是你知道吗,当那天我听到一个小姑娘甜美的歌声时,我是多么激动!我想起了我的青春了。

我听见它在召唤我。

于是,我放下结了一半的籽,重蹈我的开花之路。

我听说在路上不循规蹈矩是要受惩罚的。

我不知道自己将为重返青春付出怎样的代价。

只是在我最终走完结籽之路的时候,发现身上有两排籽是空的,犹如一条巨大的伤口,横亘在我的生命中。

它们说,这是生命的烙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个作文片段最大的特点是构思的新颖独特。

作者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文章进行了创造性的构思,移形换位的手法,将“我”换为一棵玉米,以“我”即玉米的眼光来审视生命,表达对青春、对人生的认识,可谓是独辟蹊径。

6.不少中学生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父母的呵斥,你依旧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面对老师的责备,你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观点;面对痛苦的现实,你还是守住了心中的信念……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严与价值。

这些往事,对于崇尚独立个性、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学生来说,自然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以“自主”或“坚持”为话题,写一则片段作文,要使自己的作文有鲜明的个性。

答案:示例:雨淅淅沥沥地下,没有停下的意思,我们站在雨中练军姿。

风儿背起行囊向我们挥手:“努力吧,贵在坚持!”叶子慢慢地随风起舞向我嬉笑:“坚持就是胜利!”我的脚开始麻木了,双膝感到一阵酸痛,如同被针刺了一样,天开始旋,地开始转,我快撑不住了,这时教官走到我旁边,一股冷风从脚底一下钻到了头皮,我不得不再一次打起精神。

我明白了,自己为何那么懦弱,那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习惯把自己当成小孩,我不想长大。

长大,意味着我们必须对一些事、一些人负责。

昨天还可以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地胡吹,现在才发现不能,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而且,我必须独立,我必须走出被呵护的角色,我必须坚强得如风雨一样肩挑重任。

我必须坚持,坚持找到属于自己的太阳,自己的天地。

(《军训有感》)7.请以“平凡”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观点新颖独到,能提出与众人不一样的看法或主张。

(不少于100字)答案:安于平凡,是低调中的坚守。

安于平凡,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守茅屋八九间,采菊植桑;安于平凡,又有王维不喜官场黑暗,只求空山鸟语,日冷青松;安于平凡,更有苏子足踏芒鞋,杖策山中。

安于平凡,他们不是避世,也不是甘于平庸,是另一种意义的伟大,是另一番人生的精彩。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奥地利】弗兰兹·卡夫卡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点拨】这是一道言论类材料作文。

这则引言出自《误入世界:卡夫卡悖谬论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