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恶劣天气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为有效防范、处置因恶劣天气对幕墙施工安全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损失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遏制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及公司财产的安全,维护生产秩序的稳定,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根据北京市天气情况,制定本措施。
1 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本队各作业区及相关方单位。
2 工作原则
(1)把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放在恶劣天气防范首位,把安全隐患排查预防放在突出环节,扎实做好防范工作。
(2)强制度、明职责。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职责抓落实,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一旦发生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应迅速响应,及时启动应对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人员处理各种因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3 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
北京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60多毫米。
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
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主要有:大雪、冰冻、低温天气;大风(沙尘)天气;高温炎热天气;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
4 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隐患及措施
(1)大雪、冰冻、低温天气
1)大雪、冰冻、低温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降温或持续的低温天气,严重影响幕墙施工设备机具的正常操作,易出
现操作失误引发不安全因素;降雪、雨雪后冰冻,导致路面、生产施工场地、机械结冰,给施工和设备机具操作,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2)应对措施
一是在大雪天气应停止室外作业,由组长组织清除生活区及施工现场、作业区域的积雪,结合北京天气预报事先对幕墙材料仓库检查,做好预防措施。
有积雪、结冰的道路、门口、台阶等要有可靠的防滑措施,经工程管理人员、现场安全员检查确认后方可进场作业;二是强化现场管理,安全员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条件检查和保温防范措施检查;三是管理人员协调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并对设备做好保温防冻处理;四是雪后综合部组织各单位按责任区分及时清理积雪,对幕墙材料堆场清雪处理,作业现场由工程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清理,达到安全施工条件方可施工。
(2)大风(沙尘)天气
1)大风(沙尘)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对安全用电带来隐患;二是大风天气对电焊,气焊作业带来不安全影响。
最重要的是对幕墙施工吊篮的安全影响。
2)应对措施
遇到刮风(沙尘)天气,停止一切户外吊篮作业,安全员确认工作环境和风力,对能否施工作出安全评价。
工程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
一是因大风而停止工作的现场应切断工作电源,及时检查并熄灭火源;三是刮风(沙尘)天气,应提前关闭厂房门窗;四是大风天气过后,施工前应对各种用电线路进行检查,确认后方可作业。
(3)高温炎热天气
1)高温炎热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人员处于高温炎热环境工作易出现中暑等问题;二是室外作业人员,出现注意力下降,时间过长易出现昏迷问题;三是高温炎热环境下易燃易爆物品存储、搬运、使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四是各种用电线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老化;五是高温炎热环境易引发火灾事故。
2)应对措施
安全员应做好高温条件下施工现场的安全预测和评价,加强对施工现场巡查力度,监督高温防暑措施落实情况。
一是高温天气时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室外露天作业避开高温时段;二是在暑期到来时给作业人员发放防暑降温物品,露天施工场所要搭设遮阳棚和避暑休息区;三是对室外设备、氧气、乙炔、配电箱等采取遮阳措施;四是严格消防管理,定期检查更换消防灭火设施,确保消防设施安全可靠,严格易燃物品的使用和管理。
定期组织教育,提高员工防火意识。
(4)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
1)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一是降雨天气严重影响室外作业,降雨时伴有雷电,易出现雷击触电事故;二是强降水会出现施工现场,生产设施进水,发生小范围洪水危险;持续降水会导致设备、用电线路、材料受潮问题。
2)防范措施
进入雨季,安全部要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并及时通报,提前组织人员做好防范。
降雨或雷电天气时应停止室外高空作业及吊装作业。
一是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排水系统要定期清理疏通,厂房、围墙、低洼处设置排水防洪沟,保证通畅;二是各种用电线路、设备要定期检查,避免线路老化和破损现象,
做好防潮防水处理。
遇暴风雨天气,要安排专业电工现场值班检查,必要时可切断电源,现场无人员工作时,应切断总电源;三是机电设备采取防雨、防淹措施,可搭设防雨棚或用防雨布封存,机械安装地点要求略高,四周排水较好,定期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可靠。
移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灵敏,四是幕墙材料尽可能在雨季带来之前运进楼层间存放,避免大量材料露天堆放,对于不法转运和暂时无法安装的材料应做好防雨措施,例如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保护。
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安全因素、隐患和季节性事故的预防,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司会高度重视,精心筹划,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现场实际,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加强恶劣天气安全常识教育和季节性事故预防常识教育,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
遇恶劣天气时领导要跟班作业并与安全员、遇恶劣天气要加强检查力度,坚决遏制因恶劣天气、季节性事故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确保公司安全稳定。
1 暴雨
(1)暴雨灾害
北京降水集中在夏季,往往是由几场暴雨构成的。
暴雨日数多则年雨量多,反之则少。
北京近30年来8月中旬的暴雨危害最大。
平均每3—4年发生一次暴雨灾害。
8月上旬暴雨危害率较高,每4—6年发生一次暴雨灾害。
(2)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的年际变化大,据统计1956—1979年,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共出现190次,年平均8次左右,最多年15次(1959年),最少年2次(1957年),最多时一个月达7次(1959年7月)。
暴雨最早出现于4月上旬,最晚结束在10月下旬。
其中80%的暴雨集中在7—8月,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此期间出现的暴雨要占全年暴雨总数的54%,占7—8月暴雨总数的66%。
北京四次4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均出现在此时段内。
暴雨强度中,大暴雨占暴雨总数的35%,特大暴雨占14%。
其中约有60—80%的雨量集中在3—15小时的时程内。
2 冰雹
(1)冰雹的时间分布
降雹有明显的日变化,北京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5—19时),称午后多雹型。
出现机率占全天降雹时间的70%以上。
降雹平均初日为4月中旬,平均终日为10月初。
年平均雹日数为28.7天。
降雹的年际变化较大,个别年份初日可提前至3月下旬或推迟到5月下旬;终日可提前到8月底或推迟到11月上旬。
年雹日最多46天(1971年),最少为12天(1968年),相差3.8倍。
据1964—1978年15年降雹资料统计,降雹有三个高峰。
5月下旬到6月下旬为初夏高峰期,降雹概率为73—93%;7月
中旬为盛夏高峰期,概率87%;8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夏末秋初高峰期,概率70%左右。
冰雹成灾概率在50%以上。
其中6月中旬为最高峰,概率达80%;其次是7月上、中旬概率为60—70%;初夏和夏末成灾概率为50%左右。
北京冰雹连续出现时间最长可达5天,常见是连续两天。
冰雹的连续性在6、7月份的高峰期表现尤为明显。
地区分布是西、北部山区连续降雹机率较大,城近郊区和东南部机率较小。
持续时间为7—8分钟,在15分钟以下占58%,15分钟以上占42%。
(2)冰雹直径
冰雹直径,以玉米粒、豆粒(0.5-1.0厘米)大小最多见,直径在6厘米以上的冰雹出现较少。
3 连阴雨
连阴雨是指连续3天以上的阴天并伴有降水的天气。
根据资料统计,多雨年份连阴雨次数较多。
出现机遇为三年一遇到两年一遇不等,有的年份不出现连阴雨。
连阴雨过程一般为4—7天,最长可达12天。
夏末秋初连阴雨常伴随低温,8月份的连阴雨的次数及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年汛期雨量的多寡。
机率是三年二遇到四年三遇,持续日数为3—5天,最长7—8天。
4 雾霾
当空气湿度较大,无风或风很小,且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核(就是空气中的那些灰尘什么的不是气体却漂浮在空气中的东西,这些东西很小,一般肉眼很难看到)如果这时候气温持续降低且达到一定幅度,那么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就会降低,然后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在凝结核上但又不
会落在地上,就会出现雾霾天气。
目前华北地区,尤其是环渤海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较大。
雾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5 沙尘暴
沙尘暴有着巨大的破坏力,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气象上将浮尘、扬沙、沙尘暴统称为沙尘天气,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
浮尘指在无风或微风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局部区域能见度小于200m,不小于50m时称强沙尘暴;当能见度小于50m时称特强沙尘暴。
6 灾害天气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