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B卷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8分)
1. (2分)(2016·随州)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和美丽的人。
(魏巍《我的老师》)
②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
(杨绛《老王》)
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叶圣陶《苏州园林》)
④我小时候,一年四季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萧乾《吆喝》)
A . 温柔谢词映衬即使
B . 温柔谢意映衬不论
C . 温馨谢词映照不论
D . 温馨谢意映照即使
2.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白羊肚
B . 肚子
C . 肚量
D . 肚脐
3. (2分)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 .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B .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在空气里越来越浓。
C . 从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的益处。
D . 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在意自己的得失。
4. (2分)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B .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C . 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D .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 (2分)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为()
①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②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③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④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A . 拟人夸张拟人对偶
B . 夸张夸张拟人拟人
C . 拟人拟人拟人拟人
D .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
6. (2分)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
B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
C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
D .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
7. (6分) 1979年,作者在阔别文坛22年后,重新恢复创作权利,决定致力于乡土文学的创作。
他满怀________之心,为哺育、爱护、救助他的________画像。
《________》是他迈出的第一步,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31分)
8. (1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第一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官来写的?
(2)第二节诗写“溪水轻轻地歌唱”这是运用了________手法,作用是________。
(3)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简评《夜》的写景特色。
(5)亲身感受一下夜色,试着写几句诗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大自然。
9. (14分) (2017七下·成都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暮春
(宋)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注释】①冉冉:也作“苒苒”,柔美的样子。
(1)找出全诗体现暮春特点的景物?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 (16分) (2019八上·江山期中) 文言文组合阅读
【甲】峡中猿鸣至清,山容传其响,冷冷不绝。
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
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
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东晋袁山松《宜都记》)
【乙】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南朝宋]弘之《判州记》)
【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滿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河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峡长,猿鳴三声泪沾裳。
”
(北魏郦道元《三峡》)
(1)【积累】遇到课外的文言词语时,同学们会联通课内积累,其中推断有误的是()
A.小文根据《与朱元思书》中的冷冷作响”的词意,推断【甲】文“冷冷不绝”的“冷泠”是形容“声音的清越”。
B.小武看神话时,看到“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一句,马上联系到《三峡)中“略无阙处”,两个“阙”都同“缺”,意思是缺口。
C.小双根据《三峡》中“沿溯阻绝”,推断【甲)文中加点的“溯”的意思是“顺流而下”。
D.小全认为(甲】文“隐映如绝"(乙文“略无绝处”【丙】文“沿溯阻绝”,三个句子中的“绝”都是“断绝”的意思。
(2)道元生活在南北分裂、时局动荡的时代,他无法涉足南方的大江大河,只能根据他人记述,博采加工,融汇成文。
例如他把袁山松口语化的“日中夜半”“日月”改成了“亭午夜分”和曦月”,这个改动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3)【比读】结合下面材料分析,为什么同样的猿鸣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释】公元759年3月,李白获罪流放途经巫山时接到大赦诏书,当即掉转船头,写下此诗。
(4)【品美】下面是同学们进行的“《三峡》之美”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恰当的内容。
小冰:我喜欢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这就是“虚写之美”。
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就让人想到:①________
小清:我想说说《三峡》的“结构清晰之美”,《三峡》先写三峡总貌,再进行季节分说,分说部分没有按照季节的顺序写,这正是最妙的安排。
小玉:我赞同,你看我这样理解:《水经注》是一部以大小河流为主要写作对象的作品,课文中作者以水的特点为写作重点,之所以从夏天写起,是因为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8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31分)
8、答案:略
9、答案: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