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基因重组(1)
”有人分得更细:“借书一痴,惜书二痴,索书三痴,还书四痴。”大概都是有感于书有借无还的。晋人杜元凯,教训儿子说:“书勿借人”。唐杜暹在自家藏书 楼写道:“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瞧瞧,借书居然跟孝道联系一起,可见书在其心中地位的重要。当然,我家的书倒不是祖宗留存,都是自己少年时代半工半读积攒起 来的。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节衣缩食一本一本亲手买来,珍爱程度自然非常。对于出借,向来极为不舍。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模仿明朝《五杂俎》里那位“楼不延客,书不借人”的虞参政,在自己的 书房里也贴过一个“恕不借书”的纸条。但收效甚微,借书者依然络绎。真人电游大厅
外人借书固然容易对付,然好友借书,却破费思量。不借伤感情,借了忐忑不安,唯恐泥牛入海。出借钱物,时间一久也就忘记,即使不忘也不愿意提及;出借书,哪怕原本只值五、六元,也切切 在心,念念不忘。至今,那些借走无归的书,为谁人所借、是何书名、曾购何处,大概价格,心里依然摊得明了。记得有个同学,书借走后杳无音信,过了好久忽临我家,我见他手未带书,料又来借, 未等他开口,抢在前头说:呀,你上回借去那些书没有带着来?——我最近要用一下呢。他就不好意思开借了。有些人,在借前明明说定归还期限,谁知期限一过不见人影。还有一同学,借走书后失踪 近乎一年,硬让我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牵肠挂肚”,后来忍不住去他家催讨,闻知那些书全军覆没,颇让我忿然,至后不再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