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电企业风险分析

供电企业风险分析

供电企业风险分析目录1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1.1供电企业概述1.2 供电企业现状及业务特点1.3 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特点2供电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风险形式2.1安全风险(事故风险)2.2.营运风险2.3操作风险2.4财务风险2.5员工队伍风险3供电企业主要风险及导致的因素4供电企业相关风险的风险源5 企业管理层充分适当的识别企业风险的方法5.1识别思路5.2识别步骤5.3识别方法1 供电企业的业务特点1.1供电企业概述供电企业是指依法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即《供电营业许可证》,且从事供电业务的企业。

2005年6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公布的《供电服务监管办法(试行)》规定,“供电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向用户提供质量合格、价格合理、行为规范的供电服务,并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管。

” 供电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事电能传输,变换,电网管理,电能分配,销售和用电服务。

其业务范围涵盖了除发电,电力设备制造,电力设施建设以外的电力生产所有环节。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各级电力,供电公司按行政区划和层次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形成金字塔结构。

1.2供电企业现状及业务特点全国供电企业主要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构成,同时,还存在有地方水电、独立经营的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藏电力公司(2007年已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和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山西省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新疆兵团和煤矿、油田、林场等自发自供企业。

供电企业的特点其主要经营指标有安全生产指标,经济技术指标,电网建设指标。

与公司产品有关的主要业务部门有调度部门,技术管理部门,检修维护部门,生产运行部门,工程建设部门。

1.3供电企业的主要业务特点:连续性集中性社会性技术密集性形式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

随着电力行业厂网分开、资产重组、多家办电等项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电力行业逐渐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所有制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两大电网公司和新疆兵团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水电、内蒙古、陕西地方电力公司和山西国际电力公司为地方国有企业;还存在一部分农垦、林场、油田和煤矿等自供自管的独立供电企业;少量原来为地方国有的供电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

对于资产相对集中的、具有特殊垄断地位的电力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实践方式,是电力企业走入市场化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过程。

◆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产生了管理模式的多元化。

区域电网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的分公司;省级、地区级电力公司为子公司;最为复杂的管理模式在县级供电企业,既有中央直属供电企业(原直供直管),又存在趸售代管、股份制和独立经营等管理模式;农村供电所则为县公司的派出机构。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供电企业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符合了国情和供电企业发展生存的需求。

通过近几年“两改一同价”工作的顺利实施,供电企业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在构建坚强的电网,提高供电质量、推广优质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建立企业专业化管理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电力改革的主要体现也表现在经营方式的多元化,其主要表现在县级供电企业。

中央直属供电企业接受上级电力公司对人、财、物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收支两条线。

趸售代管供电企业为独立的经营实体,代管电力公司只对其人、财、物进行管理。

股份制公司是由按公司化运作,并实行管理的供电企业。

不同经营方式下的供电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尽最大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重要作用县级供电企业的重要作用。

农村电力市场在电网经营中占据较大份额,县级供电企业经营面积覆盖国土面积的80%,固定资产约6000亿元,县及县以下售电量占全国总售电量的近50%,全国农电工总人数约达到52万人。

县级供电企业的综合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绩效是电网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全面实施,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推动农电事业的蓬勃发展。

县级供电企业处在电网的最末端,服务对象面对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是关系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体,做好对他们的供电服务,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县级供电企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供电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风险形式2.1安全风险(事故风险)电力安全生产存在风险(事故风险),影响经营效益。

一是电网还比较薄弱。

电网是供电企业最基本的运营资本,是为客户提供电力商品的唯一通道。

从我局来看,目前我局电网建设滞后于辖区经济的发展,局部地区电网分布不合理,供电形势相对紧张。

配网仍然存在“卡脖子”现象。

2.2营运风险配电变电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意外事故等(生产经营环节),售电量,电费回收率,社会用电率,线损率等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销售环节),电力营销存在风险,影响企业经营目标。

一是优质服务存在差距,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还未真正形成,计划经济时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二是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存在差距,潜在大量的政策风险。

随着和国家依法治国的逐步深入,反垄断,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政策出台,供电企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每年都要迎接这样那样的种种检查,检查风险日益突出,而供电企业在经营中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

2.3操作风险由于电力的配送过程比较复杂且难度大,需要电网的建设和一些高端的科技设备,要求很高的精确度。

工作人员手工操作精确度有限,有可能产生操作失误的现象,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损失。

比如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信号不清楚,防护缺陷,监护失误,设备设施缺陷,作业环境不良,作业文件缺陷等2.4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公司财务风险划分为: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司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公司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公司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公司的流动性风险从公司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

由于公司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

由于公司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

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样存在于这两种形式之中。

2.5员工队伍风险员工队伍存在风险,影响企业竞争力和队伍稳定。

职工队伍素质不高,还缺乏熟悉市场经济、熟悉国际规则的管理人才,缺乏懂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干部,企业文化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此外,供电企业还存在许多具体风险,如成本风险,自备电厂带来的风险,分时电价实施风险,输配分离带来的风险,大用户直供带来的风险,售佩分离带来的风险,用户直接间接窃电风险,输配定价政策风险,购电合同设计风险,可中断电价设计风险,电网投资改造风险,电费回收风险,地方政策带来的风险,辅助服务定价风险。

3 供电企业主要风险及导致的因素个人觉得,供电企业最大的风险为电力安全生产风险。

电力安全生产存在风险,影响经营效益。

导致电力安全生产存在风险的因素:一是电网还比较薄弱。

电网是供电企业最基本的运营资本,是为客户提供电力商品的唯一通道。

从我局来看,目前我局电网建设滞后于辖区经济的发展,局部地区电网分布不合理,供电形势相对紧张。

配网仍然存在“卡脖子”现象。

从我局来看,60%的开闭所为单电源开闭所,能完全实现互供的10千伏线路仅占公用线路的17.7%,高峰时期负荷转移困难。

部分老旧线路和设备运行年限长,运行状况差,故障率高,电网建设任重道远。

二是电网运行环境不差,由于地方开发建设,外力破坏电力设施和偷盗电力设施现象突出,电网安全运行存在较大风险。

三是职工安全思想意识和安全素质存在差距,安全基础管理及规范化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特别是农网安全管理存在较大差距,习惯性违章现象时有发生。

4 供电企业相关风险的风险源◆安全风险:操作风险源: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缺陷,信号不清楚,防护缺陷,监护失误,设备设施缺陷,作业环境不良,作业文件缺陷,操作人员误操作等◆营运风险:物质风险源,经济风险源,操作风险源等,如营运过程不规范,不合理◆操作风险: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财务风险:政治风险源,经济风险源等,如国家的利率汇率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企业高管的决策水平投资方向的选择,员工队伍风险:(这个应该算是社会风险源?)员工专业素质低下,能力不足5 企业管理层充分适当的识别出企业风险的方法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分析1、识别思路风险识别也称作风险辨识,即准确地辨别出可能会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和绩效达到的风险以及风险事件产生不利结果的条件、情况、原因和环境,并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影响程度以及损失进行分析和估量。

但是任何风险都不是直观显露、显而易见的,多数情况下,风险隐蔽在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以及各个时期,很难被发现,甚至风险可能存在于种种假象之后,具有极大的迷惑性;风险识别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大部分。

做好风险鉴别和风险分析。

识别企业战略风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按特定的程序、步骤,采用适当的方法逐层次地分析各种现象,并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估。

现代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决策2、识别步骤辨识风险的过程包括对所有可能的风险事件来源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调查、访问和对进行研究,识别战略风险必须系统、持续、严格分类并恰如其分地评价其严重程度。

战略层面风险及对策分析程序。

风险管理部门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ERM框架的要求,参照SOX法案实施细则,制定本公司的工作流程,组织公司层面风险数据库的编制与确认,主要程序如下:1)确立公司总体目标。

包括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

公司内控部根据公司制定的战略目标、与战略目标相关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公司总体目标。

2)收集公司及同行业其他公司在资本市场披露的公司风险情况。

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将公司及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最近年度在资本市场(美国20—F表)上披露的相关风险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找出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披露的风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作为识别公司层面风险的参考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