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作者:————————————————————————————————日期:ﻩ1内容简介《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是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是福建师范大学马重奇教授积数十年之功成就的力作。
书中对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闽南方言韵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闽方言韵书的流转都有深入的考察,是一本方言学的佳作。
作者简介马重奇,1949年7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福建省优秀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校语言研究所所长、校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先后被教育部聘为全国教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汉语拼音与拼音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被人事部聘为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评审专家,还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福建省辞书学会会长等职。
此外,还兼任《中国语言学年鉴》和《古汉语研究》编委等。
马重奇教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与方言音韵的教学与研究,科研成果卓著。
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学术奖励6项,其中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
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4项等。
编辑推荐《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序上编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研究ﻫ第一章福建简史及闽方言的发端和发展ﻫ第一节先秦两汉闽人的活动与闽地古方言ﻫ第二节晋唐五代时期汉人入闽与闽方言第三节宋元明清汉人入闽以及闽次方言区的逐步形成第四节现代福建汉语方言分布概况ﻫﻫ第二章闽方言韵书的源流第一节中国古代韵书源流与发展概述第二节近代福建音韵学研究概述ﻫ第三节闽台方言韵书说略ﻫﻫ第三章闽南泉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ﻫ第一节泉州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第二节现代泉州各县市方言音系ﻫ一声母系统二韵母系统ﻫ三声调系统第三节黄谦《汇音妙悟》音系研究ﻫ一《汇音妙悟》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序言二《汇音妙悟》声母系统三《汇音妙悟》韵母系统四《汇音妙悟》声调系统ﻫ五《汇音妙悟》声韵调配合表及其语音层次分析第四节廖纶玑《拍掌知音》音系研究ﻫ一《拍掌知音》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凡例二《拍掌知音》声母系统ﻫ三《拍掌知音》韵母系统ﻫ四《拍掌知音》声调系统ﻫ第五节《汇音妙悟》与《拍掌知音》音系比较研究ﻫ一声母系统比较二韵母系统比较ﻫ三声调系统比较第四章闽南漳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第一节漳州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ﻫ第二节现代漳州各县市方言音系ﻫ一声母系统比较ﻫ二韵母系统比较ﻫ三声调系统比较ﻫ第三节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与[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音系研究一《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音系性质ﻫ二声母系统研究三韵母系统研究四声调系统研究ﻫ五《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ﻫﻫ第四节无名氏《增补汇音》音系研究ﻫ一《增补汇音》韵书之所本ﻫ二《增补汇音》音系性质讨论三《增补汇音》三十字母音值的拟测第五节无名氏《渡江书十五音》音系研究一《渡江书十五音》的由来及其音系二《渡江书十五音》内部证据兼论其音系性质三《渡江书十五音》四十三字母音值的拟测ﻫ第六节漳州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ﻫ一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声韵调系统的比较考察二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部的基本一致性ﻫ三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部的差异性四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韵母与漳州10个县市方言对照表第五章兼用漳、泉二腔的韵书比较研究第一节厦门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第二节现代厦门方言音系ﻫ一声母系统ﻫ二韵母系统三声调系统ﻫ第三节《八音定诀》音系研究一《八音定诀》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音系二《八音定诀》的声母系统三《八音定诀》的韵母系统ﻫ四《八音定诀》的声调系统ﻫ第四节《击掌知音》音系研究ﻫ一《击掌知音》声母系统二《击掌知音》韵母系统ﻫ三《击掌知音》声调系统ﻫ第六章闽南潮汕方言韵书比较研究第一节潮汕地理概况、历史沿革和潮汕方言ﻫ第二节现代潮汕方言声韵调系统ﻫ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二韵母系统比较研究ﻫ三声调系统比较研究第三节张世珍《潮声十五音》音系研究一《潮声十五音》作者、成书时间及其体例ﻫ二《潮声十五音》声母系统ﻫ三《潮声十五音》韵母系统ﻫ四《潮声十五音》声调系统ﻫ第四节蒋儒林《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一《潮语十五音》作者、成书时间及其体例二《潮语十五音》声母系统三《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四《潮语十五音》声调系统第五节无名氏《击木知音》音系研究一名同实异的两种韵书二《击木知音》的音系性质研究ﻫ三《击木知音》声母系统ﻫ四《击木知音》韵母系统五《击木知音》的声调系统及其拟测第六节姚弗如《潮声十七音》音系研究一《潮声十七音》的音系性质二《潮声十七音》声母系统三《潮声十七音》韵母系统四《潮声十七音》声调系统第七节李新魁《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音系研究ﻫ一《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声母系统二《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韵母系统及其音系性质三《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声调系统ﻫ四《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声韵调配合表ﻫ第八节潮汕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一潮汕方言韵书音系性质概说二潮汕方言韵书声韵调系统比较研究ﻫ中编中国台湾闽南方言韵书研究ﻫﻫ第七章台湾史略及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第一节台湾的地理与历史概说ﻫ第二节闽、粤移民人台概况第三节台湾境内闽、客方言分布概况第八章现代台湾闽南方言音系比较第一节声母系统的比较ﻫ第二节韵母系统的比较ﻫ第三节声调系统的比较ﻫﻫ第九章《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音系研究ﻫ第一节《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的出版与绪言第二节《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声母系统ﻫ第三节《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韵母系统ﻫ第四节《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声调系统第五节《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声韵调配合表ﻫ第十章《增补汇音宝鉴》音系研究ﻫ第一节《增补汇音宝鉴》的作者、成书时间及其凡例第二节《增补汇音宝鉴》声母系统第三节《增补汇音宝鉴》韵母系统ﻫ第四节《增补汇音宝鉴》声调系统ﻫ第十一章《台湾十五音辞典》音系研究ﻫ第一节《台湾十五音辞典》的前言部分第二节《台湾十五音辞典》声母系统第十二章《台湾话大词典》音系研究ﻫ第十三章《台湾十五音字母》音系研究ﻫ第四章《台北闽南话音档》音系研究第十五章台湾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ﻫ下编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ﻫ第十六章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的声韵调系统比较研究外编一闽南方言韵书与闽东方言韵书ﻫ第十七章闽南方言韵书与福州方言韵书比较研究第十八章闽南方言韵书与福安方言韵书比较研究外编二闽南方言与海外闽南方言韵书ﻫ第十九章福建闽南方言在海外的传播参考文献后记……[看更多目录]2序言马重奇教授不久前发来新著《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一书的电子文本。
这一类的内容跟我的研究兴趣有很大关系,于是我便抽时间陆陆续续地认真读了一遍,自我觉得颇有所得。
一般来说,音韵学的内容都比较艰深难懂,特别是专门地区的音韵学更是如此,即使完全行内的人读起来有时也会感到乏味,可是马重奇教授的这部著作却不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他尽力为将来的读者着想,把很多很专门的内容写得尽可能简单通俗,文字又很通畅。
以前报上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好老师能把复杂的问题往简单里说,不好的老师则相反。
我相信,马重奇教授在学生的眼里一定是一位好老师。
在全国所有大区的方言中,闽语流传的各种韵书、字书是最多的,而其中有关闽南方言的各类韵书、字书尤其丰富,堪称大观。
例如大陆地区闽南方言流传的有:泉州黄谦的《汇音妙悟》(1800,泉州音)、建阳廖纶玑的《拍掌知音》(不详,泉州音)、叶开恩的《八音定诀》(1894,厦门音)、漳州谢秀岚的《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漳浦)、无名氏的《增补汇音》(1820)、长泰无名氏的《渡江书十五音》(不详)、无名氏的《击掌知音》(不详)、张世珍的《潮声十五音》(1913)、崇川马梓丞改编的《击木知音》(全名《汇集雅俗十五音全本》,1915)、蒋儒林《潮语十五音》(1921)、潮安萧云屏编的《潮语十五音》(1923)等;台湾地区闽南方言流传的有:台湾总督府民政局学务部编撰的《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895)和《订正台湾十五音字母详解》(1901)、沈富进编著《增补汇音宝鉴》(1954)、林登魁编著《乌字十五音》(1960)等。
就目前所知,这一类韵书、字书的数量多达20多种,这种盛况在汉语方言中是少见的。
编纂韵书、字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语言或方言的研究,但没有对语言或方言的深刻理解是绝对编不出韵书、字书的。
越是复杂的方言越需要编纂韵书、字书。
因此,闽南方言韵书、字书的繁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闽南方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且早就引起了特别的重视;也说明了闽南方言地区,包括台湾的闽南话地区具有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很多时候是通过韵书、字书的编纂表现出来的。
文摘插图: ﻫ后记《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首次全面、深入地对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进行历时和共时、时问与空间的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闽南方言语音的共同特点以及所存在的差异,从中窥知闽台闽南方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进一步探讨闽台闽南方言的源与流的关系,说明历史比较法原则对闽南方言史研究的重要性。
ﻫ《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福建历史上的移民史与闽方言的形成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福建的早期开发与福建古代方言萌芽,西晋末年至唐五代时期中原汉人人闽以及闽方言的形成,唐宋以后中原汉人人闽以及福建方言的发展变化,才逐步形成福建境内现代汉语方言的复杂情况。
明清时期闽、粤移民大量入台,也导致了台湾境内闽南话为主、客家话为次的分布格局。
大陆迁台移民原籍地主要有三部分:一为泉州移民,他们入台最早。
二为漳州人及厦门人,他们中的一部分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首批入台,之后,主要在施琅平定台湾后大量迁入。
三是客家人,他们迁台的动作最慢,时间最晚。
福建近代音韵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导致闽方言韵书的大量产生。
最早闽方言韵书有两种,即:《六音字典》和《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
《六音字典》是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问世的闽北方言韵书,作者陈相。
《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是托名明末戚继光所编撰的福州方言韵书。
清代有大量的闽南方言韵书问世。
如反映泉州方言音系的黄谦《汇音妙悟》(1800)和廖纶玑《拍掌知音》(约成书于康熙年间);反映漳州方言音系的谢秀岚《汇集雅俗通十五音》(1818)、[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1831)、无名氏《增补汇音》(1820)、无名氏《渡江书十五音》(年代不详);反映厦门方言音系的叶开温编《八音定诀》(1894)和无名氏《击掌知音》(年代不详);反映潮汕闽南方言音系的张世珍《潮声十五音》(1909)、蒋儒林《潮语十五音》(1911)、无名氏《击木知音》(1915)、姚弗如《潮声十七音》(1934)和李新魁《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197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