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利安尼市长的案例中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邵佳禹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新公共管理理论不再仅仅局限在西方与美国,而是对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政权都存在着广泛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就课文中朱利安尼市长拥抱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背景介绍,再到理论分析从而分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缺陷以及它对我国公共管理方面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借鉴意义一.案例背景介绍在学习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不仅仅是以紧扣美国的城市管理现状为特点,还有一个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创新,那就是在每一章节中都有这一栏—政策与实践专栏。
这个专栏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更是开拓了我们的事野,也培养了我们善于思考的能力。
这个专栏的案例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分析一下朱利安尼市长拥抱新公共管理模型这个案例。
此案例主要讲诉的是林恩维卡特教授分析了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一位新公共管理议程的积极倡导者,试图“在政治化环境中实施抽象的给个原则”并获得成功的事件。
维卡特教授首先回顾了一下新公共管理模型的五项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精简,管理主义,分权,去官僚化以及私有化。
在对于朱利安尼市长对于新公共管理议程的实施状况,维卡特给出了一个毁誉参半的评价。
他认为朱利安尼市长在削减税收,削减福利开支等几项工作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私有化方面却是功过参半的,在分权和去官僚化却是最不成功的。
维卡特教授认为朱利安尼市长的领导方式却使他在分权与去官僚化两个方面走到了与原则相反的方向。
在最后的分析中,维卡特教授更是指出:当符合他的政治议程时,朱利安尼市长就拥抱新公共管理,当在政治上不合适时则抛弃它,朱利安尼市长选择了妥协,但却帮他赢得了连任。
在看到这个案例时,我很为新公共管理模型感到遗憾。
倘若它有感情的话,对于朱利安尼市长对它的有用则用,无用则弃的行为该多么令它伤心啊。
鉴于此,我便想要更加清楚彻底地了解分析一下新公共管理模型,了解它的内容,特点,作用,更要理解它存在的意义。
二.分析框架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于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理论思潮,也是近年来深刻影响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行政革新的主导性思想之一。
到目前为止,新公共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概念或统一明确的范式,在宽泛的意义上,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政府治理理论,又指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的新型公共行政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政府改革运动。
新公共管理是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
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
新公共行政管理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
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
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形成到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研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学派,他们的理论思想各异,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研究新公共管理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研究者。
他们在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与新管理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方向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
(一)、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的“小政府理论”。
在“政府失灵论”蔓延的背景下,这两位学者指出,政府应缩小管辖的空间范围,其活动内容只是提供那些市场做不了也做不好的服务,即提供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当然,政府的“小”只是空间范围上的小,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弱小。
(二)、哈默和钱皮则发展出“流程再造”理论,主要针对官僚制,强调对官僚制进行重新改造和超越。
其理论内容主要有:1、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效能和质量。
2、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组织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三)、霍哲把政府绩效作为切入点,提出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效的一种管理工具。
他强调,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要提高公民的参与度。
因为这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将会对政府政策和项目管理有更大的意义。
霍哲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即建立起一套在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强调授权和协作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
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消除由于官僚制、利益集团以及专业化的结构所带来的回应性障碍,建立更具回应性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机构。
(四)、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他们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并指出“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1、掌舵而不是划桨2、授权而不是服务3、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转变规则导向型政府5、结果导向型的政府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需要7、企业化政府8、预知的政府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在了解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发展背景与理论依据以及已经形成的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我就可以对维卡特介绍的朱利安尼市长的新公共管理模型做一个新的分析评价,从中或许可以得到新的认识。
在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朱利安尼市长在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时取得了哪些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有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要在深刻分析朱利安尼市长的成功和教训的同时找出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以运用到中国的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与思想。
三.具体分析过程在这个案例中,维卡特教授已经清楚的指出了朱利安尼市长的成功之处以及最不成功之处。
我是非常赞同维卡特教授的评价的。
在奥斯本和盖布勒的“重塑政府”理论中提到的十大原则中有这一条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朱利安尼市长却始终抵制使用绩效评价,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而且,“重塑政府”理论还强调,政府不仅仅是企业型的政府,更是分权的政府以及受顾客驱使的政府而不是官僚化的政府。
在这几个方面,朱利安尼市长很显然做的不好。
首先,他在与一些工会进行谈判时,没能抓住机会来提高生产力,其次,朱利安尼市长用的是集权化的领导方式,这样根本就不能保证在他领导的政府下,这个政府还是一个分权的政府。
同时还有很多部门机构也在实行中央集权,这就导致他领导下的政府完全走上了与分权化政府道路相反的集权化政府道路。
在读完维卡特对朱利安尼市长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分析评价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朱利安尼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他的心里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只是他实现政治生涯理想的工具,只是一个有用则用,无用则弃的理论工具,至于此理论的发展以及改进则与他的关系不大。
虽然他借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成功的帮助他连任,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朱利安尼市长则是个不择不扣的失败者。
他在解决城市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时,很多时候并没有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的一些工具,而是采取了他的前任市长们的传统战略,通常在开始任期时标榜自己是改革者,但最终都为了保留权利会撕毁与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议。
他在面临权利的诱惑时,妥协了,放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这也就使得他成为一个失败者。
四.分析结果(一)新公共管理模型存在的缺陷在我分析这个案例时,我们不难发现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型同样存在着一些理论上或者是机制上的缺陷。
它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领域,并主张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改造公共部门,却忽视了市场的自身缺陷,忽视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根本区别,忽视了公共部门的特殊价值追求,不但难以取得私营部门的绩效成果,而且会带来新问题和麻烦。
其理论缺陷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1)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偏离公共管理的目标。
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共部门的价值取向应是“三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
然而,这种对经济绩效的关注却忽视了人们争取绩效背后的真实目的。
公共行政在本质上是以民主宪政为基础,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等多元价值。
公共部门的价值追求不是绩效,而是,公民的整体利益,它不仅指经济利益,而且在于保证平等、公正、民主、权利、自由等公民所珍视的价值的实现。
(2)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不当假设。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公共选择理,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它们共同的理论假设是人都是自利的“经济人”。
这种假设是不符合公共部门的,应该变经济人为社会人,将人看做是一社会人,认为人一般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与道德感,具有为社会,为他人,最终为自己服务的动机。
(3)对市场的盲目崇拜。
新公共管理主张削减政府规模,由市场来提供公共财货和公共服务,并且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内部,对提高公共服务的绩效会有一定效果。
然而新公共管理忽略了市场本身的缺陷,而这就导致了市场神话主义,这是不可取的。
应该变市场神话主义为市场理性主义,不能过度的崇拜市场,而是要理性的认识市场。
市场同样存在有局限性,同样会失败。
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政府与市场等组织之间的选择与替代。
(4)不恰当的“顾客隐喻”。
新公共管理把公民比作顾客,主张为顾客提供回应性,及时性的服务。
然而这种顾客的隐喻是不正确的,因为公民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而且是公共服务的合伙人,参与者,监督者,政府的唯一所有者。
将公民贬低为消费者,降低了公民作为作为与国家相对的权利和合法地位的拥有者的作用。
而且,政府由于其公正性,权威性,强制性,不可能为每个公民也就是顾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所有公共服务。
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政府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必须抑制公民的某些需求。
(5)绩效测评引发公共部门目标扭曲。
由于公共部门有着多元的价值追求,且难以甚至不可能定量化,而公共部门绩效指标试图详细说明模糊的问题,难免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
公共部门为推行绩效管理会采用以经验为基础的测量方法,把注意力只放在可量化的事情上而导致所做的事情发生扭曲。
这样,公共部门会因为难以测评而放弃一些组织的核心价值目标。
(6)新公共管理理论忽视了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异。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差异会导致成功的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在公共部门变得很拙劣。
(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新公共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