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16秋学期《药剂学》在线作业满分标准答案16秋学期《药剂学》在线作业1:不作为栓剂质量检查的项目是A:熔点范围测定B:融变时限测定C:稠度检查D:药物溶出速度与吸收试验正确答案:C2:灭菌法中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是A:Z值B:D值C:F值D:F0值正确答案:A3:关于片剂中药物溶出度,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亲水性辅料促进药物溶出B:药物被辅料吸附则阻碍药物溶出C:硬脂酸镁作为片剂润滑剂用量过多时则阻碍药物溶出D:溶剂分散法促进药物溶出正确答案:B4:关于药品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A: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与pH值无关B:零级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C:固体制剂的赋型剂不影响药物稳定性D:药物的降解速度与溶剂无关正确答案:B5: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方法的一般规律A:组分数量差异大者,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B:组分堆密度差异大时,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堆密度小者C:含液体组分,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D:剂量小的毒剧药,应制成倍散正确答案:B6: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A:无热源的重蒸馏水B:蒸馏水C:灭菌蒸馏水D:去离子水正确答案:A7:下列叙述那些是正确的A:溶胶剂是澄明的,因此它属于均相分散体系,热力学稳定。
B:溶胶剂中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其吸附层离子与反离子形成的电位差称为ζ电位。
由于ζ电位的存在整个分散系是带电的。
C: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水化膜的存在。
D:在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混悬粒子形成疏松聚集体,因而降低了混悬剂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C8:下列叙述不是包衣目的的是A:改善外观B:防止药物配伍变化C:控制药物释放速度D:药物进入体内分散程度大,增加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D9:药筛筛孔目数习惯上是指A: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C: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正确答案:C10:热原的主要成分是A:异性蛋白B:胆固醇C:脂多糖D:生物激素正确答案:C11:关于灭菌法的描述中,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滤过除菌中常用的滤器为0.45mm的微孔滤膜和3号垂熔玻璃漏斗。
B:F0值仅适用于湿热灭菌,并无广泛意义,它不能用来衡量其它灭菌法的灭菌效力。
C:紫外线灭菌中常用的波长为254nm和365nm。
D:气体灭菌法常用于空间灭菌,常用的气体为环氧乙烷,但该法只对繁殖体有效而对芽胞无效。
正确答案:B12:维生素C注射剂灭菌可采用A:流通蒸汽灭菌B:热压灭菌C:化学灭菌D:干热灭菌正确答案:A13:下述哪一种基质不是水溶性软膏基质A:聚乙二醇B:甘油明胶C:卡波普D:羊毛醇正确答案:D14:制备注射剂的环境区域划分哪一条是正确的A:精滤、灌封、灭菌为洁净区B:精滤、灌封、安瓿干燥灭菌后冷却为洁净区C:配制、灌封、灭菌为洁净区D:灌封、灭菌为洁净区正确答案:B15:关于表面活性剂的叙述中哪一条是正确的A: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B:能使溶液表面张力增加的物质C:能使溶液表面张力不改变的物质D: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正确答案:D16:影响制剂降解的处方因素有A:pH值B:溶剂C:温度D:离子强度正确答案:ABCD17:热原的性质有A:水溶性B:挥发性C:滤过性D:耐热性正确答案:ACD18:下面关于制粒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在湿法制粒中,随着液体量的增加,物料分别经过以下状态:悬摆状→索带状→泥浆状→毛细管状。
B:喷雾制粒速度快,但所制得的粒子流动性差。
C:液相中晶析制粒需要有三种基本溶剂即药物溶解的良溶剂,使药物析出的不良溶剂和液体架桥剂。
D:流化床制粒工艺所制得的颗粒具有多孔性和易压成形的特点。
正确答案:CD19:下列那些物品可选择湿热灭菌A:注射用油B:葡萄糖输液C:无菌室空气D:Vc注射液正确答案:BD20:丙二醇可作为A:透皮促进剂B:气雾剂中的潜溶剂C:保湿剂D:增塑剂正确答案:ABCD21:关于表面活性剂的描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高浓度时可显著降低表面张力,表面浓度大于内部浓度。
B:在结构上为长链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
C: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达到CMC时,表面张力达到最低。
D:表面活性剂因其对药物有增溶作用,故对药物吸收有促进作用,不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
正确答案:BC22:下列有关片剂制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颗粒中细粉太多能形成粘冲B:颗粒硬度小,压片后崩解快C:颗粒过干会造成裂片D:可压性强的原辅料,压成的片剂崩解慢正确答案:AB23:下列有关栓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栓剂使用时塞得深,生物利用度好B:局部用药应选释放快的基质C:置换价是基质重量与同体积的药物重量之比D:药物不受胃肠pH、酶的影响,在直肠吸收较口服干扰少正确答案:BC24:有哪些方法测定粒子的粒径A:沉降法B:库尔特计数法C:光学显微镜法D:激光光散射法正确答案:ABCD25: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12h内进行灭菌B:注射剂在121℃需灭菌30minC: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在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微生物的发育D:滤过灭菌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正确答案:BD26:肛门栓具有以下特点A:可通过直肠给药并吸收进入血液而起到全身作用。
B:药物可不受胃肠酸碱度和酶的影响。
C:栓剂塞入直肠的深处(6cm),药物可避免首过效应。
D:在体温下可软化或融化。
正确答案:ABD27:可不做崩解时限检查的片剂剂型有A:肠溶片B:咀嚼片C:口含片D:控释片正确答案:ABCD28:下面关于软膏剂及眼膏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软膏剂既可起到全身治疗作用,又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B:软膏剂常用的制备方法有研合法、熔合法和乳化法。
C:眼膏剂可以在无菌条件下用乳化法制备。
D:软膏剂中水溶性药物可先用少量水溶解,再用凡士林吸收。
正确答案:AB29:下面关于片剂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外加崩解剂的片剂较内加崩解剂崩解速度快。
而内外加法片剂的溶出度较外加快。
B:润滑剂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即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抗粘剂主要降低颗粒对冲膜的粘附性。
C:十二烷基硫酸钠也用作片剂的崩解剂。
D:糖衣片制备时常用蔗糖作为包衣材料,但粉衣层的主要材料为淀粉。
正确答案:CD30:关于药物化学降解途径的描述,错误的是A:自氧化反应常为游离基的链反应,此类降解途径使用具有强还原性的抗氧剂稳定效果更好B:含有酯键的药物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下稳定C:β-内酰胺类药物易发生聚合反应,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易发生脱羧反应D:在专属酸碱催化反应中,pH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有一个最稳定pH称为pHm正确答案:AC31:渗滤法因保持了较高的浓度梯度,故浸出效率较高。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2: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程度只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的大小。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3:天然乳化剂不能或很少降低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所以乳化能力不如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4:0.2微米孔径的微孔滤膜可除去各种微生物。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5:颗粒剂在干燥后就可以包装了。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6:从F0值计算中可知,F0值随着温度呈指数变化,故温度很小的变化则表现出F0值很大的变化。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7:栓剂经直肠给药,若给药位置适宜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8:对于高分子溶液剂,水化膜和荷电都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39:使用热压灭菌器灭菌时所使用的蒸汽是流通蒸汽。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0:口服乳剂可以选用无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类及固体粉末类乳化剂,O/W型或W/O型均可。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1:乳剂的类型主要由乳化剂决定,与油水相的比例无关。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2: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阳性菌所产生的热源。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3:静脉用脂肪乳剂的乳滴直径要求全部小于1微米,且大小均匀。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4:配制甲基纤维素溶液,先将甲基纤维素浸泡,待有限溶胀完成后,再加热,使其溶解。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5: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都可以增加溶出速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6:转动制粒过程分为母核形成、母核长大和压实三个阶段。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7:乳剂型基质一般适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和脓泡症。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8:润滑剂按其作用可分为三类即助流剂、抗粘剂和润滑剂,抗粘剂主要降低颗粒对冲膜的粘附性。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49:冷冻干燥过程中产生喷瓶的原因有产品预冻温度过高,冻结不实或升华时,供热过大,温度超过共熔点。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50:对于玻璃瓶装和塑料袋装的输液均应采用115℃需灭菌30min。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