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面试说课稿模板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模板及范文.docx

小学语文面试说课稿模板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模板及范文.docx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说课稿各位评委:我要说的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第十二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叙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

课文可以分三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

先说说我对所教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课文的第一大段“卖火柴”,这一段内容比较散,共有四个自然段,先讲小女孩怎么会赤着脚走路 ; 接着讲她已经在街上走了一整天 ; 再讲她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 ; 最后讲她不敢回家。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四大教学目标:1.学会 3 个生字和 1 个多音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

3.能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4.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导言揭题。

上课开始,我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时也自然地交代了课文所写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

这一课生字共 3 个,还有 1 个多音字,我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重点正音“梗”和“喷”,理解“蹒跚” 的含义。

再通过默读课文,安排练习,写出大意,浓缩为小标题,降低分段的难度。

第三步,学习第一段。

第一环节,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安排问题:小女孩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印象 ?找出中心句“可怜的小女孩”,抓住这一统摄全段的句子,展开第一段的教学,能高效省时。

第二环节,部分入手,精读理解。

找描写小女孩可怜的词句,抓住四句描写冷的句子,先重点指导第一句“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

后面三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尝试使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女孩的可怜的第二方面是饿,我作略处理,进而理解“无人疼爱”这一方面,从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层次即理解比较简单的句子的教学告一段落。

第二层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先学第一句“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 -- 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讲拖鞋大,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最后通过朗读体会,之后小结学法。

授之以渔,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到另一句的学习,同时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之理想境界。

第三环节:回归整体,深化理解。

首先,回顾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冷、饿、没有欢乐、无人疼爱四个方面。

其次,运用挂图进行训练,加深理解,以“可怜的小女孩”为开头或结尾说话。

通过挂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形象,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刚才所学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同时培养了想象能力,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最后配上风声,努力创设情境,齐读第一段,使学生再一次在整体感知第一段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对小女孩的同情,结束第一段的教学。

总之,第一段的教学体现整体 - 部分 - 整体的思想,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读的训练,努力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自然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一步,略学第三段,切入结局,留下悬念。

【华图名师点评】这位应试者在规定的 8 分钟说课时间里,基本上把该说的内容全都说了,而且说得清楚、明白,突出的优点是:1.全文不是像一般的说课稿那样,将“说教材”、“说教法”等作为文章起承转合的轴承,而是不落俗套地将此隐含在全文的叙述过程当中,而且做到了起承转合的自然、流畅,既环环紧扣,又丝毫不露斧凿的痕迹。

不仅文章的结构是这样,而且文字也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简洁、朴实,没有套话、废话,显示了说课者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平实、清新的文风。

2.说课中的教材分析,一般都只局限于分析整篇课文,但该应试者在说课时,阐述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特点及其在全册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以后,还几乎用同样的篇幅,对本课时的教材内容作了剖析,这是十分难得也是很有意义的。

对有关教材作整体分析固然重要,但从某个角度说,剖析本课时所涉及的教材可能更重要。

因为这个课时的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这部分的教材为凭借展开的。

所以,这种既分析整篇课文,又分析本课时教材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迪。

3.说理很有特色。

一是采用随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的教学行为分散、渗透性地说理,说清楚采取每一个教学行为的目的,怎样处理、处理方法和理论依据。

在教学过程大致说完以后,再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特色作一个较全面的阐述,增强了说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二是说理简洁、明了、针对性强。

有些虽是寥寥数字,如“课伊始趣已生”等,可谓点睛之笔。

三是“说理与教学实践联系十分密切”,不是像有些说课稿那样,为说理而说理。

而是根据教学实践说理,说理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学实践又从教学理论中找到存在的依据,两者的关系可以说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如在说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教学的时候所引用的“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 这两句叶圣陶的话,就非常贴切。

从表面看,这像是信手拈来,其实反映了应试者对自己所采取的教学行为的深切理解和对教学理论的谙熟。

当然,这份说课稿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是:1.课堂教学部分,不是直接用课堂教学语言,而是采用第三者客观介绍的形式,虽然有些环节如第二步检查预习并给课文分段,也交代了若干具体做法,但多数教学环节的陈述方式都是概括介绍性的,这就使听者少了一份亲临课堂教学环境的感觉。

如果后来听者不亲自参加听课,恐怕还是不太容易弄清课堂上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教学的。

2.大概也是囿于说课规定的时间偏短,有些说课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比如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提到“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除了教材特点说课中已作介绍以外,“课程标准要求”到底是怎么一个要求,“学生实际”又是怎样一个实际则没有任何具体内容。

还有教学理论,可能还缺少一些深度和广度。

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中是可以的,但学法指导,严格地说还应包括学情分析,这些在说课中也宜有所体现。

小学语文万能说课稿模板及范文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板书:课题 )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 时间控制 3 分钟 )1、教材分析《》是××版小学语文 ( ) 年级 ( ) 册第 ( ) 单元的第 ( ) 篇课文,该单元以( ) 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精读 ( 讲读 ) 课文,主要描述的是 ( 文章大意 ) 。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 这部分可以从课文的地位、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 ( 第一阶段: 1—2 年级 ; 第二阶段: 3—4 年级 ; 第三阶段: 5—6 年级 ) 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 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 -- 的美好品质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 的思想感情 / 培养学生 -- 的习惯 / 培养学生 --- 的兴趣 ) 。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句话):难点(一句话):4、教学时间: ( 根据要求安排 ) 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 2、3 个课时。

( 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现在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和学法 ( 时间控制 1 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 归纳课文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结合 ( ) 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置目的就是完成教学目标 ) ( 时间控制 5 分钟)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 / 展播 ( 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 ) ,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 ( 要做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 ?目的 / 效果怎样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 写景:美丽的景象 ; 写人:活动的情景 ) ,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 ( 同上 ) :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

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 ( 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含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 ) 。

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