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想回盛唐的耳朵

想回盛唐的耳朵

想回盛唐的耳朵■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冯钰在互联网最新鲜最国际最瞬息万变的流行文化潮里,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存在着大量古风类的作品与爱好者集结地。

有诗词、歌曲、手绘、服饰,以及由此改编的小说、视频,而这些作品的追捧者多半是80后甚至更年轻的读者。

在人们的观念中,80后、90后对古典的东西似乎有天然的逆反与排斥,但从这些作品来看,至少在一定的圈子内,存在着对古典之美的追求。

他们或是聚集在古典诗词论坛里,吟诗填词,用键盘唱和;或是翻查考据汉服唐衫的式样,裁剪、穿着并集会展示;或是仿照绣像本小说的插图来绘制仕女素材,默默抵抗着动漫界铺天盖地的日韩萌系画风……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则是一些热爱古风音乐创作的年轻人。

古风是什么?对这个名词缺乏一种约定俗成的解释,有人说,就是原创的古典风格音乐作品的简称;有人说,应该是流行音乐与古典元素的一种融合的方式,是一种古典文化的网络复苏;还有人回答说,它不仅仅是作曲时规避西洋调式,严格遵守宫商角徵羽,也不仅仅是不用白话去填词。

那是从第一声骨哨、编钟、古琴的奏响至今,那响彻千年的音乐,是五千年文化的积淀,那是一种文化氛围。

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杰伦、方文山的一些糅合了古典意象与现代情绪的词作,就可以被归类在古风类作品的范围里,比如《青花瓷》、《东风破》。

在一些不严格的分类中,某些武侠影视作品的主题歌也算古风歌曲——但大多数古风圈的人不承认这种分类。

古风音乐的兴起,应该说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一开始,只维持着小范围的酬唱与欣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音频、视频文件的录制变得简易普及,网络翻唱作品越来越普遍,才渐渐有更多的人终于有条件制作与分享高品质的作品,参与到这个圈子里来。

网络的便利,又使得作品的传播日益广泛,围绕着这些作品,更多的衍生物也制作了出来,于是,古风圈从一个小众的爱好团体,慢慢有发展壮大的趋势。

在古风音乐圈里,有代表性的团队主要有墨明棋妙、聆缈,千歌未央,水榭听香、分贝古风填词圈、徵羽宫、仙盟音乐版块和心然吧等等,在填词,作曲,演唱甚至是广播剧方面都有涉足。

在访问这些作者的过程中,一个突出的感觉是他们一开始都把这种创作作为自娱自乐,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抱有很宽容的心态,他们愿意为了受众修改自己的作品,做出不同的版本来妥协,很多时候,他们也不介意被引用被转载,只要留下最基本的署名权。

风雨打尽红墙和绿瓦丹青留下明日的黄花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世代传承的表达——《为龙》,墨明棋妙作品词:浣姬/曲:河图/演唱:河图80后的古典情怀歌词的源泉是古诗词慕少蓉,聆缈创作组成员音乐主页/古风填词高手、聆缈创作组的慕少蓉是个即将大学毕业的八零后女生。

小学时候她就很喜欢读古诗词,只是身边没有同好,每次跟同学讨论古诗词的时候都被当作“异类”,上了高中之后开始接触网络,在一个论坛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很热爱古典诗词,还因此建立了一个网络诗社。

过了几年,古诗词论坛日渐冷清,她的几个朋友开始涉足翻唱,于是她也开始尝试古风填词,走上了这条她热爱的道路。

她认为,古风类的歌词和古诗词的区别很大,“歌词可以很自由,只要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形式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而古诗词的要求很多,尤其是格律方面,我自己摸索了三年才懂得了一些。

当然在古诗词里佳句佳篇也可以不完全被格律所束缚,比如李白,但是现在没有人有李白那个才气,所以还是按照格律来好一些。

当然两者的相通之处也有很多,古风类的歌词的源泉就是古诗词。

”为了解释目前古风填词的主要类别,她还特别举了两个例子:“比如兰若的词作《归乡》(秦淮八艳系列之寇白门主题),歌词中…春色三分归二分土一分水/细看来不是杨花飞/点点离人泪‟这样的句子,很明显脱胎于苏轼的《水龙吟》,这是化用典故类。

而还有一首网上很出名的《美人关》(词作玉镯儿),歌词…千年月光洒满了西窗/胭脂沾染了风霜/青铜镜上初见你模样/一朵珠花淡梳妆‟则是将古典元素融入现代流行风格。

”据慕少蓉说,古风音乐圈子远比我们看到的庞大,她认为,在这个圈子里,演唱与填词的人才都还不出奇,地位最高、数量最少的是作曲者。

“原创作曲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千草仙和御萧寒。

千草仙的很多曲子都很好听,《皓水莫负》《二十二桥枫别雨》《哪吒》《伤心碧落》等等。

网络上很有名的古典音乐作曲者。

御萧寒的作品不多,但非常好听,聆缈的代表作《窅娘》作曲者就是御萧寒。

”慕少蓉很推崇的一个音乐团体是“墨明其妙”,“从作曲到词作要演唱和演奏,都很全面。

几乎可是说是古风圈子里的龙头老大了,他们的几乎每首作品都广为流传,个人最喜欢《木兰辞》《画眉》《佳人如梦令》《哪吒》等等。

”编曲影视游戏培养的思维模型丢子(曾用名小狮子丢丢)狡兔N窟的其中一窟/2287548/御萧寒音乐仓库/2001248/丢子是墨明棋妙音乐团体中的主力作曲之一,2006年开始活跃在网上的他,其实才刚刚度过26岁生日。

而来自聆缈音乐团队的作曲御萧寒就更年轻,还是个大学生。

对于古风创作,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深爱。

信息时报:你们是怎么开始接触古风创作编曲的呢?丢子:我是在2004年开始接触电脑音乐的,因为热衷游戏音乐,特别是武侠RPG的类型,所以逐渐的开始也写写类似的配乐片段,之后机缘巧合,认识了不少同好古风的朋友,2006年有了墨明棋妙的团队雏形,2007年初正式成立了这个网络原创团队。

最开始没心没肺,纯玩纯娱乐,现在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更高,对成员的作品也苛刻了。

毕竟团队成立三年,不能再以自己是菜鸟来糊弄大家。

御萧寒:我也是听了很多人的曲子,然后自己也很有兴趣,所以就慢慢摸索。

现在科技发达后,这些已经不是很难了,用专业些的编曲软件,再加上一些勤学苦练,就可以制作出自己的音乐。

信息时报:你觉得你的热爱与灵感来源于哪里?是阅读古诗词呢?还是受武侠影视、游戏的影响更大呢?丢子:后者吧,我想。

我通常是从画面入手考虑。

御萧寒:多数受小说、电影、游戏的启发。

信息时报:看来影视游戏等媒体对80、90后的艺术创作影响颇大。

除了古风类型的作品,你们还做其他尝试吗?丢子:最近有好几个久未完成的半成品要收尾了。

各种风格都有,古风是框架,元素众多:fusion、rap、jazz、管弦的融入,都在尝试,尽量以不同的感觉去书写古风音乐。

御萧寒:我喜欢的风格比较广,除了古风以外,流行、JAZZ管弦,都尝试着制作。

信息时报:你们的作品流传在网上,受众对你们的影响大吗?有没有自己花费心血做出的作品,结果为了迎合大众不得不修改的事情?丢子:拿2009年的一首歌为例吧。

《蟋梦人生》,算是去年的歌曲编曲作品中比较满意的一首。

在写这首歌之前,老搭档ediq就给我一个提议,希望我写一点轻松愉快的,我就想到了斗蟋蟀这样的童年逸事,然后去设想,如果时间是古时候呢?这样就有了一些画面,所以这首曲子,我就抓住蛐蛐,斗,趣这样几个元素。

这首曲子的特别之处,就是通过蛐蛐叫声的采样,制作成了一套独特的音色库,作为鼓点元素来体现在歌曲里,我想这个还是比较具有独创性的。

“斗”,就不能是一个人自己玩,所以人物上面,必然会有一个对立面。

不仅如此,蛐蛐也是有对立面的,所以这首歌里会有四个音乐形象。

通过蛐蛐去体现人的玩态,通过人的状态来体现蛐蛐互斗的情境。

最后就是“趣”了,也就是整个曲子希望表达出来的情感——轻松、有趣。

这也是通过各种特征性的民乐器,如笛子、唢呐的演奏技巧进行模拟来实现的。

抓住了这三个要素,这首歌就能写好了。

发作品的时候,第一版是完整版,由于很多听众觉得前奏的画面铺垫过长,我们就剪掉了。

其实那段是精华点的。

后来又发的阉割版,就剩下两个人的对戏了,蛐蛐的一段戏就掐了。

虽然很难割舍,不过就像一部电影,需要上映版、导演剪辑版、完整版一样,我的手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版本。

网络是我们全部的合作方式绯村柯北墨明棋妙的论坛/绯村柯北是墨明棋妙音乐团队的主唱和创始人之一,据她说,这个在国内古风原创音乐圈鼎鼎有名的团队主要成员基本都是80后,各种职业都有,成立于2007年1月6日,目前已有上百首作品问世。

信息时报:有个有趣的现象是,之前采访到的古风创作圈内人没有一个是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的,对于大家来说,这似乎真的只是一份爱好,你呢?绯村柯北:我是大学老师,职业也与音乐无关,的确我们是因了对古典文化深深的喜爱来做这些事的。

信息时报:通常一首作品问世,要经历怎样的分工和流程?团队有固定的合作时间吗?绯村柯北:现在我很少出作品了。

团队的这种合作是比较自由的,词作或者曲作有新的灵感或者有新的作品了,就会自己去找人合作。

比如编曲有了新的灵感,会找团队里的词作一块讨论,然后找人唱,看感觉,有感觉了就有新作品。

大家不在同一个地方,所以网络是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几乎所有作品都是通过网络合作完成的,没有什么固定的合作时间。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经常聚会或者一起出去旅游什么的。

信息时报:那一个作品的制作周期大概是多久呢?做出来之后就这样放在网络上,没有考虑过商业应用或者版权的问题?绯村柯北:制作周期不定,有的很长,比如两三年都没出来,有的一两个月就完成了。

有时候仅仅为了一种乐器的录制就要等上一个月。

其实我们有些作品也商业化了,比如《再逢明月照九州》、《如梦令》,这些歌曲的版权都出让了。

而大部分的作品,因为我们本来只是从兴趣爱好出发来作的,所以也无意商业化。

不过版权方面,我们也会在意,网络上嘛,很常见的情况就是别人盗了你的歌,然后说是他自己的作品。

好在喜欢来听歌的“墨村村民”众多,通常都能发现,然后通告大家一起去留言轰炸,揭穿对方。

信息时报:有些作品,我以一个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看,觉得和网络小说有很大联系,比如《紫川录》,还有《云荒只如初见》?绯村柯北:关于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相识于网络,几乎所有成员都是网虫或宅男宅女,所以受网络文化影响很大,有很多作品是受小说或游戏等影响而萌发出创作灵感的。

这也是网络时代的特征之一吧。

你为什么爱古风?这些作品的点击量非常之大,但是喜欢它们的理由也千奇百怪——●好听。

●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古典文化的网络复苏,中国的古典文化是非常博大深厚的,而现在它在新的环境下借用了流行的元素,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

●我喜欢古风作品中那些铁血阳刚的类型,很武侠。

中国人骨子里面有武侠梦。

●我想做个游戏视频,这些歌真是太合适了!●流行歌曲听多了,听些清新的洗洗耳朵。

●想到这些是同龄人的作品,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做的,就很想支持。

●我正在写穿越小说,想找几首适合现代女生穿到古代之后表现才艺唱的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