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风格的住宅
一、对中国传统住宅的思考
正如中国绘画理论JN-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但“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
中国住宅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
中国住宅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安逸和对环境的主宰。
瞬间直观把握巨大空间的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
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J:-II: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
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依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
二、现代住宅
现代住宅形式的居住空间比较大,室内空间布局比较自由,也讲究阳光充沛和绿化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随着住房商品,的发展和推行,我国的住宅以及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住房已经成为我国老百姓最大的一宗消费商品。
我国长期以普通的多层行列住宅和豪华的别墅为住宅的主要类型。
人居条件有了巨大的进步,现在中国的住宅小区风格多样,有现代的中式风格、有欧美格、也有欧法风格的住宅小区等等。
现代中式住宅以它独特的建筑符号及文化底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和追捧,并逐渐演变成一种居住的时尚与潮流。
我们知道“现代中式”已形成一股小高潮,上海有“九间堂”,北京有“观唐”、“紫庐”、“易郡”,广州有“清华坊”,天津有“唐郡”等等。
三、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一)现代中式住宅的基本理念是尊重自然和师法自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生态方式,不过度依赖工业技术手段,营造生态环保、节能节材、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需求,其内涵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三大特征。
特征之一:时代性建筑是历史,它记载了建筑所处时代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建筑方法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如制度、宗教和文化等。
新本土主义建筑应具有源于社会的时代精神和源于自然的创新精神,它不仅要满足当今社会的物质要求如使用功能和建筑技术条件,而且还要满足当今社会的精神与文化需求。
北京“易郡”这个作品是我最近从杂志上看到,我为它浑身上下所透露的中国风味所吸引所感动,““易中一,J.^d郡”将传统四合院的室外游廊移至室内,变为暖廊,在:,连接了各房间的同时有效节约了使用空间。
,。
、””‰‰。
,。
一特征之二:地域性建筑是地理。
它反映了建筑所五在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建筑的地域性原则是其区别所有艺术和技术产品的唯一标准占,新本,;,土主义提倡建筑要顺应自然,适应当地的气候,而不是“—一“依赖技术创造人工气候。
“易郡”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冬季风大寒冷,为了避免水管可能会因温度太低或设备出现故障造成冰冻破裂带来的麻烦,“易郡”就采用了地热电缆采暖。
“易郡”的师法自然还体现在对公共园林的精心设计:青灰色的房子和绿地、缓坡、溪流、花木掩映在一起,不仅尊重了地块原貌,而且与建筑环境相互协调,彰显了易郡尊重本土气候,不破坏自然的生态理念。
(二)现代中式风格住宅常见的形式
1、侧重追求形似中式住宅有根才有生命。
传承中式风格宅院的庭院生活方式,带着浓厚的中式人文意境,同时,吸纳现代建筑设计对居住的合理性,带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感。
住宅建筑一定要符合本地条件、本地气候、本地文化。
北京“观唐”住宅建筑风格追求形似的地方也是比较多的,观,同“官”,寓意高升;唐,同“堂”,寓意家宅,代表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全世界对于中国的理解。
整个社区仿造老北京城区街巷式布局,中轴路和二环线配合。
主街宽,胡同窄,明确表达着邻里、街坊的半私密空间,建筑上的中式经典元素包括制式门楼、带有传统花窗的围墙、传统北方民居双坡筒瓦制式屋顶、略带弧度的屋脊、灰色为主的墙面等。
而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多吸收了西式住宅元素,空间通透、亮堂、大气。
2、注重追求神似现代中式传统住宅的设计,是否一定要用传统的符号呢?其实未必,传统结构和传统精神融合在现代结构中,宁静而不刻板,也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现代中式住宅不应该集中在形式上,而应该在它的一些居住理念、空间创造上进行研究,追求精神的东西,按现代人的审美观用现代材料把传统符号变形,追求神似。
对传统的中式住宅进行适当的改良,解决居住的不舒适性等技术问题,就是走现代、创新的这种道路。
同时,现代的审美观非常关键,不管做的项目属于什么风格,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美学的修养,让人看1 49万方数据上去感觉到美。
3、传统中式风格与现代住宅建筑、形与神的结合传统中式风格与现代中式建筑、形与神的结合比较好的有广州“清华坊”、深圳“万科•第五园”。
“第五园”堪称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现代中式第一盘”。
设计注意到了地方气候特色,在空间处理和建筑形式上,吸收了岭南民居的优点;突出院落文化。
院落是中国民居的江南风格的共性,讲究邻里关系,“万科•第五园”利用现代生活观念及现代生活方式对原始院落空间进一步重塑,为居住在“第五园”的人提供更多、更大的与自然结合的活动空间,从而实现传统人文、自然、现代的居住观。
(三)现代中式风格住宅建筑体现文化,设计抓住
人文
1、走出崇洋误区,回归文化本源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房地产商品化的浪潮之中,购房者能够顾及到的仅仅是肉体上的居住满足,而忽略了心灵的栖居。
在这样的氛围下,西方建筑或简单或奢华的住宅风格逢迎了人们的胃口,大举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
我认为现在的房地产项目设计当中随着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文化回归才是一种高层次的回归。
用现代技术、现代材料满足安全、持久、舒适、私密性的要求很容易做到,但是如何满足多种多样的业主,特别是有文化层次的业主,这对开发商和设计师都是一种挑战,因为他们对于文化体现的需求很高。
这种现象表明文化正在回归根性,这是重建建筑文化根性的开始。
2、现代中式风格的住宅迎合了国人潜在的文化饥渴和城市文化寻根心理在国人长期文化归属感的缺失下,人们心底渴求一种根本性的文化归依。
而中式住宅能够很好地满足国人的文化归属意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既是对历史的一
种重建,又是历史在当下的绵延。
现代中式风格的住宅应运而生,迎合了国人潜在的文化饥渴和城市文化寻根心理。
现代中式住宅与时俱进。
顺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中国民居,源于传统,但也属于现代和未来。
就连西方学者也在本世纪初感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在逆境挣扎后具备了比任何一种文明更为强盛的生命力。
现代化的住宅中回归本土的建筑文化,使之更具有从自然地域中生长出来的感觉。
这种探索和尝试绝非是一种大势所趋下的自省和回归。
文化中国,民居未来!中式民居,是文化,是生活,是世世代代的情结,将因时代创新意,长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