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专题九_文化与生活(习思用)_含答案解析

2019版高考政治总复习检测:专题九_文化与生活(习思用)_含答案解析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1.“枫桥月,灞桥柳,一声珍重离家走;跨四海,闯五洲,长路漫漫难回首;相思豆,连丝藕,梦里常在画中游;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

”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紧密相连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②排除;依据“黄土地、绿田畴,画中美景不胜收”可以判断③正确;游子离家在外仍时时在梦中回忆起家乡,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④正确。

2.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沉默注视着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拳头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

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创作者的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他那深沉的目光……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创作者内心的苦闷”,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①④正确;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感受是主观的,认为感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说法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

这说明()①“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②“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③青年学生都会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④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B解析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观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客观的,①错误。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喝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彰显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追求,②入选。

青年学生并不一定都会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③说法太绝对。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弘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方面,表明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入选。

4.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下列对这种影响传导顺序表述合理的是()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答案B解析经济决定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首选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引导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③排第二位;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动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④排第三位;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②排最后。

故传导顺序是①→③→④→②。

5.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传递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

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

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说明()①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②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一封典型的家书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各个时期的家书,从侧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后人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新的视角,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有先进和落后、腐朽之分,但都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①说法错误。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答案C解析《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7.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8.(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法治国的理想在我国早已有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就提出“以法治国”,强调法对于治国理政的意义。

尽管从实质上说,中国古代法治实为人治,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但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法治的推行对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为了落实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古代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思想进行评析。

答案: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以法治国”思想与“依法治国”思想都是一定社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以法治国”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依法治国”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

(3分)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对政治和经济有重大影响。

“以法治国”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其目的在于维护权力,对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能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的。

(3分)解析:本题以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背景,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解答本题,应明确设问的知识限定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且属于评析类设问。

结合材料,调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等知识组织答案即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9.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在向太空出发之前,媒体问她:“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她说:“我要带书,我在宇宙中第一件事是要读书。

”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

可见()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阅读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阅读的选择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不科学,排除;④不符合题意。

10.虽同在地球村,但异域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文化的多样性又造就了各国人的群体差异:中国人置家庭于首位,美国人标榜安全第一,印度人重视教育……这说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③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特点④文化决定各国人们观念上的差异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④答案C解析各国文化不同,导致各国人的观念不一样,体现了①②;③本身说法错误;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11.“慢生活”理念中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中。

这反映了()①文化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一些人接受“慢生活”理念后自身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加入到“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中,体现了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慢生活”理念不是传统文化,而是新出现的理念,排除②;材料体现了人们接受“慢生活”理念,但没有体现这种理念在交流中进一步向前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12.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

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

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

书法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

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书法作品可以表现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②③当选;①和④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和表现,与材料主旨不符。

1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2017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

75年来,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②符合题意;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正确思想指导和激励下,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①入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故③不选;文化是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故④表述有误,不选。

14.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