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 )A、酒色B、药误C、劳倦D、七情饮食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 )A、王叔和B、王冰C、葛洪D、杨上善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A、脏腑立论B、病因立论C、病机立论D、经络立论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王清任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A、半夏汤B、犀角地黄汤C、双解散D、栀子鼓汤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 )A、《脾胃论》B、《中藏经》C、《千金方》D、《格致余论》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A、创立“火热论”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 )A、张元素B、刘河间C、罗天益D、王好古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 )A、肝B、肝肾C、脾胃D、心肺11、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 )A、甘温除热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滋阴泻火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A、气虚B、血虚C、邪气D、气滞血瘀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A、朱丹溪B、唐宗海C、叶天士D、陈自明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戴思恭B、赵献可C、朱丹溪D、刘河间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A、《黄帝针灸》B、《黄帝内经》C、《黄帝外经》D、《难经》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A、补中益气汤B、六君子汤C、四物汤D、六君子汤加炮姜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 )A、维护旧论B、错简重订C、按方类证D、分经审证19、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精血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2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疗脾肾的方法?A、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C、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D、劳倦伤者,四君子汤主之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 )A、下虚上盛B、元阳外脱C、阴火上冲D、元阳中脱23、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4、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 )A、朱丹溪B、张景岳C、吴瑭D、缪希雍25、吴瑭创制的五汁饮是用以治疗:A、肺肾阴亏B、肝肾阴伤C、胃阴不足D、肺胃津伤26、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 )A、刘守真B、王履C、朱震亨D、李杲27、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A、清阳膏B、云方膏C、散阴膏D、金仙膏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 )A、甘平或甘凉B、甘寒或甘平C、甘淡或甘寒D、甘平或甘淡29、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A、肝气肝风肝阳B、肝气肝风肝火C、肝气肝风肝血D、肝火肝风肝血30、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B、活血逐瘀和益气补阳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张从正之“吐法”2、以方类证3、朱肱的经络说4、庞安时之“寒毒”5、引经报使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河间认为消渴有三,即消渴、和。

2、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有:、、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等。

3、张氏论病观点,有,因邪致病,,三个要点。

4、戴元礼在治郁用药方面,指出、、抚芎为治郁要药。

5、余霖认为,疫疹由乎,侵及肺胃,布散十二经,治疗若非则不足以取效,因之创立清瘟败毒饮。

6、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一是,一是。

7、晋唐时期,《伤寒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已经散失的伤寒条文进行搜索、整理与编次。

这一时期以、为代表医家。

8、钱乙著作很多,但惟有一书流传下来。

其调剂制方,善用。

9、李中梓首次明确提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并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亦需,而在之上。

10、张元素认为茯苓虽淡,为天之阳,但气之薄者,为阳中之,主沉降,所以能利水而泄下;麻黄苦,为地之阴,但味之薄者,为阴中之,主升浮,所以能发汗而升上。

四、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刘完素对火热病的治疗,分虚实两大类,认为表证只有用辛温或甘寒以解表,才是正治。

()2、药物归经学说是张元素的创见( )3、温热学派实际上可分为温疫学派和温病学派两支。

()4、方有执着重发挥了“营中风”、“卫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之论。

( )5、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选用防风通圣散。

()6、吴瑭对温疫病的传变及其证治,提出“九传”和“九治”的见解。

( )7、河间论治杂病,以气、血、痰、郁为纲。

( )8、王好古认为病人开始不烦躁,服药后出现烦躁不安,此时若脉浮取实大,手足自温,则预后良好。

()9、师门授受为学派形成的内在因素之一,其主要形式包括亲炙和私淑。

()10、陈自明论治虚劳之证最有心得。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张介宾从哪些方面阐述“真阴论”?2、李杲对内伤热中证的病因病理有何阐发?3、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4、叶桂久病入络说有哪些内容?5、张从正论补有哪些观点?中医各家学说试题3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学派不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A、攻邪学派B、丹溪学派C、温补学派D、易水学派2、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较有成就的医家是()A、李杲B、朱肱C、柯琴D、张元素3、下列那一个不是柯琴研究《伤寒论》的见解()A、以方类证B、阴阳总纲论C、六经为百病立法说D、异气说4、治疗表证兼内热,河间多选用()A、黄连解毒汤B、黄连解毒汤合承气汤C、双解散D、银翘散合承气汤5、张元素认为入肝经、泻肝火的药物是()A、黄芩B、木通C、白芍D、黄柏6、李杲对内伤病病理变化的观点之一是()A、心肾不交B、脾胃虚弱C、阴虚火旺D、气火失调7、罗天益治疗脾胃病的特点之一是()A、扶养脾胃B、健脾消滞兼施C、益气升阳D、补中益气8、下列那一项不属于张从正吐法()A、健身法B、嚏气法C、追泪法D、引涎法9、关于相火的特性,丹溪提出()A、内阴而外阳B、外阴而内阳C、阴升阳降D、阳升阴降10、薛已归纳了对脾胃病治疗的四症、四方,其中以八味丸治疗()A、脾胃虚寒B、肝肾不足C、脾胃虚弱D、命门火衰11、吴有性治疗温疫,创制的方剂是()A、达原饮B、普济消毒饮C、清瘟败毒饮D、甘露饮12、余霖认为疫疹的病位在()A、胃B、膜原C、气分D、血分13、吴瑭总结出的辛凉重剂是()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白虎汤D、升阳散火汤14、下列那一法是缪希雍治吐血的方法之一()A、宜止血,不宜行血B、宜降气,不宜补肝C、宜降火,不宜补气D、宜补肝,不宜伐肝15、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之证,重用()A、黄芪B、人参C、白术D、黄芪、人参16、后世医学在下列哪部著作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和各家学说?A、《扁鹊内经》B、《白氏内经》C、《黄帝内经》D、《伤寒杂病论》17、朱肱治伤寒之学从:A、脏腑立论B、病因立论C、病机立论D、经络立论18、提出“火热论”的医家是:A、张元素B、朱震亨C、李杲D、刘完素19、下列哪一项不是张元素论肝脏生理的内容:A、其经王于春,乃物之始生也B、其脉弦长曰平C、足厥阴少阳也D、其气嫩而软、虚而宽20、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A、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C、消互消长,保持平衡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21、张子和用汗法解表,若少壮气实之人,宜用:A、辛凉B、辛温C、辛热D、辛平22、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3、戴元礼认为治郁证要区分中外四气之异,下列哪一项在不在此列?A、表里B、风寒C、热湿D、气火24、薛已治疗虚证,必言阴虚,此“阴”是指:A、脾B、阴精C、阴血D、肾25、张景岳治疗阴精不足或阳气虚耗的患者,以下列哪一方面为主?A、气血B、形体C、脾肾D、肝肾26、吴又可称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A、达原饮B、三消饮C、白虎汤D、败毒散27、叶天士治络,强调以何种性味的药物为治?A、酸B、苦C、甘D、辛28、吴瑭创制的大小定风珠是用以治疗:A、肝肾阴伤,虚风暗动B、邪热炽盛,热极生风C、筋脉失养,血虚生风D、痰热上扰,窜络动风29、王清任论气血的重点是:A、瘀血证和气虚血瘀证B、瘀血证和气滞血瘀证C、血虚证和气虚血瘀证D、血热证和气滞血瘀证30、唐宗海认为:消瘀的主方是:A、辛字润肺膏B、甘露饮C、泻心汤D、花蕊石散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按因类证2、温补学派3、引经报使4、张从正的下法5、丹溪的“相火”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刘河间将五脏诸病归纳为,将其他诸病归纳为,并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一条。

3、李杲治疗特点是对脾胃药物的运用,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为和。

4、罗天益阐发李杲的脾胃学说,强调饮食所伤,须分;劳倦所伤,当辨。

5、戴思恭治郁有中外四气之异,即、、。

6、第一个明确指出“为先天之本,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是。

7、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之理,外治之药,亦即之药,所异者耳”。

8、首先整理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是。

四、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首先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是王叔和。

()2、朱肱提出“六经地面说”。

()3、刘河间认为消渴分为消渴、消中和肾消。

()4、张元素认为味薄者为阴中之阴,主沉降,如大黄泄下。

()5、王好古的代表作为《儒门事亲》。

()6、张从正论补也颇具特色。

()7、缪希雍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通治血症大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