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货币: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金融:金融是以货币为主导拥有信用凭证的交换,它既包括货币流通、金融体系、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内容,也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等微观领域。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综合。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又叫“格雷欣定律”,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由16世纪英国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在1558年提出来的。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
结果,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这样,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就明显低于它的名义价值了。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即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媒介。
支付手段:货币不随商品运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而进行单方面转移。
2.简答货币经历了哪些形态的演进?答:按照货币外在不同形态的演进阶段,货币形态大致可以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
(基于货币外在形态视角的货币形式)在货币的发展形态中,按照货币价值和币材价值的关系,可以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
货币有哪些职能?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贮藏手段四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
简述金本位制的发展过程。
答: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以黄金铸币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金币无限法偿、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逆差,黄金流出,;顺差,黄金输入)。
金块本位制: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而以中央银行发行的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
规定纸币的含金量,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纸币兑换成金块受到限制。
金汇兑本位制: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和金币,只能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
与金块本位制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成黄金,只能兑换成与黄金有联系的外汇。
货币制度有哪些构成要素?答:①规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对于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管理④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第二章1.名词解释信用: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这种借贷行为中,贷者之所以愿意贷出,是因为有权收取利息;借者之所以可以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可以看做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信用与债务是同时发生的,是借贷活动同一事物两个方面。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就是指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赊销商品或者是预付款项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信用,是工商企业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融资方无需通过第三方,直接筹集资金用于完成项目。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融资方通过中介(第三方)而筹集资金。
政府信用:政府信用就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举债筹集资金的行为。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对别国的政府、银行及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所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信用。
2.简答高利贷的特点?答:高利贷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而获取高额利息的借贷行为,是历史上最早的、最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
人行及高院规定:高于同期贷款利息4倍以上(且不计复利)的贷款为高利贷。
特点:①高利率:违反平均利润分配规律,急需(借大于贷)②非生产性:不是再生产中闲置的资本,与再生产无直接联系③保守性:资本的剥削方式(非资本的生产方式)。
现代信用的形式及其优缺点?答:答:a.财产(货币或其他资产)由不同所有者占有或垄断;b.财产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可能是由社会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形成;c.商品价值实现过程的矛盾性;d.再生产过程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章1.名词解释收益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其所带来的收益和利息率之比求得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收益的资本化。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贴现:根据票据金额和利率倒算出来的现值。
固定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内都执行同一水平的利率。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指由借贷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自由确定的利率。
单利:单利是指资金使用者只就本金部分支付利息。
复利:复利是指资金使用者除了必须对本金部分支付外,对尚未支付的利息部分也必须支付利息。
远期利率:远期利率一般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款、存款利率。
即期利率:即期利率一般指借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包括存款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存款利率、贷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各种有价证券利率。
2.简答简述可贷资金理论与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答:可贷资金理论是一种将传统的实际因素决定利率的理论和凯恩斯的货币因素决定利率的理论进行综合而形成的利率决定理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罗伯逊(D·H·Robertson)和瑞典的俄林(Ohlin)。
这种理论认为,利率决定过程中既有实际因素——储蓄和投资,又有货币因素——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S加新增的货币供给ΔM和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I加新增的货币需求(或货币窖藏)ΔH共同决定的,决定均衡利率的条件是可贷资金供给等于可贷资金需求,即:S+ΔM=I+ΔH。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在产品市场上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的供应和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决定的外生性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人们据此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利率理论称为流动偏好理论。
试述利率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我国利率的走势。
答: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答:第一,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能够反映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第二,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状况,适时地调整和引导利率水平。
意义: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实行差别化定价策略;有利于提高银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优化客户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
第四章1.名词解释外汇:外币和以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汇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这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2.简答(应该无题目,不符合他说的)第五章1.名词解释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指从事金融活动以及为金融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
2.简答简述金融中介的功能。
答:①金融中介能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②金融中介能有效地降低风险。
③金融中介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④金融中介能降低交易成本。
⑤金融中介能克服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信息方面的非对称现象。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
答:我国金融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第六章1.名词解释存款货币银行: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IMF把它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中间业务:凡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统称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存款货币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表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表内资产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即特指有风险的业务。
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银行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储蓄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不良资产:不良资产,也常称之为不良债权。
其中主要是不良贷款。
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从而使存款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大致来说,存款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存款保险机构、存款保险基金、存款保险费率、保险基金投资、承保方式、保险范围、保险数额、对问题银行的处置问题等内容。
2.简答简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种类。
答:负债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筹措资金借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营运的起点和基础。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引外来资金两大部分。
其中,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包括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现代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存款货币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一般来说,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各项贷款、票据贴现以及证券投资等方面。
简述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
答:所谓混业经营,一般指同一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并充分利用金融资源,达到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经营的目的。
优点:①有利于占据市场份额②有利于分散风险③开避盈利渠道。
弊端:①可能招致新的更大的风险②银行权力过大金融分业经营指法律规定将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分离,或存款货币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及其他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业务相分离的经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