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3.1.1.1调查内容按照交通规划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分别对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平均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按照调查的方式,又大致分为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实测调查和为明确人的活动和货物的移动性质而进行的问卷调查。
前者的调查有道路交通量调查和运行车速调查,具体的调查事项及观测方法,因表示交通流特性所采用的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它可掌握汽车行驶状态有关的各种特性,为道路上实现畅通交通流而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及建立交通规划发挥作用。
后者的调查有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OD调查和物流调查。
3.1.1.2调查方法交通调查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
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以及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使后续的交通量预测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交通量调查点的布设交通量调查点的选择,对调查数据、区域路网流量分析、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交通量调查的关键。
本报告交通量调查路段及其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其区域路网交通流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布点;2) 调查点远离城镇,尽量避免城镇内部交通及短途交通的影响;3) 调查点选择在路基较宽、视距远的路段上,同时要保证上行与下行调查点之间留有不少于150m的距离,以免造成交通阻塞;4) 附近有收费站的,尽量将调查点设在收费站中,以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ijk=q ijk·αi·βi·γi式中: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观测交通量交通量;αi――i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βi――i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γi――i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从掌握地区内交通流动模式和常年的变化为目的,以项目区域随意路段为对象定期地进行的交通流量观测调查。
调查方法大致可分为3种。
①区间观测:在广泛范围内,观测某一瞬间的交通流状态的方法。
②地点观测:在时间上连续地观测某一调查地点的方法。
③行驶试验:通过行驶的试验车进行观测。
本项目采用②方法,在区域内选择具有代表性路段,进行每天12小时观测统计过往来回车辆数据。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次交通量调查确定了3个观测点,观测点设在辰溪1处,辰溪和泸溪交界的马子桥1处,军屯1处。
观测点见图3-1所示。
图3-1 调查路段观测点示意图路线终点路线起点3.1.1.3调查范围对项目直接影响区域内与本项目有关的省道G354、S251进行日平均交通流量调查。
3.1.2调查资料分析3.1.2.1辰溪县调查资料分析辰溪县从2003年到2012年公路客、货运量和客、货运周转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具体统计数据见表3-1。
表3-1 辰溪县公路运输统计表根据交通运输统计数据,分别绘制辰溪县客、货运量发展趋势图,客、货运周转量发展趋势图见图3-2、图3-3。
图3-2 辰溪县公路客、货运量发展趋势图图3-3 辰溪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发展趋势图从辰溪县公路客、货运量发展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辰溪县客运量基本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07年后增长幅度较大,10年内平均增长率达到29.90%;辰溪县货运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0年内平均增长率为21.41%。
从辰溪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发展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辰溪县公路客运周转量基本呈平稳增长趋势, 10年内平均增长率达到14.96%。
辰溪县货运周转量发展态势呈波动趋势发展, 10年内平均增长率达到13.74%。
在预测时分别采取时间回归、相关回归、指数平滑和增长率法建立合适的模型。
根据这些模型进行未来特征年的客货运量和客货运周转量预测,具体结果见表3-2表3-2 辰溪县公路客货运量和客货运周转量发展预测3.1.3.1影响区域民用车辆保有量调查、分析与预测1) 辰溪县民用车辆保有量调查、分析与预测通过对辰溪县历年汽车保有量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汽车保有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呈现正相关的。
随着影响区各区域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汽车保有量也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
辰溪县2003年至2012年民用车辆的情况,见表3-5所示:表3-5 辰溪县全社会民用汽车保有量统计表注:统计数据来源于对应年度《辰溪县统计年鉴》。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绘制辰溪县历年民用汽车保有量数量柱状图如图3-6所示。
图3-6 辰溪县历年民用汽车保有量数量柱状图根据以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适当的模型,预测辰溪县民用汽车特征年的保有量具体结果见表3-6。
表3-6 辰溪县民用汽车保有量发展预测结果表3.2其他相关运输方式调查和分析3.2.1 调查概述1、G354和S251概述G354怀化段起于麻阳县,经吕家坪、谭湾、辰溪县、火马冲、江口、止于溆浦的低庄,怀化境内全长168公里。
G354为沥青路面,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10m,路面宽度8.5m; S251起于怀化市区的G209,经泸阳、花桥、小龙门、石碧、辰溪县城、田湾、船溪,止于沅陵县的筲淇弯与G319相交。
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2m,路面宽度9.5m。
2、泸溪浦市至辰溪公路概况泸溪浦市至辰溪公路起于辰溪县与湘西泸溪县的浦市镇交界处,途径军屯、胡家脑-跨沅水、陆家湾、塔湾—跨沅水、麻田、小田坪、黄泥田、马路坪、茅棚冲,石牌、锦滨乡—跨辰水,终点在华中水泥厂与S251相接,全长18.07486Km。
路线走廊带总体呈北南走向。
原老路为等外级公路,砂石路面,路基宽 4.5~6.0m,路况较差。
泸溪浦市至辰溪公路是联通泸溪县、辰溪县一条快捷通道。
3.2.2 其它相关运输方式调查和分析3.2.2.1 区域路网特征分析进行项目影响区域路网特征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拟建项目远景交通流量构成,特别是转移交通流量的预测。
项目影响区域现状路网见图3-7和3-8。
怀化市现状综合运输网络图本项目图3-7辰溪县现状综合运输网络图图3-8由项目影响区域综合运输网络图可以看出:(1)铁路的影响项目影响区域内虽然有湘黔铁路、焦柳铁路穿过,但均与本拟建项目方向不一致,所以与本拟建项目不会产生影响。
(2)水运的影响直接影响区域内虽然有与本拟建项目平行的大的水路(沅水和辰水),但鉴于本拟建项目为新建,同时目前水运运输的相对萎缩,运量很小,所以本拟建项目远景交通量预测不考虑水运的影响。
(3)高速公路的影响在项目影响区域内有二条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和沪昆高速公路。
从路网构成特点可以看出,这二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都不会给本拟建项目远景交通带来大的影响,因此,本报告不考虑这三条高速公路的交通分流问题。
3.3预测思路和方法泸溪浦市至辰溪公路起于辰溪县与湘西泸溪县浦市镇交界处,途径军屯、胡家脑-跨沅水、陆家湾、塔湾—跨沅水、麻田、小田坪、黄泥田、马路坪、茅棚冲,石牌、锦滨乡—跨辰水,终点在华中水泥厂与S251相接,全长18.075Km。
根据现状交通流量调查数据及网络特征,预测基年交通量采用起点马子桥观测点、原老路和G354的交叉口的两路口观测点(也是原老路终点)、终点华中水泥厂观测点综合观测数据。
(1)项目远景交通量构成本拟建项目是连通辰溪县、泸溪的一条快捷通道,也是浦市连接外面的主要通道,所以远景交通流量由趋势型交通量、诱增型交通量二种构成。
1) 趋势型交通量趋势交通量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自然增长的交通量,是不考虑区域的运输方式和路网结构变化情况下的基本需求交通量。
2)诱增型交通量诱增交通量是指由于本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区域的投资环境和运输条件,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潜在交通需求的释放,导致产生更大的交通需求。
(2)交通量预测思路该项目是连通辰溪县、泸溪浦市的一条快捷通道,是解决辰溪县和泸溪县交通压力的重要公路。
所以趋势型交通量会保持较快速度发展。
本报告中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趋势型交通量。
由于本项目路段目前路面窄、路况差、平纵指标低,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交通量由于交通条件和运输成本的限制而没有发生。
所以拟建项目的实施将会大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降低运输成本,诱增交通量比例较大。
本报告中采用经济诱增模型进行诱增交通量的预测计算。
3.4交通量预测3.4.1预测特征年确定本项目计划2014年5月开工,2016年12月底竣工通车。
基于2012年5月份的交通流量观测数据,本报告交通量预测基年定为2013年,预测特征年份定为2017年、2021年、2026年、2031年、2036年。
3.4.2交通生成3.4.2.1 公路交通量调查拟建项目交通量资料的收集、整理。
对现有泸溪浦市至辰溪公路上的两路口观测点、华中水泥厂观测点、马子桥观测点历年交通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作深入透彻的分析,能够了解拟建项目在区域中的交通作用,把握交通量的发展趋势,从而为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提供依据。
两路口观测点、马子桥观测点和华中水泥厂观测点历年分车型的断面流量观测值见表3-7~表3-9,并根据折算系数进行了标准车型的折算,本报告按照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以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见表3-10。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ijk=q ijk·αi·βi·γi式中: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观测交通量;αi――i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βi――i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γi――i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表3-7 观测点S336马子桥观测点断面流量观测值(单位:辆/日)备注:数据来源:①表中数据为24小时流量值;② 2013年流量为2013.5.17实际观测值;③ 2004年~2013年流量为怀化市对应年度《观测点小时交通量记录表》。
④表中汽车合计数据不包括其他栏中的车型。
①表中数据为24小时流量值;② 2013年流量为2013.5.17实际观测值;③ 2004年~2013年流量为怀化市对应年度《观测点小时交通量记录表》。
④表中汽车合计数据不包括其他栏中的车型①表中数据为24小时流量值;② 2013年流量为2013.5.17实际观测值;③ 2004年~2013年流量为怀化市对应年度《观测点小时交通量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