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中小学新课程进入了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话、合作、共建,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应是最具有活力、最有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学精神品位的学科。
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中小学都仍存在“灌、抱、喂”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原因何在?主要是受传统课堂教学观念的负面影响根深蒂固,“实”有余而“活”不足。
现在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最承的收获。
笔者结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谈一点体会。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增加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在体态的和谐美,增强亲和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言行,都看在学生眼中,时刻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效果。
如果教师的表情亲切自然,给人以阳光般的感觉;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就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自然产生共鸣;容易激发求知
欲望,不断增强兴趣;容易启迪自己的思维,主动支探究问题。
2、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实现零距离。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互动,而不是意志之间的冲突,或是对教师权威和尊严的威胁。
学科教学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周朴园对鲁待萍的怀念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有位同学认为,周朴园是真心的,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三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过鲁待萍,他是个重感情的人。
对于这样的回答,教师没有立即加以否定,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去思考。
通过讨论和思考,大家感到,如果说周朴园对鲁待萍的怀念是真心的,没错,那么他是否重感情呢?大家认为他怀念的是已死去鲁待萍,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而待萍的突然出现,使他感到自身的讨论,既产生了正确的答案,同时有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力
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1、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
要想激起创新思维,培养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否则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新欲望即使被激发
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观点或态度进行定向迁移,诱发创新思维。
2、在改进教法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让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活动顺利完成。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训练、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
要培养创新,就要变就范式教学为创新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思维活动双向互动,在让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的同时,教师也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过程,相互交互,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思维的训练。
三、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开展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围绕问题而进行学习的,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学习方式有观察、实验、调查、分析资料等。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策略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主要指导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控索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终于结论,教师首先应将学习的内容设置在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产生疑问,进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利用自然现象、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学生经验、实验现象、案例分析、编导故事等来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问题必须符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首先必须缩小探究范围,使学生明确探究的主攻方向,便于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
2、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条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必须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接下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资料设备,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果教师受传统习惯影响,把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就没有探究的过程。
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自由控究的时间,使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主动学习,教师要多听、多看、多感受,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学生的探究行为,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探究活动中,当学生陷入混乱或无谓的争论时,教师而应当机立断,将探究引入正题,避免探究活动误入歧途。
总之,课堂教学策略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探索,勇于创造性地发现和运用教学策略,是衡量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改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进行全面性的总结,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教学改革任务,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