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1、进口配额制主要包括两种:绝对配额和()。
A
A、关税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协议配额
2、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实际规模,便于各个时期进行
比较的是()指标。
B
A、贸易顺差
B、对外贸易量
C、对外贸易额
D、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3、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
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
D、世界进口差额
4 、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都主张或执行( A )
A、自由贸易政策
B、保护贸易政策
C、超保护贸易政策
D、管理贸易政策
5、由出口银行向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贷款,称为( C )。
A、出口信贷担保
B、买方信贷
C、卖方信贷
D、长期信贷
6、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 A )体系。
A.总贸易B.专门贸易C.对外贸易D.国际贸易7、以占领垄断和掠夺国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商品倾销方式
是( B )。
A、偶然性倾销
B、间歇性倾销
C、长期性倾销
D、社会性倾销
8、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标准称为(C )
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总贸易体系D.出口贸易9、一国的(A )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A.进出口贸易B.进口贸易C.出口贸易D.对外贸易10、当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A )A.贸易顺差B.贸易逆差C.贸易失衡D.贸易平衡11、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也常用( D )来表示对外贸易。
A.国外贸易B.外国贸易C.商业贸易D.海外贸易
12、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额是单指( B )而言。
A.世界进口总额B.世界出口总额
C.世界进出口总额D.世界进口差额
13、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作为统计界限。
A
A. 关境
B.国境
C.货物进出口
D. 服务进出口
14、下面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是
( A )
A. 对外贸易量
B.对外贸易额
C. 进出口总额
D. 货物贸易额
15、倾销是出口商( C )。
A、低价出口
B、低于进口国价格出口
C、低于出口国价格出口
D、低于其他国家价格出口
16、贸易逆差是指(
A. 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B )
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
C. 国际收支为正
D. 国际收支为负
17、我国纺织品出口经香港商人之手转卖到非洲,对香港贸易商而言这种国际贸易形式称为( C )。
A. 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 转口贸易
D. 服务贸易
18、某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2 万亿美元,商品进口值为1200 亿美元, 出口值为800 亿美元,则该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 A )
A.10%
B.11%
C.12%
D.9%
19、提出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西方经济学家是( B )。
A.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20、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分别认为国际分工建立在( A )成本之上?
A. 绝对成本,比较成本
B. 绝对成本,绝对成本
C. 比较成本,绝对成本
D. 比较成本,比较成本
21、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
A. 亚当〃斯密
B. 大卫〃李嘉图
C. 俄林
D. 格鲁贝尔
22、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B )。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 《域际与国际贸易》
D.《投入—产出经济学》
23、H-O 理论认为,进行贸易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的要素价格的差别
将( C )。
A. 扩大
B. 不变
C. 消失
D.扩大、不变或消失
24、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法来自( B )。
A.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C.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5、美国生产电脑需8 个劳动日,生产汽车需9 个劳动日,日本生产电脑和汽车分别需要12 个和10 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 A )。
A. 美国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B. 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
C. 日本宜生产和出口电脑
D. 美国宜生产和出口汽车和电脑
26、“劳动丰裕的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该结论源于( C )。
A. 比较成本说
B.人力资本说
C.要素禀赋论
D.产业内贸易说
27、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 B )。
A、本国商品
B、贷款提供国商品
C、第三国商品
D、没有具体限制
28、西方国家征收进口附加税,是一种( B )。
A、经常性的措施
B、临时性的措施
C、一年一次性的措施
D、以上都不是
29、日本对手表(每只价格6000 日元以下)征税15% 。
再加征150 日元/只。
这是( C )。
A、从价税
B、从量税
C、混合税
D、选择税
30、正常关税是指( B )。
A、普通税
B、最惠国税
C、普惠税
D、差价税
31、假定:某国规定1996 年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不得超过 2 万立方米,这是( C )。
A、全球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以上都不是
32、对超过限额的商品禁止进口,称为( A )。
A、绝对配额
B、关税配额
C、自主配额
D、协议配额
33、某国决定2000 年进口纺织品 2 万立方米,对不超过2 万立方米的按原定关税率征税,对超过部分加征100% 的关税。
这属于( A )。
A、全球性关税配额
B、国别关税配额
C、优惠性关税配额
D、非优惠性关税配额
34、许可证制度是一种( D )。
A、关税壁垒措施
B、鼓励出口措施
C、鼓励进口措施
D、管制进出口的措施
35、在下列( C )种情况下,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
A、本国货币贬值10% ,国内物价上涨12%
B、本国货币贬值10% ,外国货币贬值15%
C、本国货币贬值10% ,国内物价上涨7%
D、本国货币贬值10% ,外国货币贬值10%
二、计算题
1、如果以1995 年为基期(即1995 年出口单位价格为100 ),1996 年和1997 年美国的出口价格指数分别为100.05 和99.02 ,同期出口额分别为6250.74 亿美元和6886.97 亿美元,请通过计算贸易量判断出美国1997 年相对1996 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解:1997 的对外贸易量/1996 年的对外贸易量= (6886.97/99.02 )/ (6250.74/100.05 )=69.5513/62.47616=1.11325 ﹥1
所以美国1997 年相对1996 年出口的实际规模是扩大了。
2、已知以1980 年为基准年,某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均为100 ,而2000 年的出口价格上升了18% ,进口价格下跌了6% ,请计算该国的贸易条件指数,并说明其
经济意义。
解:贸易条件系数=出口价格总指数/进口价格总指数
=(1+18% )/(1-6% )=1.255 ﹥1
所以2000 年对外贸易条件是改善了。
3、计算有效保护率:
1)进口的最终商品的名义保护率T 为40% ,无关税时进口原料成本与最终商品
价格比例P 为0.5 ,进口原料的名义保护率t 为40% ,有效保护率为多少?
解:(40%-0.5 ×40% )/(1-0.5 )=40%
2)对题1 中给定的条件,根据下列值重新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如t=20% ,P=0.6 ,重新计算有效保护率。
解:(40%-0.6 ×20% )/(1-0.6 )=70%
4、现有棉纱进口价20 元,投入原棉15 元,国外增值V=5 元。
如果:⑴对绵纱进口征税10% ,原棉进口也征10% ;⑵对棉纱进口征税10% ,原棉进口征5% ;⑶如在⑵中,原棉进口税提高到20% ,其它不变。
请求有效保护率。
解:(1)ERP= (V,-V)/V={[20 ×(1+10%)-15 ×(1+10% ))-5]/5=10%
(2) ERP= (V,-V)/V={[20 ×(1+10%)-15 ×(1+20% ))-5]/5=(4-5)/5=-10%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