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指标高一定是癌吗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都寄希望在体检时通过检查肿瘤标志物,早期筛查肿瘤。
一些人因检查结果正常而兴高采烈,不久却被医生确诊患了肿瘤;另一些人则因结果异常,查了很久也无法排除肿瘤而愁眉苦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指标并不一定是癌症肿瘤标志物是用于反映恶性肿瘤是否存在的一类生化物质。
理想情况下,一旦增高就可以确诊患了恶性肿瘤,即灵敏度应100%;如果正常则排除恶性肿瘤,即特异性100%。
但实际上,目前没有一个肿瘤标志物能完全符合这一定义。
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增高,并不表明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能证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检查肿瘤标志物呢?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首先是用于已知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分析,如分析恶性程度、侵袭性、扩散情况、生存期等。
其次,可用于治疗期间的疗效评估,决定是否更改治疗方案,判断有无残留,是否复发。
再次,对有明确肿块或转移的患者可用于肿瘤来源的辅助诊断、肿瘤分类。
仅有个别肿瘤标志物可用于体检时,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肿瘤。
体检可查下列肿瘤标志物根据临床实践,下列肿瘤标志物可用于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的恶性肿瘤,其增高的幅度可达上千。
甲胎蛋白():反映分化较好的肝细胞性肝癌,其增高常早于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肝癌手术切除率、一年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增高还可见于卵巢和睾丸等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畸胎瘤。
糖类抗原125(125):反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在各种盆腔肿块中,卵巢恶性肿瘤阳性率78%。
各种其他恶性肿瘤,如同时伴有125增高时,常见明显的胸腹水。
前列腺特异抗原():和肛门指检,以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波检查一样,都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最佳方法。
肿瘤标志物增高需综合判断此外,医院的操作因素、试剂种类等,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因此,体检者对稍高于正常值上限,但无明显可疑症状,或特异性非常低的肿瘤标志物低度增高,可在适当休息后,在肿瘤医院一个月复查一次,如继续在原值范围波动,或有增高趋势,应针对同一项目,在肿瘤医院和其他医院复查。
如继续增高,医生会仔细排查,必要时要做、等检查。
若肿瘤标志物反复上下波动,但总体没有继续增高的趋势,患者不必过分紧张。
总之,临床证实,部分肿瘤标志物可以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应肿瘤,为此,建议从事高污染工作和进入高危年龄者应每年检查一次,有肿瘤家族史者应提前跨入体检行列。
篇二: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哪些最重要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哪些最重要? 留意临界值变化2012年11月15日 08:12:08 来源:重庆晚报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教你看体检报告异常指标中哪几个最重要拿到体检报告了,可一长串体检项目、专业术语和化验单上升下降的箭头,着实让不少人有些头晕眼花。
异常指标里,哪几个最重要?可能指向哪种疾病?其实,这些你都可以向医生咨询,但不少单位是将所有的体检报告抱回来发给职工,而职工自己又很难读懂体检报告。
昨日,针对读者普遍关心的体检报告解读问题,重庆晚报记者采访了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
重视对下次体检建议一份基本的体检报告包括检查数据和终检结论等,最值得参考的首先是健康建议。
“对医生提出的各种干预、预防和治疗措施千万不可忽视,包括饮食、营养、锻炼、作息、药物等建议。
”赵小兰说,有些体检报告中,会出现如复查、定期检查、进一步检查等术语,这并不是医生随意开的,更不可轻视。
复查:指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如尿酸偏高,可能及检查前饮酒有关,应在一周内第二次检查。
定期复查: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为观察变化,就必须定期复查,如在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胆结石等,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检查一次,看看大小、形状是否发生改变,如有变化就应及早手术。
进一步检查: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医生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
当体检结果已显出某种疾病,医生建议尽快治疗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留意临界值变化体检报告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体检数据。
有些体检者过分依赖这些数据,认为这些就是自己健康及否的决定性因素。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赵小兰解释,这些数据只是体检时的数据,而体检当时的身体状况很有可能受人为因素或客观因素的影响。
有一些检测项目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标本身就处于一个动态水平上,体检测到的是它在那一个瞬间的数值。
正确的做法是,拿出相似或相同的条件下检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报告,再请医生诊断。
受检者特别要注意体检中处于临界值的指标。
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并要特别留意这些临界值的变化,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运动调整仍无法缓解,应立即就医。
尿常规尿常规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尿常规检查的疾病有四大类:尿常规中酸碱度、比重、隐血或红细胞、尿蛋白质和颜色等指标改变可能提示有肾脏疾病存在;尿比重、糖和酮体检测,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糖尿病和相关并发症;白细胞、隐血、红细胞、颜色和浊度对确定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有很重要的价值;尿常规中酸碱度、比重、胆红素、尿胆原、颜色等指标也可作为其它疾病的诊断依据,如胆红素和尿胆原指标增高时主要反映肝脏有问题,尿液呈黄绿色往往提示黄疸。
重要指标尿蛋白:它是提示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不管是几个+,都应去肾病科筛查一下。
尿隐血:其提示意义要差一些,结合红细胞一起看,如果仅仅是尿隐血一两个+,没有红细胞,问题不大。
这及尿隐血的试剂本来就比较敏感、体检前做过剧烈运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刚结束等因素有关。
但如果长期阳性(3次以上),不管是几个+都要引起重视。
血常规血常规项目有20多种。
从医生的角度讲,里面的每个指标都很重要。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全部了解这二十来个指标确实有难度。
重要指标白细胞计数: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指标减少多见于某些杆菌、病毒或原虫感染。
指标增高多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脓肿;各种恶性肿瘤,如转移性癌,肝、肺、胃肠道肿瘤等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多。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内负责运载氧和二氧化碳的一种蛋白质。
血红蛋白降低,称之为贫血。
临床上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为贫血。
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中度———血红蛋白90-60;重度———血红蛋白60-30;极度———血红蛋白;30。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维护血管内壁完整、伤口愈合、炎症、血栓形成等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增多多见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癌症患者等。
血小板太低,身体容易出血,出血后伤口不易愈合。
太高容易出现凝血。
生化生化体检主要是用来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的情况。
针对肝功能项目有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酞酶;针对肾功能的项目有肌酐、尿酸、尿素;针对血脂的有五项,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
由于生化体检的项目较多,一个指标可以提示多种问题。
不同异常结果,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也有假阳性的可能,因此,赵小兰不建议大家网上搜索,自我诊断。
看到不正常的化验结果,要先去体检医院复查,再咨询专科医生。
重要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通常,体检报告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其中尤以前者最为常用。
一般情况下,如果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脂肪肝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如果测定值超过正常上限20倍,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此时若伴有阳性肝炎病毒标志物,可以诊断肝炎。
的正常上限是40单位,2.5倍为100单位,20倍为800单位。
另外,临床上还常用的比值来反映肝细胞的损害情况,比值越大,说明肝受损越严重。
肌酐():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功能可能出了问题。
肌酐正常,却有尿蛋白,也应引起重视。
如果几个指标一起升高,则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次查出血尿酸偏高,身体没有症状,更多考虑为高尿酸血症,通过饮食控制,并定期复查随访即可。
若伴有关节疼痛,或者本身就有痛风的,应尽快求医用药。
免疫赵小兰称,有些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两个指标数据非正常,就立刻觉得自己的健康出了大问题,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
临床上确诊癌症有很多因素,肿瘤指标只是其中之一。
所以,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超标,不必恐慌,最好去医院复查。
重要指标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估计有作用。
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一旦这些项目呈阳性,要重视。
这些体检常识你知道吗体检前没必要禁油腻食物和酒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体检前,确实有些东西不能吃,比如血豆腐,特别是在一些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肠癌等的检查中,大便潜血是重要指标。
如果在前三天吃了猪血或血豆腐,结果就会不准确。
另外,动物肝脏也应少吃,容易影响到甘油三脂的准确性。
很多单位在发体检通知前,都会提醒体检者不吃油腻食物、禁止喝酒,但其实并没必要。
在体检前保持生活常态即可,若平时就喜欢喝两口的人突然戒酒几天,体检结果出入就较大。
体检前3天不要服用维生素c、减肥药及抗生素类药物。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及冠心病的降压、抗凝和抗栓治疗,不能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应清晨服药后再接受体检,糖尿病患者也不要停药。
体检中尿检最好是晨尿中段尿新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卓泉:体检最佳的采血时间是在早上8时到10时。
因为太晚会因为体内生理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虽然体检者仍保持空腹,但也容易使血糖值产生变化。
有早锻炼习惯的人应暂停一天,以免运动量大后引起低血糖或肝功能和血糖检查不准。
此外,尿常规检查是体检中的一个重要检查项目,检查效果最准的尿样是晨尿,取尿时,中段尿最为稳定。
由于晨尿是全天中最浓的,便于化验时获取阳性信息,同时晨尿是机体在休息状态下形成的,避免运动、脱水等人为因素对尿液成分的影响,对于诊断肾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肿瘤,晨尿做化验意义最大。
如果取的尿不是中段,最明显的误差就是会让尿液的值偏高或者偏低,还有一些数据会轻微浮动。
可有的人即使知道中段尿这个概念,却苦于不够手快。
这就要人为控制一下排尿速度,同时不要太紧张,正常人在排尿一秒后的尿液基本上就可算做中段尿液了。
体检后没问题也要保存体检报告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赵小兰:在体检后应把所有的结果请医生进行分析和解读,千万不能自认为没有大的问题,就丢在一边不管了。
假如上次体检就发现有异常,本次检查后要特别注意一下该项指标,对比一下是否有变化,这一变化有何意义?比如说,对肝肾囊肿、血管瘤、某些良性肿瘤、胆囊内结石、体重、身高、血糖、血脂等的变化均应注意分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