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钱征宇
二零一零年二月三日
渗透检测工作技术总结
本人在单位上主要工作是从事核电站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役前和在用无损检测工作,其中渗透探伤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
这几年的探伤工作,不仅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而且丰富了很多现场实际探伤经验,对指导今后的探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现将本人这几年来在渗透探伤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不足之处还望诸位专家指正。
1.现场条件确认和探伤前辅助工作对探伤工作的意义
对于核电站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现场检测,由于被探对象所处位置变化多端,周围环境千变万化,与制造厂相比,现场渗透探伤的难度要大得多。
因此,每当接到探伤任务后,都要亲自到现场去查看,确定打磨的部位及打磨的宽度。
根据探伤的部位指定搭设脚手架的高度、远近程度,以便作业时确保探伤器材放置安全和便于拿放、探伤人员对显示痕迹的观察及渗透操作方便程度均处于最佳状态(尤其是狭窄空间中操作,人在特殊空间中工作时的舒适度对工作质量影响很大,这由人的惰性所决定)。
这样的辅助工作如果做得好,对提高探伤质量、降低缺陷漏检率及减少探伤人员的劳动强度都十分有好处。
否则,对探伤过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容易导致探伤结果可靠性的下降,影响探伤质量。
另外,打磨工作也比较重要。
焊缝的渗透探伤一定要将焊缝及热影响区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
另外,还要根据现
场工作环境的实际温度来选择合适的渗透探伤时机,尤其在低温环境中更应该考虑渗透操作的处理。
总之,现场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有利于减少探伤的盲目性,对提高探伤工作效率,保证探伤质量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探伤工艺的编制对探伤的指导作用
编制渗透探伤工艺是渗透探伤中的重要环节,探伤工艺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探伤质量与探伤效率。
探伤工艺应包括:人员要求、探伤前的预处理、探伤剂的选取、超温度范围的渗透操作、灵敏度试块的使用、缺陷评定、报告签发以及其他辅助物品的准备要求。
一份探伤工艺编制完后,应认真仔细审查每一个环节是否严密可靠,每一个探伤步骤的可操作性如何,探伤工艺必须具有执行过程中的流畅性,即任何一个具有相应资格的探伤人员只要按工艺去执行,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因此,一份高质量的渗透探伤工艺对实际探伤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
3.渗透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接到渗透探伤任务后,应根据被检测对象及委托要求进行探伤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表面准备和预清洗。
在这一点上渗透探伤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必须把被检区域表面的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及其他防腐层等清理干净。
对于被检区域表面的液体污物如防锈油、介质油脂及其他有机组份等,必须采用有机溶剂等清洗液进行除去。
这些污物的存在会妨碍渗透液对被检件表面的润湿,阻止渗透液
渗入缺陷,甚至堵塞缺陷;也妨碍渗透液从缺陷中回渗。
其次是对比试块的选定,主要用于检验探伤剂的性能和操作工艺;在超标的温度条件下应做验证对比实验。
在正式探伤前应采用对比试块检验一下探伤剂的性能和操作过程的正确性。
另外渗透探伤方法的选用,应根据被检件的批量大小、现场位置、表面光洁度情况、用户特殊要求、用户要求的验收标准等情况而定。
在核电站役前及在役检测中最常用的渗透检测方法是溶剂去除型着色法。
4.现场渗透探伤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现场探伤时,首先应注意被检工件及环境的温度,根据温度来确定是否需要对操作方法进行修正。
在渗透剂的施加过程中应保证渗透剂完全覆盖整个被检区域并保持湿润状态。
渗透时间不得低于标准规定的要求。
对于应力腐蚀裂纹类的细小裂纹,渗透时间必须要延长很多,才可以使得裂纹类的危害性缺陷不至于漏检,并可以采取措施适当提高被检件的温度来提高灵敏度。
其次,在清理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清洗而使检测灵敏度下降,同时也要注意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的识别困难。
对于经常使用的溶剂去除型着色法,不允许用溶剂直接冲洗多余的渗透剂,否则流动的溶剂会冲掉缺陷中的渗透剂,只能先用干净不掉毛的棉布或纸擦除大部分的多余渗透剂,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掉毛的棉布或纸擦拭被检区域表面,擦拭只能沿一个方向进行。
第三,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中,去除工序完成后,被检件表面很
快就自然干燥,干燥后即可马上向被检区域表面喷施快干式显象剂。
这时一定要注意显象剂必须薄而均匀覆盖在被检区域表面。
要做到这点,喷施显象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喷施方向与被检面成一定角度为好。
喷施显象剂前充分摇均喷罐,喷施平稳均匀而连续。
第四,显示痕迹观察时,要注意灯光的亮度和方向,尤其是灯光的方向,这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对于有怀疑的显示痕迹一定要把灯光变换几个角度来进行观察。
另外显示痕迹的观察和评定不能在显象剂施加后立即进行,必须在显象剂施加后规定的一段时间期限内完成,等待时间太短显示痕迹不完全,等待时间太长显示痕迹会扩散,影响缺陷大小的评定。
此外连续工作时,工间要注意适当休息,防止眼睛疲劳,影响显示痕迹的观察。
第五,对于有怀疑的显示痕迹,还应进行复检,以确认缺陷的检出,防止漏检。
5.缺陷的判定及评定
渗透探伤中缺陷的判别与评定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
首先是缺陷的判别。
由于形成显示痕迹的因素较多,既有缺陷形成的相关显示痕迹,也有加工工艺、结构外形、划伤、焊斑、氧化皮、打磨轮廓线等原因形成的非相关显示痕迹,还有被检件表面渗透液的污染形成的伪显示痕迹。
面对这些显示痕迹,要求渗透探伤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结合被检件的材料、形状和加工工艺,熟练掌握各种
显示痕迹的特征、产生原因等要素,才能做到正确判别。
伪显示痕迹从显示特征来分析是很容易辨别的,只要擦拭掉该痕迹,再喷适当的显象剂,就不重新显示。
对于非相关显示痕迹,擦拭后重新进行渗透操作时,仍然会出现,但只要仔细观察肉眼或通过放大镜是可以观察到的。
缺陷产生的显示痕迹,擦拭后重新进行渗透操作时,也仍然会出现。
必要时可以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做到去伪存真。
缺陷的评定也是渗透探伤中的重要步骤。
主要是吃透所使用的检测标准,掌握评定尺度。
不同的检测对象,评定级别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定性方面,主要是根据显示痕迹的形状、位置、被检件的材料、工况等要素来定;缺陷定量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根据显示痕迹的实际尺寸就可以了,但要注意显示痕迹的实际尺寸测量时机对缺陷定量影响较大。
作为探伤人员,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影响的程度,才能在实际探伤中更好地对缺陷进行定性和定量。
以上几点是本人多年来在渗透探伤工作中亲自经历过的一点技术体会,总结出来向各位专家汇报,不正确的地方还望各位专家提出指正,以便本人在将来的渗透探伤工作中做得更好一些。
谢谢!
钱征宇
二零一零年二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