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一、倡导“坚持真理”学说1.“坚持真理”学说的形成(1)甘地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印度教的官宦之家。
1891年,考取律师资格后,做起了职业律师,曾前往南非协助处理一宗债务纠纷案。
在南非屡遭歧视与侮辱,民族自尊心和职业责任感驱使他走上了领导印侨进行反种族歧视斗争的道路。
“非暴力抵抗”运动迫使南非当局于1914年1月通过《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斗争过程中,甘地形成了他的宗教观和社会政治观,并在实践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斗争学说。
(2)甘地从印度的古遮拉特文中找到了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准确表达——“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
2.内涵:“真理是神”,“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
以“神”的正义性来说明“真理”的正义性,用“神”的“博爱”规定了斗争方式的“非暴力”性。
3.评价(1)甘地的学说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2)用“真理”这个“神”,在印度便于把各阶层、各教派和各种姓的人们,吸引到民族主义的旗帜下。
[教材互补]甘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从小就熟读印度教经典,把“逢恶报以善,用德报以怨”作为自己的处世格言……在南非的22年中,甘地把印度教毗温奴(即印度教中唯一至尊的上帝)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
甘地认为,暴力孕育暴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
(人民版)[归纳总结]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1)家庭影响: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2)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教训的影响。
(3)接受托尔斯泰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
(4)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深化探究探究点1 甘地的思想材料甘地认为“真理是神”,“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
他认为爱必须符合真理,要求人们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人类、爱生物。
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制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他认为印度应先得到自治领地位,进而脱离英国独立。
他认为印度不要“布尔什维克主义”。
他崇尚印度文明,包括耕种的犁、手纺车和印度教文明,提出“回到纺车去”的口号……思考据材料归纳甘地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三方面的特征。
答案哲学思想:泛爱论与人道主义相结合。
政治思想:用“不合作”来争取印度的独立,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斗争。
经济思想: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
探究点2 非暴力思想的形成材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会让世界最终盲目”。
——甘地思考上述言论与甘地的哪个政治理念内涵一致?影响这种理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案理念:非暴力斗争理念。
成因:出生于印度教家庭;托尔斯泰作品以宗教之爱改造世界的主张;在南非受种族歧视的经历;自身律师工作影响等。
二、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指导思想:甘地在1920年3月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并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成为国大党争取印度自治的指导思想。
2.展开:印度人律师停业,学生退学,工人罢工,政府官员纷纷离职,为抵制洋布而进行的土布运动也迅速兴起。
3.发展(1)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1922年2月,群众斗争再次突破非暴力界限,甘地和国大党再次让运动停止,使斗争又陷入低潮。
(2)1930年,甘地等国大党领袖组织发动了新一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殖民当局逮捕甘地等国大党领袖,瓦解了这次运动。
4.意义:运动唤起了印度人民的觉醒,尤其是广大农民开始参加政治斗争,使印度的民族运动出现了新面貌。
[特别提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表现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
主要原则是非暴力。
[历史认识]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在斗争形式上采取的是一定程度上的合法斗争,可以避免流血和暴力,在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道路上独树一帜。
[概念点析]甘地的土布运动: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评价:(1)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印度的民族经济,体现了其争取民族自治的民族主义精神。
(2)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名师指津]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
这说明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深化探究探究点1 非暴力不合作主张材料一“假如有一个人手中持刀,到处瞎闯,乱砍乱杀,杀死他遇到的任何人,而没有一个人敢于活捉他。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谁杀死这个疯子,都会受到社会的赞许,并被看作是慈善的人。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甘地名言材料二甘地把“非暴力”看作最高原则,表示“我最关心的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
我知道,只要我们看重手段,目的肯定就能达到。
如果通过暴力获得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思考(1)两段材料中甘地对“非暴力”的主张有何不同?(2)说一说甘地的上述主张在印度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答案(1)不同:材料一并不反对暴力,认可怀有善良动机的暴力行为。
材料二则反对一切暴力行为。
(2)作用①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二战后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束缚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造成了无谓的牺牲,也不利于民族真正觉醒。
探究点2 甘地的经济斗争主张材料我所致力的是怎样把纺车恢复起来……所以我的工作应当是,而且现在就是,组织手纺土布的生产,并设法推销这种产品。
……我所以提倡这种形式的经济自主,就在于通过它,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
我的用意是要叫这些妇女去纺纱,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的人民穿,我不知道这个运动的成就能有多大……不过我有充分的信心。
思考(1)作为国大党领袖的甘地为什么还要纺纱?(2)如何认识甘地的这一主张?答案(1)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回到纺车去”成为甘地经济思想的中心口号,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成为他的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
(2)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号召印度人民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侵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崇尚印度手工业文明,反对工业文明,是历史的倒退。
三、为和平、独立、团结而献身1.1934年10月,甘地因与国大党领导层发生分歧,退出了国民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他又回到国大党,领导国大党在进行反战宣传的同时,继续对英国殖民者进行“非暴力不合作”斗争。
这期间,他的“非暴力”思想走向极端化,他再次离开了国大党。
2.1942年8月,国大党通过了甘地起草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
3.和平降临,殖民者进行“分而治之”,以真纳为首的穆斯林联盟在要求自治的同时坚决要求分治。
甘地为了印度统一,多次和真纳会谈,没有结果。
1947年8月,巴基斯坦、印度分别宣布独立。
流血事件此起彼伏,为了平息暴乱,维护团结,甘地安抚穆斯林,激怒了一些印度教徒。
4.1948年1月30日,一名印度教狂热分子在新德里的甘地寓所刺杀了他。
[历史评价]甘地在其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做了大量工作。
他所创立的基于真理、道义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斗争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其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重点精讲]对甘地的评价(1)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
甘地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
(2)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于社会进步;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深化探究材料人们对于甘地有不同的评说。
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在得知甘地被刺杀的消息时说道:“我们生命中的明灯已熄,到处一片黑暗。
”爱因斯坦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有人则因他支持过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而称他为“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说一说对甘地的评价。
答案(1)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
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2)甘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民族独立运动,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甘地具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局限性,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课堂小结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独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20世纪中期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甘地追求真理,毕生都在争取祖国独立,反对种族歧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有着举世公认的伟人人格,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甘地又是富有争议的人物,他的“非暴力”学说存在局限性。
1.甘地非暴力思想的产生,主要是受到( )①中国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②基督教《圣经》思想的影响③佛教思想的影响④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甘地非暴力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在伦敦大学学习期间阅读的许多有关基督教方面的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
另外受托尔斯泰等人著作的影响,他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从而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
2.“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爱因斯坦口中的“他”应当是指( )A.华盛顿B.亚里士多德C.甘地D.拿破仑答案 C解析题干中材料实际上体现了非暴力的方式,这一方式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致。
3.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答案 D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含斗争手段(以非暴力的手段)和斗争目的(争取印度自治)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