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学校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关于学校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在教学层面 (1)课程理念、教学原则要求落实到教学环节、细 节不同程度存在距离。不少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比 较陈旧单一,满堂灌、“拉洋片”式训练、反馈不 及时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教师过分迷信大运 动量题海战术,教学的实施效益不够高,尤其练习 课、复习课、试卷分析课等的效率更值得研究。
(2)有些教师重视了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探 索,积累不少经验,但学校往往缺少引导进行提炼 和升华,没有形成可操作、能共享的模式或要点。 在形成一定的规范、成为教学常规,使成果得到更 广泛的应用与共享方面尚有很大空间。


文来高中
基础型课程抓住“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教材的整
合运用,物理、数学、语文、外语等学科都编制
了一些校本材料,进行了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探
索。

课堂教学加强了常规管理,通过“课堂教学日志” 及时了解学生作业量和作业批改情况,实行“邀 请听课制度”组织教师探讨课堂教学,编印“每 周快讯”及时反馈教学动态等做法,有一定特色。 学生课堂笔记等习惯培养已见效果。


闵行三中
基础型课程开足开齐,朝着“四不两确保” 努力
(不加班加点,不随意增减课时,不大面积补课,不按程度编班; 确保体音美劳开设率,确保实验教学),重视夯实基础。


校领导深入课堂,辅导和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组 织学习二期课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搭建教学 展示平台,举行各层次课堂教学大奖赛,促进校 本教研;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究,规范课堂 教学常规重视教学质量分析,进行每生学习质量 跟踪,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胡文龙校长的21点评课) 针对学生差异,很多学科不同程度地实施“面向 全体、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策略,关注问题 设计、例题选择、作业布置和考试评价等方面的 分层教学。
(3)学校内部的教学评比听课活动轰轰烈烈,规模 次数不少,但缺少来自他学科、他学校的交流,缺 少专家引领,出现“萝卜烧萝卜现象”。“校本” 不是“本校”,校本教研不能封闭在本校本学科。 (4)对于分层教学,不少学校有过试验,但方式不 够多样,且不同程度停步退回。对于怎样在有必要 的学科针对学生差异,在目标、内容、过程、作业、 评价等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分层,有效实施“分层 教学”和错位发展,还缺少实践探索和总结共享。 (5)信息技术与学科成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整合和有效使用板书、教具 学具、实践活动、实验实习、影视资料和社区资源、 课件软件等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 (6)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培养不够重视。


建立区课程研究室全市领先大有作为


基础型课程校化本实施的分类组织指导: 课程计划编制与学分制管理等工作的指导、调研; 基础型课程学科课标校本化实施纲要的指导、交流; 基础型课程学科教材教学有关校本资料库的指导、交 流,区本资料库的开发与建设。 分层教学有关内容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资料的 交流与编写; 学段准备与衔接的工作指导,资料的交流整合与编制 组织; 基础型课程所需要的社会、自然资源和实践活动等, 有关学校利用情况的调研、交流与整合开发,区级基 地的建设; 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研究,对学校的指导与再评价。
关于学校基础型课程的 校本化实施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张福生 2008年8月21日
市教委关于批转市教研室6项教学工作 意见的通知(沪教委基2008[36]号)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课程管理的若干意见》 要根据《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 目设置及其课时数,以及每学年市教委下发 的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总量,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统筹设计, 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称探究型课程)。 ——研究基础型课程的实施问题是有重要意 义和远见的。

2、要提出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教学 改革行动口号和行动目标,尤其要避免面面俱到 繁琐,要提出具体切实又简明易记的规范要求。
(例:精致教学:五精要求;有效快乐课堂:四有要求;互动教学: 三个一点)


3、在三类课程中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重视全 面学分制对三类课程的管理、平衡和协调作用, 保证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前提下的自主选择。 4、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要重视内涵,要结合学 校、学生实际、针对差异来实施课程标准和教材。 各教研组认真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有 学校特色和学科强势特点的《XX学科课程标准校 本实施要点》。这个《要点》,还要针对学生差 进 异作分层设计。(例:桐柏高中) 到

2、学校在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还 有提升空间 ●在课程层面
(1)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没有严格执行市 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的情况,也有变相以学科拓 展型课程课时用于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侵占学生


休息和自主学习的时空。

(2)有的学校缺少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
标的教学改革行动口号和行动目标,缺少具体切

一、基础型课程是学校 三类课程中最基本的课程
1、共性必修: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 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 最基本要求。

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 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 必修的课程。
一、基础型课程是学校三类课程中最基本的课程
2、课时最多——占全部课时的80%以上 (1)小学占总课时的87.5%~88.8% (2)初中占总课时的83.3%~82.9% (3)高中占总课时的81.2%。 3、分布全面: 在基础型课程中,八大领域课程的分布是 全面的,各学科课时占比也作了科学合理 的安排。 ——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点在基础型课程
1、关于说课。


2、关于评课。
3、关于反思,重建及教后记。 最后一个问题:上课教师对评课中评委所发 表的看法应持的态度问题。




莘庄中学
基础型课程开足开齐,以优质化教学、编制公共 教案为抓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校本化实施 基础型课程创造了条件。 以完善常规、落实环节、请进专家、名师带教、 系列开课、集体研讨、公共教案、质量监控等做 法加强校本教研,推进教学工作,其“五精”教 学要求和“五环节十项目评价”等有学校特色。 发动各备课组教师,在二期课改新教材教学实践 基础上进行再反思和再设计,对公共教案进行总 结和提炼,编制校本教学方案,对各册课本的目 标、内容、训练、评价的分层以及实践活动的组 织、信息技术课件的开发等提出校本方案。






1、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层 面有行动、有特色、有成效: 建立三类课程,落实三维目标。基础型课程普遍开足 开齐。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与三类课程有效结合。 重视“小”学科,创建特色,错位开发,体育艺术成 为区域性的特色课程,科技教育成为很多学校亮点。 课堂教学改革意识增强,各学校有不同程度发展。不 少教师在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作了努力,整体 水平得到提高。 重视校本教研,研究课、教学评比普遍经常开展,课 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同程度改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师生、生生互动,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得到重视。

“课中”十个问题:


1、关于新课引入的开放度,激发兴趣问题。
2、关于对学生的关注度(这里有5个问题: 提问面,提问坡度;学生参与度与质疑的问 题;师生互动问题;讨论的问题;学案反馈 问题)。 3、关于新资源的捕捉、运用与教师态度。 4、多媒体、投影仪的效度问题。


5、关于板书的工整、字迹、设计的问题。

上海市十二年一贯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
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学 习 领 域
语 数 社 自 技 体 艺 综 育 言 合 会 然 与 文 实 科 科 学 学 学 术 健 术 践 学 身
科 目
学 活 专 科 动 题
模 块 或 主 题
二、闵行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有行 动有特色有成效,有发展空间(八校所见)



闵行二中
重视夯实基础。学校依托信息技术特色和Bb平台,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重建课程”的 口号下,有些学科重组教材内容,研究课程目标、 内容、方法、活动、评价的预设,探索基础型课 程的校本化实施。 校长主抓教学,深入课堂上课,经常参与观课评 课;重视集体备课,统一备课要求,教师备课比 较规范,教案和课件在Bb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学 生复习和补缺,受到学生的欢迎; 依托信息资源优势,探索基于信息网络环境下的 课程教学,部分学科的教学与教研能体现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益。

6、关于控制与放开问题。

7、关于知识点问题(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 出、课上必须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度)。 8、关于教态、心态与激情问题(面授果必须 强调教师的自信与激情,强调师生情感交流, 强调教师进入文中的角色)。
9、关于培养学生自信的种种现象。


10、关于课堂的完整性与拖堂问题。


“课后”三个问题:




莘格中学
以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5学科编制 初高中衔接的校本教材为抓手,进行了基础型课 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索,重视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 的提高。

课堂教学提出“重基础,抓规范,分层次,求效 益”的策略,建立教学常规制度,规范教学5个 环节。其“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汇报课”和 “行为跟进课”等做法,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探索,在听课中有较好反映。其教案、学案 “双案教学”和语文网络教学的探索以及分层辅 导和部分学科分层作业等做法,得到师生的普遍 认同。



八所高中所见,各校都有特色、有成效
田园高中:
在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实效性,以及规范作业
和命题的的同时,各学科编制了“细化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的材料,数学学科编写了堂教学中各科发掘审美元素,通过磨课和同教 材不同教法等活动开展校本教研,提高基础型课 程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