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01比较公共行政论文题目: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学生姓名专业层次批次学号学习中心年月目录摘要 (1)1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模式及基本特点 (1)1.1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演变 (1)1.2西方政府社会管理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1.3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及特点 (2)1.4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新模式及基本特点 (3)1.4.1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企业型政府 (3)1.4.2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 (3)1.4.3政府重组社会结构,多方参与,建设分权型政府 (3)1.4.4政府寻求合作伙伴,发展第三部门,建设合作型政府 (4)2西方政府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启示 (5)2.1将社会管理市场化竞争纳入行政改革的框架,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5)2.2社会管理中政府在部分公共服务领域的退出,做好集权主导下分权制度 .. 52.3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社会管理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2.4充分利用第三部门的力量,扩大我国社会管理队伍 (6)2.5在社会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优化财政结构 (6)3结论与建议 (7)参考文献 (7)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模式及基本特点和对中国的启示摘要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恩格斯曾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1上世纪后期以来,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的序幕,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对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做了有益的尝试,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政府增强合法性的重要条件。

西方国家政府在社会管理上的做法,具有丰硕的统治经验和重大潜力。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政府陆续提出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的思路。

通过从政府社会自治传统、社会管理分权化、多样化进行分析,分析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在不同时期的方法和特点,对我国当前政府社会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管理经验分析启示1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模式及基本特点1.1 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发展演变首先是自由竞争阶段(从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政府对社会主要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资本所有者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社会管理主要是在经济领域和社会安全领域。

其次是国家垄断资本阶段(20世纪初),在这一阶段,竞争的危机和资本的膨胀,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跌宕起伏。

而随着经济大危机的反思,社会福利理论与福利国家理论获得了重大发展,国家对社会管理进行全面干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加强,社会管理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再是20世纪后半期,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原来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分化并重新组合,公民社会日益壮大并要求更多地参与社会管理过程,这标志着西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理论进入了反思阶段。

1.2西方政府社会管理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依据社会政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时期的差异,可以将政府社会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

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阶段,在这一时期,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十分薄弱,总的来讲,西方国家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主要是履行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该阶段政府社会管理主要特点有:第一,社会管理以社会自我管理与社会自治为主,政府对社会自我管理基本上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

第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秩序管理。

其主要手段是运用财产权利保护的法律维护社会根本秩序的基础。

第三,政府承担起了扶贫济困的职责,而这种职能的履行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混合市场经济阶段,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并建立基本社会关系管理制度,同时发展社会自治和社会自我管理。

福利国家政策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模式。

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是: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

第二,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关系管理制度。

建立资本与劳动合作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主要利益集团围绕国家政府与公共支出的多数表决制度;同时,发展社会自治和社会自我管理。

第三,始终注重提高消费需求,以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

混合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福利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一种追求资源配置的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制度和模式。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第三条道路理论。

在这一阶段,西方国家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在教育、培训和基础科技领域,追求人力资源的开发。

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和改革,政府缩减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支出。

为了达到政府部分职能的顺利转移,政府大力扶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积极寻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这一阶段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点是:第一,以教育、培训、基础科技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核心,将消极的福利国家转变为积极的福利国家、工作福利国家或社会投资型国家。

第二,以充分就业政策为核心,将福利转变为工作,并适度限制福利支出的增长,达到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发展、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中和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增长目标。

第三,主动利用基本社会组织、社会利益群体、非政府组织进行社会协作治理。

1.3西方政府社会管理的传统模式及特点西方学者将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称为“工业社会的政府组织模式”,又称是“官僚制”。

主要涵括了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唯一提供者、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和行政官僚的职业化和终身雇佣等特点。

1.4西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新模式及基本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1.4.1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设企业型政府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应在管理中广泛引入竞争机制,取消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上的垄断地位,提倡各个部门之间展开竞争,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上。

提倡建设企业型政府是指用企业家在经营中所追求的讲效率、重质量、善待消费者和力求完美服务的精神,以及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具有高效率和强活力的形态。

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如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1.4.2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在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各国政府都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主要目标,倡导政府管理过程的顾客导向和公共服务导向,围绕公众的需要来开展工作,把公众满意作为行政活动的最终目的。

即公民是“顾客”、“客户”。

政府是负责人的“企业家”,政府要根据“顾客”的需要为其提供服务。

如英国于1991年颁布了公民宪章,施行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在政府绩效示标设计上重视外向特征和多样化的满意度调查,允许民间组织对政府部门进行独立评价和审视等。

1.4.3政府重组社会结构,多方参与,建设分权型政府在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中,一个重要取向就是分散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分权和权力下放。

这意味着政府组织不再是行使公共管理权力的唯一主体,私营组织、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都可以参与公共决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

相对于集权而言,分权更具灵活性。

这种模式能对公共事务和公众需求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并有效缓解政府的决策风险和管理压力。

中央政府过多掌握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会使地方缺乏积极性,很难保证对基层一般性社会事务的有效治理。

总之,向社会和基层分权的改革使得政府内部部门、政府部门与非营利机构、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

1.4.4政府寻求合作伙伴,发展第三部门,建设合作型政府第三部门主要指的是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

它的参与和支持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顺利开展的社会基础。

在西方国家,第三部门一直是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是连接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桥梁。

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愿意参与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

在近些年的政府治道变革中,第三部门承接了大量的原本由政府承担的职能。

例如,在美国,非营利组织在美国社会中数量巨大,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多种类型,而且运转很健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得益于政府非常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通过完善的法律对这些组织实施分类。

政府广泛采用授权的方式进行参与式管理,发挥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家庭、志愿者组织等等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西方国家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使得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领域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然而,由于当代西方各国的国情不同与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设置的着力点、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使得各国在西方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和功能。

例如:美国,主要突出强调国家干预主要是保障企业自主性和有效性。

政府极少直接干预企业活动,主要通过市场引导企业将政府意图转变为市场信号。

通过改变市场秩序、环境、信号间接影响企业决策,同时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法律和规章制度方面的保障。

德国,主要更关注政府的保障作用,遵循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以社会组织相保证的原则。

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政府又主要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福利措施和调节收入分配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有限却有效的干预,以确保经济运行的有序和高效。

法国,侧重于经济计划。

政府拥有经济决策权,对私人决策、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并实施全国经济计划,对宏观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 ,对资源分配和供求产生影响。

当然计划是以指导性、预测性和引导性为主,而不是强制性、专断性和指令性为主,市场机制依然起着基础性作用。

3虽然各国国情存在差异,但是各国还是具有一些共同的社会管理领域,包括社会公共安全管理、食品药品管理、人口管理、就业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管理、公共交通管理、环境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

总之在当代西方,不管哪种模式的政府职能都开始出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倾向。

2西方政府社会管理对中国的启示对正处于市场导向的中国行政改革来说,学习西方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有效改善公共服务,其意义不言而喻。

2.1将社会管理市场化竞争纳入行政改革的框架,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我国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万能型政府理念还占据主导地位,包揽了许多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效率低下,浪费问题突出。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竞争机制是改善政府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才能最终发展政府。

因此,我们要在加强公共服务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使政府与社会个体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功能互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