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第一讲 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的成就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论证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自然科学家必自觉地学习辩证哲学。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第一讲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科学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诸方面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它包括科学哲学的一般理论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两部分,前者涉及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的哲学问题,后者涉及与具体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历史和流派相联系的特定的哲学问题.通常所讲的科学哲学,不包括后者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处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第2讲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科学知识是已证明了的知识。
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
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辩在科学中没有地位。
科学是客观的。
科学知识是可靠的。
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
科学是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可靠的、是被客观证明了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使用科学方法严格地从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 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科学知识具有客观真理性它的基本概念反映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基本定律反映客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 A 亦 B 亦 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第二讲16 罗素火鸡A 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
B 是对归纳主义做的论证。
C 与归纳主义无关。
D 亦 A 亦 B 亦 C 。
不能证明科学原来从观察中归纳出来逻辑论证不可能归纳主义火鸡经验论证无效可能的归纳也有很多难题何为大量的各种变异条件向概率退却不可能17 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排除一切先入之见的干扰。
B 注意重复观察。
C 特别注意细节。
D 非 A 非 B 非 C 。
18 在对科学理论进行检验时应当A 首先进行先验评价。
B 首先进行后验评价。
C 反对进行先验评价。
D 反对进行后验评价。
先验论一种把认识看作是先于人的经验的唯心主义认识学说。
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先于客观事物、先于社会实践、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人们只能通过先天的形式或手段才能获得。
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认识来自某种“神的启示”是先天赋予的主观唯心主义主张认识是人们心灵的创造是头脑中固有的。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详见20题后解释20 自洽性评价A 是一个理论与相应的证据之间的比较。
B 属于相容性评价。
C 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D 非 A 非 B 非 C 。
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成果应当满足1新颖性;2创造性3自洽性4包容性5简明性6可实验检验性等六项标准。
在《标准》中科学发现成果的评价标准包括了六项内容领先性、创造性、自洽性、包容性、简明性和可实验检验性并指出“凡满足这六项评价标准的科学理论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进步都是科学发现者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都应当得到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接纳、发表、承认和尊重。
”新颖性的判定新颖性是指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成果向社会公开之日以前没有同样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了解。
2创造性的判定1是作者独自创作完成的而不是剽窃抄袭他人的2同公开之日以前的所有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比较该科学研究成果与理论创新有实质性的突破和显著的进步3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成果可以是已有理论成果的改进与发展但必须有显著的不同并有实质性的新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论述中应当引证已有理论成果的论文资料。
3自洽性的判定自洽性即逻辑自洽性和概念、观点等的前后一贯性首先是指建构一个科学理论的若干个基本假设之间基本假设和由这些基本假设逻辑地导出的一系列结论之间各个结论之间必须是相容的不相互矛盾的。
逻辑自洽性也要求建构理论过程中的所有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正确无误。
逻辑自洽性是一个理论能够成立的必备条件。
4包容性的判定包容性是指新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解释己有的实验事实新的科学理论应该在一定的条件下回归到己经被实践所证明的在同样条件下成立的相应的现有科学理论。
5简明性的判定简明性包括逻辑简单性和表述明确性两个方面。
科学理论应当满足逻辑简单性原则即应当从尽可能少的基本假设出发描述尽可能多的认识对象和经验事实包罗尽可能多的科学结论。
表述明确性指思路清晰概念明确不偷换概念不循环论证叙述清楚。
简明性不作为评判科学发现与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准对有些不完全满足简明性要求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果满足其他判定条件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条件予以确定。
6可实验检验性的判定可实验检验性是指自然科学理论可诉诸实验的检验。
新的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在新理论和已有理论之间作出判决。
但是可实验检验性并不要求己经完成新的判决实验甚至不要求新理论的提出者设计出这类实验若作出如此苛刻的要求新的科学理论就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产生。
此外对于数学领域并不存在可实验检验性标准。
21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简单性是指A 科学道理要通俗易懂。
B 科学推理和论证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
C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要尽量简单。
D 非 A 非 B 非 C 。
爱因斯坦的意思是“指这样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是对科学理论形式体系的基础的要求而不是对形式体系本身的要求它既不是指理论内容的简单性(相对论的内容是深奥的)也不是指数学形式的简单性。
我们所谓的简单性并不是指学生在精通这种体系时产生的困难最小而是指这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的假设或公理最少。
22 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 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 A 非 B 非 C 。
23 当科学理论遇到问题时一般的辩护策略是把问题转嫁给A 观察。
B 背景理论。
C 辅助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4 科学研究始于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第二讲)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6 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 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27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28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 默顿。
B 本·戴维。
C 科尔。
D 贝尔纳。
作者约瑟夫.本-戴维29“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A 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 科学日益社会化 , 社会日益科学化。
C 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 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美国科技学的专家普赖斯就此提出了“小科学”和“大科学”的概念他指出二战以前的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属于小科学二战以后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所谓大科学是指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组织起来加以科学管理的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
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现在的太空合作行动更是国际间的科研合作。
30 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默顿规范”是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1942年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提出来的。
由于二战中出现了对科学家的迫害和对科学研究的干涉,基于对科学家和科学命运的思考,默顿提出了科学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部分,科学家的行为是受特定规范制约的,这些规范指的是普适性Universalism ,"共有性”“Communism", 去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 有条理的怀疑Organized Skepticism简称UCDOS。